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刘恒友《是"不假思索"还是"不加思索"?》(载《中学语文》2013年第10期,上旬刊。以下简称"刘文"。)中说:"查阅《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皆不见‘不加思索’的身影。"又说:"‘不假思索’作为一个成语,有其源渊;而‘不假思索’之所以不见各大词典,因为它不是一个词语,至多是一个短语。看来成语库中只有‘不假思索’,而‘不加思索’则是人们‘不加思索’的必然产物。"这里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刘文认为成语库中没有"不加思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第二,刘文认为使用"不加思索"是误解误用,我的回答是——"不加思索"使用正确。这仅是个人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建筑工人造房子。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回答:我在造房子:第二个人回答:我在挣钱;第三个人回答:我在建造最美丽的建筑。  相似文献   

3.
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得知:编故事识字的方法很受学生喜爱,并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编故事识字的方法多用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富于想象,许多字他们都会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识记。小学生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许多有趣的故事,他们听一遍就能讲下来,若是让他们编故事,他们也是有一套的。如我在教“梅”字时,就有学生这样编故事识字“:我家有一棵树‘木’,它开花了,我‘每’天都去看花,奶奶告诉我那花是‘梅’花,我记住了‘梅’字。”而“杨”字学生这样编故事“:小明端一碗汤不小心碰到树‘木’上,‘汤’洒了,我…  相似文献   

4.
家乡的荞麦     
暑假即将结束,我与爷爷去山上扯花生。望着扯完花生后那片平整的土地,爷爷说要种上荞麦,别让地荒着。第二天,爷爷就带着我把荞麦种撒在这贫瘠的山头上。我问爷爷,荞麦是一种怎样的植物。爷爷点着我的鼻尖说:"荞麦啊,能吃苦,不像你那么挑食,也没你那么娇气。给一点儿土壤它就能生根,有一点儿阳光它就能盛开,它迎着秋风落地,面对寒霜结果,整个生命周期只有三个月。它很坚强,不管在多么艰苦的地方都能长出来,在人们最困难  相似文献   

5.
这个世界是由四种人所组成:第一种人让事情发生;第二种人看着事情发生;第三种人想知道发生了何事;第四种人则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相信上帝在每一个人身上,都种有伟大的种子,而这颗种子是否能发芽、开花、结果,则全在于我们自己。我们大多数人所拥有的才能,比我们实际用到的多得多;而我们成功与否,关键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才能,而在于我们如何运用自己的才能。成功有三个绝对必需的要素,它们是:一、积极的心理态度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孪生小兄弟的。这对双胞胎外表看起来一模一样,个性上却是相差天南地北,一个很积极,另…  相似文献   

6.
<正>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位砌砖的工人正在工作,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第一个说"砌砖";第二个说"赚工资";而第三个则自豪地说:"我正在创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1]  相似文献   

7.
创造月亮     
编者推荐:按照表现“心理调适”的主旨引述材料——三个有“月”的故事,其引述的落点是“那不知名的作者定有‘创造’月亮的博大心胸”——只有“心中要创造‘月亮’”的人,才能聚焦;唐山地震中”女孩“的故事,其引述的落点是”最后在心里唱“——只有”心中能创造‘月亮’”的人,才能听得到!  相似文献   

8.
编者推荐:此文中心句是"放弃许多个‘目标’是为了突出一个大目标",首段中最妙的不是"不让捕鱼捞虾和上山打柴",而是"乡村学校""将军路上"——为"大目标"张本!此文还需要升格:第二自然段中的"楚王打猎"改为"楚王打虎";第三自然段中的"姐弟三人心无旁骛"改为"姐弟三人确立‘上山打虎’的目标";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改为"‘打虎路上’要防止诱惑";给标题和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兔子"二字加上引号。  相似文献   

9.
未来在心中     
三个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答:"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楼。"第三个人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的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他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是什么最终使三个人显示出天壤之别?我想,应该是他们的胸怀,决定了他  相似文献   

10.
学科论认为,一门学科对宇宙某部分事物的揭秘、某种规律的揭示,为人类知识、改造世界提供了武器,也成为学习者向往崇拜它,有热情有兴趣了解它,希图努力掌握它的不竭动力。王国维说:"经典作品‘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的‘秘妙’会使读者自失其中。"歌德说:"材料是每个人面前可见到的,意蕴只有在实践中须和它打交道的人才能找到,而形式对于多数人却是一个秘密。"  相似文献   

11.
可乐吧     
脑筋急转弯"你爸爸和你妈妈生了个儿子,他既不是你哥哥又不是你弟弟,他是谁?"楚阳的同学出了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楚阳想了半天也没想出答案。放学回家后,楚阳冲爷爷说道:"爷爷,你爸爸和你妈妈生个儿子,他既不是你哥哥又不是你弟弟,他是谁?"这还不简单,是‘我’呀!"爷爷答道。第二天上学,楚阳找到那个同学自豪地说道:"昨天的脑筋急转弯我终于想出答案了,我爸爸和我妈妈生了个儿子,他既不是我哥哥又不是我弟弟,他是‘我爷爷’!"  相似文献   

