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亚运报道为契机,《北京日报》在版面上进行了全面改革。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版面风格。读者反映说,《北京日报》更好看了。版面改革的实践,大体可以归为4个方面: 让标题睁眼报纸恰如一张面孔,标题就是面孔上的眼睛。标题有光彩、有神,就会对读者产生“夺目”、“抓人”的作用。如何让标题“夺目”、“抓人”呢?  相似文献   

2.
在当年的报纸评读会上,胡乔木经常谈到报纸上标题的重要意义。他说:“报纸上那么多的新闻和文章,谁知道哪一篇好。因此人们养成了一个习惯,看报首先看标题。根据标题寻找爱读的新闻和文章。”有一次,胡乔木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标题好比人的外貌,一个人眉目清秀,态度和霭可亲,说话有风趣,谁都愿意接近他。报纸上的标题也是这样,如果一条新闻或一篇文章的标题生动活泼,有趣味,或者立意新、角度新,有独到之处,就能吸引读者去读它。五十年代的人民日报上,虽然也有不少好的标题,但是充斥着版面的是一般化、干巴巴的所谓“一句话标题”。胡乔木对此很不满意,常常抓住一些具体事例,发表他的意见,有时还夹带着一些富有讽刺意味的语句,引起了大家的笑声,活跃了评读会上的气氛。记得有一天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春光满园》的通讯,报道的是大连高压阀门厂庆功会以  相似文献   

3.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键的点睛之笔,是吸引读者和受众的“招牌”。好的标题能抓人眼球、引人思考,激起受众继续探求新闻内容的兴趣。《参考消息》作为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国际时政文摘类报纸,标题制作一直秉承自身特色、精益求精。本文列举了《参考消息》时政版面一些优秀标题案例,据此简要分析和总结国际时政类新闻标题制作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张报纸办得好看不好看,当然离不开报纸的内容,新闻报道的新和真,永远是报纸的生命。不过,一张好的报纸,绝对不单单是内容的堆砌,哪怕这内容很好。报纸是给人看的,一张报纸到手,人们首先看到的是整个版面的好看与否,比如文字和图片的搭配是否和谐,文稿长短的搭配是否合适,字体和字号的安排是否得体等等,就像我们看人,先要看人的脸一样。其次是看标题的制作,因为版面是报纸的脸面,标题是报纸版面的眉目。  相似文献   

5.
山齐 《新闻记者》2003,(2):47-47
黄伟明版面设计作品选《点睛版式》,近日由百家出版社出版。 黄伟明现任新民晚报专刊部副主任,长期从事版面设计编排。他认为,版面是报纸的面孔,一张报纸、一个版面、一条标题、一幅照片是否能吸引读者,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报纸版面的设计与组合。读者在选择报纸时,首先最直观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一、巧用标题组合 标题是报纸吸引读者、引导读者的重要手段。做好标题历来为报纸所重视。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产生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标题。但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制作标题的方法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研究一下我们的报纸,就会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标题组合。它通过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引起读者的注意。有的是几个版面联动,亦有的是单一版面内运用。 比如:北京青年报1999年11月16日在报道中美签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定时,一版标题为《签了!中美“入世”谈判》,二、三、四版分别以《签了,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签…  相似文献   

7.
现代报纸,注重包装,标题是包装的一个重点。标题制作不单纯是一个新闻技巧问题,在激烈的报纸市场竞争中,它已成为争夺读者眼球、增强报纸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新闻标题是帮助读者打开版面之锁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配得越精确好用,能进入这个版面空间并流连忘返的读者就越多;标题是在更高层次上体现新闻价值的一个亮点,挖掘得越深做得越精彩,就越能使稿件的内在闪光点展示出来。好的标题一下子就能吸  相似文献   

8.
具有口语特征的标题即口语化标题。口语即群众的生活用语,它的词汇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生活的形象和生动,在语法上也适应着人们说话的节拍——简捷。口语化标题出现在报纸上,已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问题,因为它能够产生版面效应——就象图片、线条一样,使读者打开报纸就能看到、感受到。这种版面效果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近来,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报刊把“的”字改作“de”的现象,又有所抬头,不时在报纸上出现《罗非鱼de的启示》、《钢窗总厂de钢铁人》、《步行de学问》等标题,某报甚至在二版头条新闻的标题就是《一位普通煅烧工de情怀》。看上去很不舒服。“de”是汉语拼音的“的”字。我们的报纸并非是汉语拼音的报纸;在中文报刊上只这一个字用汉语拼音字母很不协调,反给读者一种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穿西装戴瓜皮帽”的印象。有人说这是为了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笔者认为这也有些牵强附会,不敢苟同。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的构思非常广泛,何必非要以牺牲文字的  相似文献   

