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样的暑假,不一样的过法。2014年暑假,15岁的高中女生邓冰清组建了一个4人志愿者团队,完成了一次尼泊尔支教之旅。一篇网文引发去尼泊尔的向往邓冰清戴着一副眼镜,淑女范十足,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成熟很多。今年4月份,邓冰清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一个人去尼泊尔做义工的体验文章,于是,萌发了去尼泊尔支教的想法。她把想法和父母一  相似文献   

2.
《家教世界》2014,(10):8-9
2014年暑假,15岁的高中女生邓冰清组建了一个4人志愿者团队,完成了一次尼泊尔支教之旅。 一篇网文引发去尼泊尔的向往 邓冰清戴着一副眼镜,淑女范十足,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成熟很多。 今年4月份,邓冰清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一个人去尼泊尔做义工的体验文章,于是,萌发了去尼泊尔支教的想法。她把想法和父母一说,立刻得到了他们的积极支持。“从小到大,她想做什么,只要有意义,我们都会支持。正是这一点,养成了她独立自主的性格。”邓冰清的爸爸邓蔚说,“让一个15岁的小女生到国外支教,我们确实有些放心不下,但想想,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总有放手的一天,就像老鹰把小鹰推出去一样。”  相似文献   

3.
守望天使     
不久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给一位老人写了一封信,称她为"英雄妈妈"。在2010年的"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年度英雄榜"中,她高居榜首。她就是尼泊尔的阿努雷哈·柯伊蕾拉。当年,柯伊蕾拉曾是尼泊尔一所小学的英语教师,常常到加德满都市的苏帕提拉特神庙祷告。一天,经常在神庙门口乞讨的4个小女  相似文献   

4.
正和朋友聚会的时候,有一个朋友问我:"是不是幼儿园都喜欢让孩子播报新闻什么的?"我说:"是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朋友接着问:"可是为了提高一个孩子的能力,要牺牲那么多孩子的时间划得来吗?"原来这位朋友是某幼儿园的家委,经常被请到幼儿园当义工,她发现每次播报的时候,下面的孩子总是显得很不耐烦,吵吵嚷嚷,也没几个正经在听。听她这么一描述,我  相似文献   

5.
非常态疼痛     
安宁 《八小时以外》2013,(8):121-121
有一段时间我在医院里做义工,常会碰到一个大肚子的女人,由丈夫陪着来做产前检查。我从没有见过那么娇弱的母亲,明明是医生说了她所谓的"异常"根本没有什么大碍,她还是不相信,很任性地向丈夫撒娇,说到时候要是死掉怎么办?丈夫则每每都要说许多"废话"才会让她安静下来,说不管怎样他都会让她和孩子好好地活着,现在她所经历的疼痛,他会一一为她消除。  相似文献   

6.
妈妈带我去乔司街道朝阳村社区做义工。做义工的地方很远,坐车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更要命的是,妈妈不认识路,她惊慌失措地向司机打听,才找到了我们要做义工的地点——朝阳村委所在的冯金小学。真是千里跃进朝阳村啊!  相似文献   

7.
义工现象在西方国家非常普遍。义工是一种工作而不希望也不可能依此得到报酬的活动。它在英语里是"VOLUNTEER"这个词,中文可以译成"义工"和"志愿者"。后者在我国经常能听到,主要是有组织地从事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而西方国家的义工不同于我们。他  相似文献   

8.
正在加拿大温哥华Katzie小学,有一位角色特殊的阿姨,她不是老师,却每天在课堂上忙这忙那,协助老师管理课堂、安排教学,帮助小朋友们做手工,她就是来自中国台湾的义工妈妈张友慈阿姨。让我们跟随张友慈阿姨一起聆听她的义工故事,走进她眼中的Katzie小学。  相似文献   

9.
做一天义工     
妈妈的朋友林群阿姨是炫动卡通的工作人员,一放寒假,她就邀请我跟她去动漫展做义工。虽然,我不知道义工是干什么的,但是听上去蛮好玩的,所以我就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0.
作为家长,他们尽职尽责,作为一个义工,他们同样做到完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父母的付出是爱,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回奔波,无怨无悔。"家长义工",是九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感动九中"2013年度人物——"家长义工"颁奖词。"感动九中"年度人物是南京九中初高中近3000名学生投票评选出来的,获此殊荣,证明"家长义工"的工作得到了全体学生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11.
胡凡同学4岁随父母来到美国,在这新奇而又陌生的异国他乡,她度过了幼儿园、小学、初中,直至将要告别的高中。在这期间,她由一个紧张、害怕、困惑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位渐渐被接受,直至现在真正融入到美国社会的高中生。无论在学业方面还是在社会活动方面,胡凡同学都做得非常出色。同时她坚持不懈地参加当地的中文学校的学习达 10年之久。本书是胡凡同学在各种场合下纪实性和评论性的论文集,集中反映了一个中国出生在美国成长的高中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本书收录了她在面对中美两国文化冲突时产生的困惑和思考,她在美国养老院做义工(志愿者)的各种经历, 有她参加各类演讲比赛得失的感想,更有她参加国际组织董事会的亲身体验。另外,本书还包括了她有幸入选为当地一个有 30年历史的嘉年会的"皇家公主"的生活点滴。本刊从本期开始独家转载她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我们同她进行交流。邮箱:chuwu_zha ng@126.com  相似文献   