12.
推陈出新:第一,不仅从屋外观灯,还增添从房内看灯;第二,不仅写"灯明",还增添"灯灭";第三,不仅写"家人为‘我’点灯",还增添"‘我’为家人点灯"。此文还需要升格:对"‘我’为父母点灯"一事展开写写,"我"点灯的情节,写父母看到灯光的神情。  相似文献   

13.
乘车     
曲折地表述不情愿让座之意:第一,用托词——老师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但他们没说是应该先‘尊老’还是先‘爱幼’;第二,用动作——待他们走近之时起身对着空气朝我的座位做个‘请’的姿势。此文还需要升格:通过乘车表现社会和谐主轴。  相似文献   

14.
正在给学生朗读金波爷爷写的《尖尖的草帽》: "我停住脚步.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 "老师,老师,我觉得作者多写了几个‘我’字,可以把后面两个‘我’字删掉."宾相凯打断了我的朗读. 许多同学都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是啊,老师您说过的,一句话里有一个主语在前面就可以了,这里都有三个‘我’了."  相似文献   

15.
正在给学生朗读金波爷爷写的《尖尖的草帽》:"我停住脚步。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老师,老师,我觉得作者多写了几个‘我’字,可以把后面两个‘我’字删掉。"宾相凯打断了我的朗读。许多同学都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是啊,老师您说过的,一句话里有一个主语在前面就可以了,这里都有三个‘我’了。"我只好停下来。仔细一看,短短  相似文献   

16.
自我感觉     
一天动物们聚在一起,谈论人类对它们的看法。老虎:“我们在人们心目中最美——‘虎头虎脑’。”狮子:“我们说话最有权威性——‘狮子大开口’。”野牛:“他们认为我们最懂音乐——‘对牛弹琴’。”野狗:“他们对我们持仰视态度——‘狗眼看人低’。”蜜蜂:“他们最羡慕我们的家庭和睦——‘一窝蜂’。”大雁:“他们对我们的爱戴到了一种虚幻状态——‘鸿雁传情’。”野猪:“人类对我们最尊敬,把猪蹄称‘猪手’。”蚊子:“谁说我们的名声最臭?他们一见我们就喊‘蚊香’、‘蚊香’!”这时,山鸡开口了:“要说香,还是我第一,人类——‘闻鸡’就…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最广为人知的自然是他的"三境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由论词而生的"三境界"早已超越了学术,成为激励人生事业成功的座右铭。由于太过关注王国维的学术成就,不少人忽视了王国维其实和近代中  相似文献   

18.
夏天,知了叫得好厉害。这天,我和爷爷正在吃水果,爷爷指着水果盘里的桃子说:“扬扬,我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我点点头,爷爷就慢悠悠地给我讲起了他小时候的故事。爷爷说:“我小时候院子里有一棵大桃树。也是这样闷热的夏天,我在大桃树下玩‘造房子’的游戏,当我跳到一格要去捡石块的时候,‘轰隆隆’一个巨大的响雷,我被惊吓了,身体往后一仰,正好摔在了大桃树下面。我往上看,只见树上有一只大桃子还没有摘掉,感到很惊喜。你猜我看到这只大桃子会怎么样?”“用竹竿打。”我说。爷爷摇摇头说:“那是你们女孩子摘桃子的方法,我们男孩子是爬树的…  相似文献   

19.
清明节这天,我第一次跟着爸爸、爷爷去上坟.爸爸说,我们先要到太太爷爷(爷爷的爷爷)的坟墓上除杂草、填新土.我东张西望,分辨不出哪一个是太太爷爷的坟.爸爸指了指一座坟墓说:"这不就是?"我很奇怪,问:"你怎么知道的?""看,立碑人刻着‘李修明’,这是你爷爷的名字."我仔细一看,那座坟墓已经除过了杂草,培上了新土,可能是大爷爷、四爷爷早来过了吧. 爷爷拿出黄纸、黄香、蛋糕和白酒,把香点上,用小石头固定住,又烧了一叠黄纸,接着铺上塑料袋,摆上蛋糕,洒了半瓶白酒.我们鞠了三个躬后,爷爷提起蛋糕和剩下的白酒向太爷爷(爷爷的爸爸)坟上走去.我奇怪地问:"爷爷,你拿蛋糕干吗?""放那个坟上."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智者在山路上遇见三个背石下山的人,依次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快乐吗?"第一个人满脸愁容:我背石仅能填饱肚子,快乐何在?第二个人满脸疲惫:我背石乃为别人造房,快乐何在?第三个人满脸幸福:我背石为自己造房,当然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