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博科夫的小说《微暗的火》一向以晦涩的内容和奇特的形式著称。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框架叙述与嵌套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层级叙述结构。从语言上看,小说中多处运用戏仿等文学手法。这些使小说的叙述虚构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
新小说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法国文坛的一种新流派,其叙述方式完全不同于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小说,被认为具有"反小说"的倾向,也是二战后最具有革命性的文学流派。新小说派代表作家米歇尔·布托尔的名作《变》完美地展现了他对传统小说叙述方式的革新。本文拟从该小说结构的时空交错,叙述人称第二人称"你"的使用,叙述语言的重复三个方面来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汉武故事》是先秦两汉时期的一片杂史杂传类志怪小说,旧称班固所作,一般认为作者是两汉时期的民间文人。《隋志》、两《唐志》和《宋志》皆著录在史部故事类,至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归于子部小说类异闻之属,其小说身份才真正建立起来。《汉武故事》以汉武帝为故事主线,叙述了其一生由求仙到悔悟的人生经历,兼及汉武帝时的一些历史人物的逸闻轶事,不论是形象鲜明的人物塑造,还是亦真亦幻的故事叙述,都展现了其作为小说的独具特色的文学魅力,其故事成为后世文学的素材来源,并影响了唐传奇和明清神怪小说奇幻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文学中的个人化特征,指的是叙述内容多为内心的私密情感,叙述语言带有浓重的自我书写及自传风格。女性主义文学由于视角的独特和作者的个体生活体验,多具备这种个人化特征。女同性恋文学作为女性文学的一个分支,更是将这种特点进行了具体入微的诠释。台湾作家邱妙津的自传体小说《鳄鱼手记》从同性恋这一"他者"身份的独特立场出发,多方面展现了同性恋者无所不在的矛盾心理,并通过独白式的语言风格,明显地传递出这种个人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小说《红楼梦》成书之后,清代文人永忠曾写诗赞叹:"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延芬诗稿》)"情人"指"有感情的人","曹侯"指曹雪芹,"文笔"指文章遣词造句的风格和技巧。诗中赞美曹雪芹叙事写人,摹景状物,都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在这里,我们试对《红楼梦》中的叙述和描写手法略作介绍。所谓"叙述",是介绍一件事的发生发展过程,或交代一个人的语言行动。《红楼梦》中的叙述,借鉴了古代史官叙写历史的方法,因而形成了两个特点,第一,叙事者在交代一个历史事件时,必须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6.
废名小说《桃园》意蕴悠远,稍嫌晦涩,小说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在艺术呈现上颇耐解读,这与作家在艺术创造上自觉地对"陌生化"创造手法的选取有关。《桃园》陌生化创造手法主要体现为:叙述手法的陌生化——具体体现为叙述过程中利用叙述视角的变化对叙述信息的间接扣留来实现;语言运用的陌生化——具体体现为语言构造的诗化追求以及大量隐喻、象征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学的生命,语言运用反映出作家的艺术功力,体现出作家的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经典,其作者叙述语言、小说人物语言以及作者对民间语言的提炼与运用,都达到了很高水平。《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为汉语叙事文学创作提供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8.
《剪灯新话》是瞿佑个人化书写的产物。从小说中的诗文来看,《剪灯新话》表现出与其他诗文小说不同的出众文人书写,同时体现了文人将文言小说纳入抒怀写心的正统文学阵营的成功尝试,应该重新认识《剪灯新话》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鬼子的短篇小说《卖女孩的小火柴》叙述了一个如何虚构—个故事的故事,叙述中又不断地对构思的情节加以评论,具有“元小说”体态。但它不是一篇真正的元小说,而是以元小说为题材的小说,是关于元小说的小说,是对元小说进行戏仿的小说。其主观意图是要解构元小说,以达到对流行的文学和社会成规的反省。小说通过双重叙述的争辩,试图启示我们:叙述行为并非不能产生意义,但是现实世界逼得至少应有一部分文学保持及物的叙述;对于文学写作来说,“语言”固然具有本体意义,“经验”也不必废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说的叙事模式包括叙事角度、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三个层次。中国古代小说尽管有个别采用倒装叙述的(如唐代李复言《续幽怪录》中的《薛伟》),有个别采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如唐传奇中的《古镜记》、《游仙窟》、《谢小娥传》等都用"余"、"予"的口吻叙述)和第三人称叙事的(如唐初无名氏的《补  相似文献   

11.
