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旅人的心     
父亲相信着自己,也相信着他的儿子。我呢?我连自己也不能相信。虽然出发到同一方向的山边去,但我和第一次跟着父亲出远门时的我仿佛是两个人了。原来我这一次是去掘开父亲给自己造成的坟墓,把他永久地安葬的。  相似文献   

2.
那天放学后,他忐忑不安地回到家,猜测父亲会怎样"修理"自己。吃完饭,父亲说:"一会儿你到我书房来一下。"他的心陡然又紧张起来,看来父亲是铁定了要教训自己的,讲那些耳朵都听出茧子的大道理,或者干脆武力解决。他把刚才的柔软和温情一并收拾起来,身上的小刺又长了出来,梗着脖子,扬着头,一副爱谁谁的模样。  相似文献   

3.
记忆中,父亲是一个沉默的人,他一直默默奉献着,用他的沉默温暖着我的心。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父亲骑着摩托车带我回家,半路上,竟然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父亲把车停下,让原本坐在前面的我挪到他后面。我知道父亲的用意,于是说:"放心吧,我一点儿都不冷。"说着就准备坐回车前座。父亲皱着眉,用如炬的目光看着我,虽然他一直沉默着,但是足以让我寒上加寒。我乖乖地坐到了后面,父亲又从后备箱里找出一件外套给我。  相似文献   

4.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从未给过我他的背影。我那时还很小,总好奇父亲背上到底藏着什么,于是老缠着要看他的背影,父亲拗不过我,就答应了。父亲的背的确很宽大,但遗憾的是上面并没有我所期待的"宝贝"。我当时很失望,然而父亲的背影却仍旧躲闪着……  相似文献   

5.
我想自己一直以来都是父亲的娇娇女。父亲在家乡小镇明尼苏达经营惟一的一家白事馆。或许是由于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宽慰别人,从儿时的嬉戏玩耍到中学时代的青春感伤,他都能够恰到好处地开导我、帮助我,直到我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仍一如既往。父亲对我的两个儿子疼爱有加。从他们蹒跚学步到长大离家,父亲一直是他们的坚强后盾,支持他们的想法并提供自己的建议。我遭遇了离婚,也是父亲在那里抚慰着我那饱受重创的心扉。  相似文献   

6.
我有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动不动就要骂人,尤其喜欢骂我——这简直成了他的习惯。印象中,我就是在父亲的骂声中长大的。我也试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承认,有些事情是我做得不对或是不够好,但有时候,我却是莫名其妙地挨骂,一头雾水地昕着他骂。譬如说,他下班回来找不到替换的拖鞋——而我正坐在厅里沙发上看电视新闻,他就开始骂骂咧咧了。为了避免冲突,我就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画面,大气不电视也只有傍晚这一段时间,当初也是他规定的。可这会儿,他又将无名火发在我看电视新闻这件事上。我生气地关了电视机。"砰"地一声关上了房间的门。立时,门外。父亲的恶骂声如雷贯耳。我只得捂紧耳朵不予理睬。类似这样的场景太多了。我一直说服自己要忍,他毕竟是父亲,我不能顶撞他,可我心里有多么的难受啊。我真的好希望和其他孩子一样,有个遇到困难时可以帮我一起寻找原因、解决问题的父亲,取得成绩时会鼓励我、夸奖我的父亲。可是我的父亲……只会骂人!有时候,真不知父亲到底是怎么想的。我是该爱他还是恨他?我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位喜欢骂人的父亲?——风蓝  相似文献   

7.
<正>记得,我家住着的窑洞左前方立着一块石碑。石碑旁,卧一石槽。石碑是父亲立的,石槽是父亲凿的。父亲不识字,不会在石碑上刻字,却刻画着一些只有他自己能看明白的图形。而石槽中常常蓄满水,静静的水面,那是父亲的诉状!小时候,我问父亲,您在石碑上都刻画些啥呀?父亲说,娃呀,你可得看明白啊,我刻在石碑上的都是人们对咱家的好啊!父亲把"好"字说得很重。接着,父亲指着石碑左上角一个"碗"一  相似文献   

8.
正林清玄刚刚8岁时,父亲问他长大以后做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长大以后当作家,写文章给人家看,人家就会把钱寄给他。抚养着18个孩子的父亲于是不假思索地给了他狠狠的一巴掌。在他父亲的眼里,那简直是痴人说梦、轻狂呓语。父亲说:"如果有那么好的事情,我自己就先去干了,  相似文献   

9.
父亲     
昏暗的路灯下,雨还在静静地洒落着。我呆呆地注视着雨地上那行渐渐向远处延伸的脚印。这一行脚印,越来越远,脚印的尽头是父亲的背影,愈来愈小……今天是星期天,父亲又给我送生活费来了。每次我都盼着父亲来,哪怕是默默地相对坐一会儿,我心里也会很满足。可一想到父亲脚步跋册的样子,我又希望他还是不来的好。父亲是个朴实勤劳的普通农民,对我,他两眼总是饱含着深深的爱和希望。我迎上去——一个瘦小的中年人,佝偻在门旁——寝室外,雨还在渐渐沥沥地下着。屋檐下,父亲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我努力抑制住自己,搀扶着父亲,把他让…  相似文献   