12.
五年级6班的陈卓在校颇有名气,她有个美丽合号:"慈善女孩",她也是传最小的注册义工。陈卓4岁时在家长陪伴下走进了南京儿童福利院,升始了她的慈善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我从初中开始便就读于国际学校,一直以来接受着西式的教育,西式教育告诉我,学习是为生活而服务的,因此我十分重视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以及学校的各类大型活动。那时正值期中考试前夕,我一边忙于寒假红安支教的经验分享交流,一边奔波于繁重的学业之中,并没有计划过暑假要做什么。2014年4月初,我在穷游论坛上看到了一些关于尼泊尔的帖子,通过图片和文字,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神秘的国度,同时,一篇关于18岁大学生在尼泊尔做义工的文章忽然闯进了我的视野。我决定,用支教的形式去体验一次那里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正>刚到新西兰惠灵顿人生地不熟的时候,惠惠认识了现在的房东夫妇,一对来自香港的和善夫妻。闲聊时,房东阿姨听说惠惠特别喜欢狗,于是建议她去惠灵顿当地的SPCA做义工。惠惠集然去SPCA官网下载了义工申请表,提交了申请。没想到不到一周时间,她就收到了SPCA发来的邀请邮件。这样,经过一整天的培训,惠惠就正式上岗啦!看过开头,你们是不是特别想拍桌打断小编我"你到底在自说自话些什么啊?SPCA是什么‘东东'啦?惠惠是跑去当什么义工的?你倒是给我们说清楚啊!"好啦,稍安勿躁。小编我不是正准备给你们介绍么。  相似文献   

15.
正阳春三月,石家庄市桥西外国语学校利用全校集会的机会表彰了二百多名快乐小义工,他们都是在假期里为自己所在的社区贡献了一份小小的力量,比如擦报箱、擦楼梯扶手、捡拾垃圾等。教育处主任赵永玲一一宣读了每个获奖者的名字和事迹,学校给每个小义工奖励了一个小本子,封面上印着一个红红的"奖"字。获奖的学生谁也舍不得使用,因为这代表着一份荣誉。在石家庄市桥西外国语学校,快乐小义工社团已经活跃了十多个年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们广泛参与。快  相似文献   

16.
义工是英文Volunteer的中文解释,也被译为“志愿者”。义工这个“义”,既是义务工作的“义”,也是道义的“义”,其核心精神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1970年,联合国设立“义工项目”,招募专业人士做义工。目前,联合国义工分别在130多个国家提供服务。每年的12月5日是“国际义工日”。美国的义工制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02年1月,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号召全体国民踊跃投身义工行列。美国“全国与社区服务法案”鼓励青年学生进入社会提供义工服务,法案规定,对做满1400个小时的青年义工,政府将提供4725美元的奖学金,可以用作大学学费;美国中…  相似文献   

17.
<正>我家女儿凯丽去年上五年级,一次我去她的班上做义工,帮忙布置"秋季Party",看到班主任老师让两个孩子发已经批完了的考卷。她在把考卷递给他们俩的时候,做了一个鬼脸说:"记得要没有表情噢!"两个孩子点点头。转过身来面无表情地按照名字将考卷发给了每一位同学。发考卷为什么不能有表情?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真是太奇怪了。  相似文献   

18.
最美的枫叶     
下雨了。早操被取消,孩子们多了些晨读时间。循着琅琅的书声,我走进了二年级的一个班级。班主任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很欣赏她。她的教学活泼、投入、富有激情,学生的表现就是她的镜子。轻轻坐下后,只见一个皮肤微黑,眼睛很大,有点像尼泊尔儿童的女孩在朗诵白朴的《天净沙·秋》:  相似文献   

19.
<正>这是快速城市化和社会结构剧烈变革中的中国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2014年11月底,中国首部关注儿童被性侵的公益电影《如果树知道》首映,该影片由公益组织"女童保护"、河南慈善总会及姐妹心灵义工队联合出品。留守孩子们的创伤,不能只有树知道一个留守女孩,遭遇了同村一个中年男子性侵,父母不在身边,奶奶思想封建守旧,她的悲伤只能说给树洞听。有一天,受过高等教育的女老师知道了她的遭遇,在她的鼓励帮助下,孩子渐渐走出阴影,奶奶被说服,坏人最终被绳之以法。这是《如果树知道》  相似文献   

20.
妹妹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工作。她年初邀请我去她那里旅游,我在她家小住了一段日子。闲暇之余,我很想走出去多了解了解澳大利亚的社会生活,也好长点见识。正好这时澳洲华人服务社招收义工(相当于国内的青年志愿者),于是我兴致勃勃地报名、填表,很快被录取了。澳大利亚是个移民国家,澳洲华人服务社是一个推广中华文化的慈善机构,该机构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活动,为华人社区提供各种免费服务,协助华裔移民定居,并使他们尽快融入澳洲社会,促进华裔社区与各民族社区之间的了解。做义工我最大的障碍是不懂英文,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尴尬事,我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