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艳惠 《内江科技》2009,30(10):29-30
复合动词「~始める」、「~出す」、「~かける」含义上都表示某动作或作用的开始,但又不完全相同,根据不同的语境潜在含义不同。有时这三者可以互换,有时却不可以。本稿基于城田俊的动词形态论与金田一春彦的动词四分类为理论基础,从三者比较视点出发,举证实例进行分析,来考察三者的前项动词及潜在意义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2.
在文章中日语学习者学习体态形式「ている」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句末关于"ている"形的以vendler为基础的动词分类的动词与"ている/た"的连接方面,从历来的先行研究调查中得出了几乎一致的「活动动词+ている」,「到达、达成动词+だ」的结论。在本论文中作为新试验,即在连体修饰节中会不会见到和句末同样的动词与"ている/た"的连接现象呢?关于这一点,将重点放在两个环境的选择关系上以63名学习者为对象,进行了语法性判断的考试,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明确了两点内容:a.在句末和连体修饰环境中,能够见到「活动动词+ている」、「到达、达成动词+た」的连接形式。b.在句末和连体修饰节中,在中级课程中"ている/た"的选择倾向比较相似,而学习者选择倾向接近地道的日语,这一现象的出现则是成为上级水平之后。  相似文献   

3.
主格格助词「が」和提示助词「は」二者不可互换,各有其不同的意义和接续法,所表达的含义也不一样.「が」表示的是主语,对未知事物进行说明;「は」是提示主题,对已知事物进行叙述或补充.  相似文献   

4.
李孟欣 《科教文汇》2011,(11):168-170
谈到「そうなんです」就不得不想到「そうです」,这两个应答表现在日语会话中经常出现,但是关于二者的区别其相关论述并不多见,从表面上看前者只是比后者多了「のだ」这一语法功能,但实际上「そうなんです」除了具备上述功能外,还与受话人的"心理活动"有关,这里"心理活动"指的是受话人对说话人所说事件的"期待感"。那么「そうなんです」在会话中是如何体现受话人的"期待感"呢?「そうなんです」它在会话中发挥怎样的功能呢?下面从话语分析的角度与「そうです」进行对照,以期对「そうなんです」的理解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张登美 《科教文汇》2013,(25):135-136
「に」和「で」是日语学习中常见的两个助词,在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语法作用方面学生因分不清二者的用法而极易用错。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此总结「に」和「で」的语法教学要领,通过正误分析对比讲解二者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に」和「で」是日语学习中常见的两个助词,在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语法作用方面学生因分不清二者的用法而极易用错。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此总结「に」和「で」的语法教学要领,通过正误分析对比讲解二者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田巧凤 《科教文汇》2009,(31):268-268
「てかぅ」和「たすと」意思相同,都是表示进行某一动作、活动之后,接着进行另一动作、活动,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但有些情况下是不可以通用的。  相似文献   

8.
叶枝 《科教文汇》2011,(4):72-73
《春琴抄》是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潤一郎回归日本古典的优秀作品,本文从「容姿端麗」、「愛嬌のある女」、「趣のある女」、「大和撫子」四个方面考察了主人公春琴的风情万种以及对爱情的忠贞,最后归结于春琴是日本古典美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徐海峰 《科教文汇》2011,(23):180-181
本文针对日语中常用的接续助词「から、ので、で(て)、おかげで、せいで、ために、ゆえに」指出各自用法,分析其异同。通过比较和分析,让我们更加清楚这些表示原因的接续助词的用法,希望对大家学习日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原缺氧环境对藏族儿童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HDI-3000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检测100例茂族正常儿童心内血流速度参数及心脏功能、形态。结果:「1」肺动脉峰值流带与主动脉峰值流带基本相等;「2」AT、DT:二尖瓣〈三尖瓣;「3」PGR:主动态〉肺动脉〉二尖瓣〉三尖瓣;「4」LVET均值250Ms,LVMASS均值。41.95g、EF62.06%、结论:「1」拉萨地区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三屠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期间,本刊记考在深圳专程采访了致力"成为推动中国半导体设计产业的主要办量'的翱科公司与其创始人--副主席兼策略总裁高秉强及技术副总裁、翱科半导体公司总经理陈凯博士.  相似文献   

12.
科学界有一句格言,“创造的秘诀在于求异”。异,就是与众不同,就是独树一帜。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都是属于“特异”一类的人。他们勇于发表异言,乐于坚持异见,善于运用异思。总之,他们的特征是标新立异。“异”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有人曾把“异想天开”贬斥为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这是一种偏见。其实,没有“异想”,何来“天开”呢?异想,使我们摆脱了控制性观念的束缚,使我们超越了常规式思考的限制。有人也将“见异思迁”一词用来讽刺某些在事业上不安分守已的人,这也是不恰当的。须知,这个“异”正是创造本能的体现。山…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从其产生以来,自然界是否存在客观辩证法问题一直是争议的核心。辩证法概念发展的一般哲学史含义同德国古典哲学的特殊转义是造成自然辩证法概念理解分歧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哲学史背景下对辩证法概念进行文本学考察,是判别自然辩证法概念真实含义及其合理性的最可靠依据,是深入进行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前提,是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完整性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唐芬 《科教文汇》2011,(8):163-164
喜欢活动、需要快乐是小学生的天性.这中间包含了他们对未来的追求.对人生乐趣的渴望。在活动化教学活动中,他们要摸、要闻、要尝、要听、要唱、要跳、要画、要写:在和伙伴们一起活动时,要说话、要进行思想交流、要模仿别人,要探索、要创造、要驰骋于想象的天地。他们积极参与其问,兴趣盎然,领悟了学习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满足.从而充分发挥了个性.提高了他们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5.
陈光霓 《科教文汇》2012,(25):86-86,91
讲述故事的游吟诗人和歌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播者。文章以传统西藏的说唱艺人"仲肯"和古希腊诗人"荷马"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和对照游吟诗人的共通之处,说明故事的讲述人在"行走"中不仅完成了史诗的创编、演述和流布,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构建起了凝聚群族认同的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16.
"参考文献"与"引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晓军  王昕 《情报科学》2000,18(2):180-181,184
"参考文献"、"引文"是文献计量学中引文分析法常用的两个学术用语,针对目前某些文献中对这两个术语使用比较混乱的现象,本文从信息的角度论述了这两个术语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与"世界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的崛起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经济为全球所瞩目的主要原因。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整体经济的质量和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效益也较过去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外资企业蜂拥挤般进入中国,民营企业在夹缝中生存下来并迎来了其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文献角度与医学原理,分析了《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一句中的"痒"字,对历代医家的理解作疏解,并结合当代学者的观点展开了探讨。同时,"对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含义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吴志春 《科教文汇》2014,(36):223-224
“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本文试图对“根”与“跟”的神话哲理进行阐述,并在文学哲学等领域探讨文化寻根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20.
蔡鸽 《科教文汇》2013,(2):131-132
0—6岁的儿童年龄较小,生长发育较快,孩子的营养、吃饭问题就成了老师和家长们一个比较关注的话题。而现在的很多孩子由于挑食、厌食导致体重超标、营养不良,本文在基于实例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生理和家长的教育问题,提出可行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