10.
父亲是个异常温厚的人。记忆中他对任何人都是恭敬有礼的。母亲急躁冲动,时常耍着她的刁蛮,而父亲却从来是一言不发地陪笑。那时我未满十岁,每天听班里的同学夸耀自己的父亲如何了得,小小的脑子里便固执地给父亲定下一个懦弱的形象。我的任性与母亲一脉相承,幼时变着法子向父亲要吃的,得不到就高声大哭。父亲也不恼火,每次他都会耐心地哄着我,想出一个个新戏法,把我的注意力从吃上引开去。有一天和父亲去逛街,他指着街上一家铺子说:“那是我学生开的。”父亲做过几年教师,语气中藏着几分自得,我故意打击他:“你的学生个个比你有钱。”他不愠…  相似文献   

11.
在我八九岁的时候,父亲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不出手的懦夫,他不是英雄。那时候,我经常跟哥哥打架。每当我们兄弟俩发生冲突的时候,父亲就坐在一旁静静地看。他常常跟我和哥哥说到一句话:"打还是不打?主动权在自己手上。你必须学会选择。"我觉得父亲简直不可理喻。他是我们的父亲,他应该做些什么,而不是说些老掉牙的陈词滥调。  相似文献   

12.
父亲70大寿时,我给远在乡下的他买了一部手机. 父亲拿着手机,这儿摸摸,那儿按按,像小孩似的,稀罕得不行.当看到自己的形象定格在屏幕上时,呵呵直乐的嘴里,一望无牙. 我知道勤俭一生的父亲舍不得打电话,所以就给他办了个无月费的"神州行"手机卡,并教他学发短信.父亲毕竟年岁大了,虽然一直在"嗯嗯"的点头,可他那浑浊的眼睛里,分明写着茫然.  相似文献   

13.
站着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常沾着泥土的裤子和那刮不干净的胡子都显示了他是一个平凡的粗人。我有时也幻想着自己的父亲是个有钱的人,这样子我就可以毫无顾忌、大手大脚地享受我的生活。然而,当我今天又从父亲手中接过生活费时,我看见父亲是那么的真实,心里不由得好难过,这时的我好想把书读好。我知道手中的每一分钱都是父亲用汗水换来的,我看见了他强健的经受了生活中风吹雨打的身板,看见了他有力的像树皮似的手掌。我低下了头,我看见的是如此真实的、可以触摸到的、我的站着的父亲。  相似文献   

14.
猎手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深山里猎兔。在他们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之后,父亲向儿子们提了一个问题:"孩子们,说说你们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大儿子抢着回答道:"我看到了野兔、猎枪以及一望无际的树林。"父亲并不满意他的答案,连连摇头。二儿子以为哥哥回答得太少了,就说:"除了哥哥说的这些,我还看到了爸爸、哥哥、弟弟以及我自己。"父亲又摇了摇头说:"还是不对。"问到小儿子的时候,他正在瞄  相似文献   

15.
离开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常沾着泥土的裤子和那刮不干净的胡子都显示了他是一个平凡的粗人。我有时也幻想着自己的父亲是个有钱的人,这样子我就可以毫无顾忌、大手大脚地享受我的生活。然而,当我今天又从父亲手中接过生活费时,我看见父亲是那么的真实,心里不由得好难过,这时的我好想把书读好。我知道手中的每一分钱都是父亲用汗水换来的,我看见了他强健的经受了生活中风吹雨打的身板,看见了他有力的像树皮似的手掌。我低下了头,我看见的是如此真实的、可以触摸到的、我的站着的父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友情提醒: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让我们从名人的自述片断中感受父亲的爱吧!父亲一生确实贯彻了"忠"与"厚"两个字……父亲虽已过世,但我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光头     
周海亮 《小读者》2012,(11):15-15
年轻的父亲和6岁的儿子正做着游戏,突然,父亲问自己的儿子:"爸爸帅吗?"儿子仰着脑袋,无限崇拜地看着父亲:"当然帅!"他使劲儿点着头。父亲问:"比罗纳尔多怎么样?"儿子说:"他哪能跟您比?""比贝克汉姆怎么样?""比他更帅!"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来到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手工创作室,看到熙熙攘攘的孩子正在玩着自己喜爱的手工。这些学龄前儿童,多数由家长带来。那天,有两个孩子的父亲给我的印象最深。一位父亲对女儿要求很严格,甚至有些冷酷。当女儿要求他帮忙时,他却板着脸说:“自己独立做。”女儿不甘心地说:“人家爸爸怎么都帮着做?,'父亲说:“人家是人家,我是不会帮你做的!”然后拿出自己的书看了起来。与之截然不同的是对面桌上的父女俩,父亲在认真地帮着女儿做手工,而女儿却在一边玩,俨然已是父亲在做手工了。当我问她是否经常来这儿玩,还不等孩子回答,父亲已经抢着回答了。我不禁想,这个父亲是不是  相似文献   

19.
红色迎春花     
正花园里,小男孩问他的父亲:"这花叫什么名字?我好像从没见过啊!""孩子,这叫迎春花,只有白色和黄色两种。"父亲慈爱地回答。"能不能让它变成其他颜色呢?"小男孩扑闪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追问。"哈哈……傻孩子,花的颜色是自己  相似文献   

20.
职责.使命     
我的父亲祝谌予走了.他在病榻上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叙述了自己的一生.从他为亲人解危治病而拜师学习中医、为谋生而学习西医、为工作需要而进行中西医结合研究直到为患者治病"来者不拒"、"死而后已",我再次体会到了父亲为祖国医学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下面的这段文字,是父亲讲述的他自己对中西医结合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