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纵观人类历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灿烂辉煌。而在谱写中华文明的漫长历程中,“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功不可没。特别是砚台,出生最早,先笔而生,伴墨而长,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2.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2,(17):44-45
正"中华文明五千年"将被证实面对国外学者"中国文明到底够不够五千年"的疑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至今开展十年有余。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经考古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源头已初现轮廓。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指出,良渚遗址基本上已经将中华文明源头推至距今5000年的时段。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牛河梁、凌家滩等年代在距今5000年以前,但这一时段还没有把握确认已经形成了国家形态。再前推,考古研究已发现距今6000年前,中原、长江中下游等地,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出现社会的分化,文明进程呈现出加速度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背景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由来已久,由于其开始阶段远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尽管古史传说中记载了一些当时的故事,但是不能作为信史。那一大段没有文字的历史只有通过考古发掘,依据对出土的遗迹和遗物的研究结果来撰写。因此,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被誉为是为中华民族修家谱的盛举。多年来,  相似文献   

4.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导致未来国际冲突的根源是不同类型的文明,他认为未来的冲突最有可能发生在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之间.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为美国和西方的国家利益服务.具有"和合"精神的中华文明不是引起未来国际冲突的因素,恰恰相反,中华文明是维护国际和平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明经过夏、商、周三代的发展,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了科学的理性基础。在君主专制的体制和儒道互补的思想背景下发展的中国科学技术,在秦汉时期形成自己的诸学科范式,其后经历了南北朝、北宋和晚明三次高峰期,在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中开始落伍。北宋以来沿着自己传统的科学近代化趋势,由于"靖康之变"、"甲申鼎革"和"虎门销烟"相继三次挫折而泯灭,最终通过移植西学而融入世界科学体系。在人类文明的广泛交流和融合过程中,中国科学的传播以及它作为中华文明接受外来文明的基础之一而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中,人们处处离不开笔.笔的种类五花八门,如铅笔、钢笔,毛笔、五彩笔、电子手写笔等等,而最受市民青睐的是圆珠笔.  相似文献   

7.
徐亚荣 《科技风》2013,(15):196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这其中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中华文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从文明的角度,还是从民族的角度,少数民族文化都应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留给子孙后代无价的精神财富。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电视逐渐繁荣发展。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媒体一方面时刻牢记自身的宣传使命,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另一反面,积极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为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延边朝鲜语广播电视为例,分析广播电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辉 《科教文汇》2007,(8S):145-145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导致未来国际冲突的根源是不同类型的文明,他认为未来的冲突最有可能发生在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之间。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为美国和西方的国家利益服务。具有“和合”精神的中华文明不是引起未来国际冲突的因素,恰恰相反,中华文明是维护国际和平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韩天衡 《科教文汇》2010,(16):F0003-F0003
文房有四宝,日笔、墨、纸、砚。然而,笔颓而窠,墨磨而尽,纸则著笔墨随书画之精灵而化出,唯砚者若艺家之一生情侣、金石之友,不朽、不雕。得一佳砚,或对晤,或赏心,或互磨,苦乐与共,厮守终老,且传之后世,可不宝哉?  相似文献   

10.
自动伸缩笔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写完字后,因忘记关笔盖而导致笔不小心掉到地面摔坏。因为笔的重心在于笔尖,所以一般都是摔坏笔尖,导致一支笔还没有用完就坏了,实在很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