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师的语言是联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纽带,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感情的桥梁。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规范纯正的语言,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崇高感;运用准确得体的语言,给予学生语文学习的舒适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优美感;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点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奋感;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新鲜感。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钥匙,态势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润滑剂,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除了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简洁之外,还必须辅以态势语言。教者的态势语言是指教者的姿态、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它不仅有一定的独立的思想和情感的作用,而且能辅助有声语言和加强有声语言的作用。因此,教者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种表情、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的疲劳感、枯燥感、消极感、厌恶感,重新唤起学生的新鲜感、主动感、兴奋感,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说“眼睛是…  相似文献   

3.
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本文提出了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可行方法:在读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涵咏品味,借助想象、比较并联系生活经验,还要把听感、说感、写感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我国小学阶段教育中十分重要的课程,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课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提出了"肢体语言妙生花"这一教学思路,主张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提升课堂的层次感、趣味感和动态感。文中详细阐述了肢体语言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我国小学阶段教育中十分重要的课程,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课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提出了"肢体语言妙生花"这一教学思路,主张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提升课堂的层次感、趣味感和动态感.文中详细阐述了肢体语言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揣摩比较和品赏玩味,启发想象,披文入情,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和形象感、意蕴感、情味感及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师说语录     
<正>教师一要研究教材,二要研究学生,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要把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语音感、语义感、语境感不是教师能够全部讲出来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于漪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领。在不断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前进。——著名语文教育家、全国中学语文协会学术会员、中国六大语文教学流派之一的"学  相似文献   

8.
语文感包括语感与文化感。语感的对象是语言的形式,文化感的对象是语言的内容。内容包括意义上的真假、道德上的善恶、文艺上的美丑等。从语文感讨论语文现代化的问题才能够全面。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是对生活经历的感悟。但学生最感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因为他们往往苦于作文无话可说,或者不知道怎么说。总而言之,怕写作文不外乎语言的贫乏,生活阅历的狭窄。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不妨抓住这三个环节:积累语言、寻找语言、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0.
新编全国职业高中八五规划语文教材,体现了鲜明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特色——直接为学生学好各自的专业服务,特别强调了对职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即具有较强的实用的阅读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及书写能力。如何利用这套语文教材,切实重视职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训练的着力点应该是培养语感、把握思路、展开联想。一、培养语感,打好基础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言的核心是语感。因此,培养语感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语文能力就可以看成语感。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领悟能力。语感是语言文字刺激作用人的视听感官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的捕捉到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林旦 《考试周刊》2014,(71):49-49
语感的训练主要是落实语言因素和积累语感经验。"语"指语言文字,"感"指感受。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和丰富理解,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践说明:语文素质越高的人其语感能力越强。语文学习的成功在于语感的建立。培养语文语感,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应当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黄国栋 《成才之路》2012,(14):28-28
中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对规范语言的积累,还要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把语感的培养当做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如此,语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的历练和运用切忌枯燥的方法讲授,而是要借助具体可感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规律。鉴于此,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应该努力打造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语言实践平台,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浅谈语文教学语言的魅力孙爱芳教学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增感、教授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最基本的工具。好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听得轻松而专注。有的老师语言文雅风趣、妙语迭出,使学生于敬佩折服之中接受知识;有的老师语言准确精练、逻辑性强,使学生条理清晰地...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和感受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教学就是以培养语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落脚在“语感”上,谁感呢?当然是学生。怎样才能感呢?只有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体验感悟,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语感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也力求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围绕"言语智慧"的核心素养,形成真正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敬畏感和美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语文实际运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文学美的主要特征.鲁迅先生说,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通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语言的特点和魅力,让学生从语言美中获得特殊的美感体验,并提高对文学语言的感知力.  相似文献   

19.
张军才 《湖南教育》2008,(12):18-18
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面对中学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即使教授多遍,静心读来,仍感口齿留香。我想,作为教师,决不能将这些优美的文字捣碎、嚼烂,喂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去读、去感、去悟、去用,让他们真切地感受祖国语言之美。在教学中,我对此有了一些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而语文的核心是语感。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朗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朗读教学的必要性从语言学习的规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