《可怜的KoKo》是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一部作品,作者运用元小说的技巧,关注人物的叙述语言,并通过对语言的反省与思考对自我进行不断认识。小说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语言观和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2.
海男的《梦书——西南联大》是一部散文化特征非常明显的小说,其散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较为松散的小说结构和小说语言的散文化两个方面。小说的散文化使小说的梦的意境和现实完美结合,也以散文化的部分填充了小说故事本身较为单薄的缺陷,同时打破了小说叙述时间和空间的单一性,给予小说叙述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13.
莫言的小说《蛙》以主人公"姑姑"为中心,记录了中国乡村六十年的生育史。然而,在宏大生育史的背后,隐藏的是对文学书写进行的隐喻。无论是书信、长篇叙事和戏剧之间的互文性,抑或是小说叙述视角实验性的变革,抑或是小说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无不表现着文学书写的细节。因此,小说《蛙》实际上是一部生育史隐喻下的文学书写。  相似文献   

14.
华裔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以语言为文化批判的切入点,建立文本存在的家园,成为作家话语身分的注脚。本文通过审察作家在小说《女勇士》中对语言本身的关注以及诸多叙事行为的把握,揭示女作家汤亭亭对现代小说“讲故事”方式的颠覆和实行回归语言本身的倡导。《女勇士》在语言层面的词语、句式、俗语、意蕴修辞和表这方面打破了美国文学传统的小说叙述方式,在作家个性化的语言运用中确立了作家的言说身份和话语地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自产生到晚清,文体地位逐步提升。小说从不受重视的"小道"变为可以"补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提高了小说在整个文化领域中的地位,奠定了小说作为文学文体在文学序列中地位提升的基础。明代文人深度参与小说的批评与研究,成为小说文体地位提升的直接动力。清代文人小说创作的繁荣,表明小说已成为文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新文体,小说文体地位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16.
余华的小说《第七天》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大量地运用了新闻语言,把类似新闻的语言直接当作小说语言放入文本中,该小说因此被称为"新闻串烧"。这种新兴的语言写作技巧虽然能产生真实的艺术效果,但是同时弱化了小说自身的文体性,论文在以《第七天》的"新闻语言"为个案进行分析的同时,对当代小说的语言问题进行了思考,探讨未来小说语言与新闻语言相互靠近、相互融合到最后达成统一这种趋势是否有发生的可能和必要。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中狼叙事的叙述母题和小说结构,研究者一般将其归因于作家经历、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果把比较视野纳入到中国生态小说中的狼叙事研究中来,将苏联文学经典《断头台》与之进行对照阐释,可以发现中国生态小说狼叙事中的叙述母题、小说结构与《断头台》存在着相互呼应的关系。比较视野的运用,将突破以往中国生态文学研究中的某种思维定势,为生态文学研究开拓新的空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的《西江月》二词,以全知视角,塑造主要人物贾宝玉的性格,以小见大,从中分析其沉淀于中国历史文化当中的潜藏的叙事模式;《红楼梦》中的五首柳絮词,代入了"隐性作者"身份,词之风格、文采与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之性情才华相切合。词的叙述视角多变,叙述语言风格各呈异彩,充分展露了作者出色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汉学家商伟教授在他的专著《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中对《儒林外史》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从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角度对这部思想性很强的小说进行诠释;将《儒林外史》定位为文人小说,讨论它作为文人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创新,探讨其对正史权威叙述的反驳、无情的自我质疑、强烈的自我意识,重释了文人小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废名《桥·花红山》的修辞性解读,探询废名文本语言的想象旨趣和时空营造特征,以及废名小说叙述意象中的诗化意趣和叙述背后所驾御的传统文化精神,并对废名小说滞涩难懂的赋造局限作多视角的评价性分析。最后从文学诠释角度出发,尝试构设废名小说严丝合缝的阅读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