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用问卷法对福州市三所普通中学的524名高中生被试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和人格特征状况进行了测查,发现:(1)高中生被试的总体考试焦虑状况不容乐观;(2)学业自我效能、考试焦虑和人格特征这三者之间均两两存在显著性相关;(3)从三者的路径分析图可以看出,N神经质和E外向通过影响数学学业自我效能间接影响高中生被试的考试焦虑;E外向还通过影响语言学业自我效能间接影响高中生被试的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学生学习投入问卷对520名高中生进行测评,利用SPSS17.0对变量间的效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考试焦虑对学习投入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t=-4.899,p<0.001,t=2.056,p<0.5),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有正向的预测作用(t=2.352*,p<0.5)。结论:学习自我效能感在考试焦虑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邯郸三所大学的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的方式来研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考试焦虑水平对学习成绩有间接的负性作用,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616名初中生为被试,以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量表、负面评价恐惧量表和考试焦虑量表为测量工具,考察初中生完美主义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完美主义高标准因子和差异因子对考试焦虑具有预测效应,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完全中介完美主义高标准因子对考试焦虑的效应,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负面评价恐惧部分中介完美主义差异因子对考试焦虑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周柳根 《职教通讯》2012,(30):44-47
通过问卷调查,探讨职校生考试焦虑的特点,分析职校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取向及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职校生的考试焦虑水平较高,大多数学生存在中等以上程度的考试焦虑;职校女生的考试焦虑极其显著高于男生;三个年级学生的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一、二年级学生考试焦虑显著高于三年级学生;职校生考试焦虑与成绩目标有显著正相关,与回避失败有非常显著正相关,与一般效能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职校生成就目标取向中的"回避失败"、自我效能感中的"一般性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全学 《广西教育》2009,(33):49-49,59
本文采用统计学分析技术,对300名高职学生的特质考试焦虑、考试自我效能感等关系进行探讨,把考试焦虑、自我效能感作为潜变量。通过相关性的分析,确定影响学生考试焦虑形成的内因,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业。促进学生和谐地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调查表明中学生四个心理因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非常显著。路径分析显示自我效能对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心理韧性、元认知、考试焦虑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  相似文献   

8.
借助考试焦虑量表,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索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支持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成就目标量表,探讨考试焦虑潜在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学生考试焦虑存在明显的分组特征,可划分为低考试焦虑组、中考试焦虑组、高考试焦虑组3类;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考试焦虑,高中生比初中生更容易滋生考试焦虑;社会支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负向预测中考试焦虑组和高考试焦虑组,成就目标正向预测中考试焦虑组和高考试焦虑组。可通过营造平等互助的和谐家庭氛围、引导学生表达与排解消极情绪、树立指向素养发展的成就目标等方式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9.
考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幽默风格(自强型幽默和自贬型幽默)和心理健康(焦虑,抑郁和自我肯定3个维度)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幽默风格量表和一般健康量表对23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在自强型幽默和心理健康的3个维度,即焦虑、抑郁和自我肯定间存在中介作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贬型幽默无显著相关.自贬型幽默仅和心理健康3个维度中的焦虑显著相关.结论:自强型幽默通过两条路径作用于心理健康的3个维度(焦虑、抑郁和自我肯定).第一条是直接影响路径,即直接对心理健康的3个维度产生积极影响.第二条是间接影响路径,即自强型幽默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再间接心理健康的3个维度产生积极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不能充当自贬型幽默和心理健康3维度之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260名农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英语学习中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男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总体上无明最差异;女生在学习成绩、学习策略总体、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方面明显高于男生;学习成绩与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运用呈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和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对学业成绩有明显回归效应,自我效能感可通过影响学习策略来间接影响成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 IDDQ测试的基本原理 ,探讨了 IDDQ测试方法在对静态 CMOS电路测试时的重要特征 ,展示了 IDDQ测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领域的新应用。通过人工测试和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比较,分析两种测试方式之间的差异,并对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进一步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具有可复用性、独立性和容错性的自动化测试实现方案,改进了公共测试用例的分解和共享技术,减少了测试用例的管理和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4.
Randomly selected fifth, seventh, ninth, and eleventh graders (sixty from each grade) were givenanability test. The score and the time taken were used to test the hypotheses of no nega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and no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est score and test time. Although no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significant curvilinear regressions of time on score were found in grades seven and nine. The strength of thes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ere relatively low in both grades.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国家教育考试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水平,营造公平的考试环境,增强考试公信力,维护国家教育考试严肃性、权威性和广大考生、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必须建设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运行良好的标准化考点。本文重点阐述了标准化考点建设的目的和意义,论述标准化考点技术防范的功能和作用,并探讨其在教育考试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以问卷调查和机考测试的形式,分析研究了机助英语口语考试环境下策略使用对口语机考焦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策略和考试策略与考试焦虑和机考态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考生使用最多的学习策略是记忆策略和补偿策略,而使用最少的策略是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考生使用最多的考试策略是交际策略,而最少的是认知策略。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深化机考研究,并为教育教学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考什么"和"怎么考"是考试命题不可逾越的两大核心问题。基于不同角度,对高考生物学科"考什么"的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本文认为,应该首先关注国务院下发的相关文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等从不同层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高考生物学科"怎么考"也可以有多种思考角度和答案,本文所关注的是试题的设计思路问题。依托相关的研究成果,本文探讨了高考生物学科试题编制过程中如何体现原创性、科学性、匹配性、简约性等设计理念,并讨论了原创性和"万变不离其宗"、科学性和模糊性、设问和答案匹配、简约和解题条件充分等关系。  相似文献   

18.
Test Wiseness     
Test wiseness (TW) has been defined as the ability to respond advantageously to multiple-choice items containing extraneous clues and, therefore, to obtain credit without knowledge of the subject matter being tested. The capacity of examinees to develop cue-using strategies was examined an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tudents profit from knowledge of a particular test constructor’s idiosyncracies. The findings also lend weight to the argument that TW is not a general ability but rather that performance on TW items is cue-specific. Findings with respect to particular item flaws (longer correct alternative, grammar) generally support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