10.
如果在谈西方报纸标题的时候,回顾一下中国报纸标题,自然会产生有益的联想。报纸标题,其实是在报纸上以一定视觉形状陈列的文字。这种特殊文字,和版面是一对孪生姐妹。原始人作画于洞壁,启萌了人类最早的关于“版面”的概念。文字成熟之后,从洞壁跃上了莎草纸、泥板、石板、羊皮,以及龟骨、兽骨、青铜、竹简、木牍、丝帛、纸,才衍生出今天的报纸,也才有了现代报纸标题。文字在每一种载体上的出现,也就是“版面”概念迭代的轨迹。宋朝人王安石曾经说,《春秋》是“断烂朝报”。我却认为,甲骨文何尝不是中国最原始的报?  相似文献   

11.
集纳式新闻是报纸编辑日常组织稿件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手段.它对于突出重点报道内容、强化宣传效果、活跃版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好的新闻集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编辑精心制作的标题上。如今已进入读题时代。精美的标题给人以冲击力,能够充分调动起阅读兴趣.增强版面的吸引力。那么,如何让新闻集纳的标题美起来呢?笔者从近期的《解放军报》等军队报纸上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新闻集纳标题.试着从中摸索出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2.
《南方周末》报是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的周末版。作为党报周末版,近年来该报在改革开放大潮和报业发展中,既讲报纸的政治属性,也讲报纸的文化属性和信息属性,特别重视把良好的思想内容同完美的版面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使《南方周末》报在全国2200多种报纸的激烈竞争中颇具现代感和影响力,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苦心经营、刻意求新,以美的形式把新闻信息传递给读者,是《南方周末》人的追求。他们创造的版面艺术构成有以下几方面特色:一、醒目而灵活的标题标题是报纸文章的眼睛,是最重要的版面元素之一。标题的形式,传统的…  相似文献   

13.
标题是新闻的灵魂,更是版面的眼睛、报纸的生命。尤其随着网络及自媒体的发展,看新闻已经进入了"快餐式"的"读题时代",标题的作用尤为重要。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令读者为之一振,进而激发阅读兴趣、想一看究竟。笔者以《新安晚报》的一些标题为例,简要谈谈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  相似文献   

14.
编排版面,是报纸工作的综合反映,它包括新闻、标题、评论、图片等,也包括整个拼版工艺的全过程。因此,有的同志称版面是报纸的橱窗。胡耀邦同志一九五六年七月八日和《中国青年》报社同志谈话时就曾指出:“报纸又面临着一个新的改革”,“先从刷新门面做起”,“从改进版面和标题做起”。当前,报纸正在改革之际,改进版面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新闻集纳是报纸编辑日常组织稿件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手段,它对于突出重点报道内容、强化报道效果、活跃版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好的新闻集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编辑精心制作的标题上。如何让新闻集纳的标题美起来呢?笔者从近期的《解放军报》和《前卫报》中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新闻集纳标题,试着从中摸索出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6.
《报纸版面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3新闻战线人民日报总编室副主任、高级编辑王咏赋的专著《报纸版面学》,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紧紧围绕报纸版面,论述了现代报纸的版面特点、性质和作用,勾勒了版面形式演化的历史轨迹,总结了版面编排的客观规律,介绍了一些实用技巧,还探讨了版面创新问题。全书分为《基础篇》、《稿件篇》、《标题篇》、《设计篇》、《创新篇》共五大部分,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融理论性和实用性于一体,适合新闻学研究人员,特别是报纸编辑人员和新闻系学生阅读。《报纸版面学》@永武  相似文献   

17.
版面是报纸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标题作为版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在特色化版面创意中,它的制作与设置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研究版面的创新和版面的特色化,不能不研究标题与版面的关系问题。 一、版面制约着标题的出现形式 报纸版面作为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需要反映出信息量的最大化。同时,它还受审美方式的制约,要特别考虑读者阅读便捷等审美要求。版面的形成首先要考虑这些基本要求和报纸的总体风格。因此,对标题这一要素不能不有所制约,以使局部服从“大局”。 这种制约,首先体现在标题的制作上。人们把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眼…  相似文献   

18.
张选国 《新闻与写作》2002,(8):10-11,12
翻阅近年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一些好的标题像朵朵鲜花,使人赏心悦目,也使稿件和报纸版面添彩增艳。 例如,2001年7月 24日北京晨报第4版有一则标题为《印尼“瓦”碎了 盛暑“梅”开了》,讲的是印度尼西亚风云突变:在众叛亲离之下,总统瓦希德被罢免,副总统梅加瓦蒂直誓就任印尼第五任总统。这个标题仅10个字,两个  相似文献   

19.
一生活中离不开美学,办报当然也离不开美学。报纸的编辑总是尽可能在版面上安排吸引人的新闻、鲜明的标题、醒目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1870年,《上海新报》开始采用不同的字号排印标题;1902年,《新民丛报》开始采用铜版照片。这是我国报纸走向图文并茂的最初一步。本世纪三十年代,这种作法日益引起重视,在五十年代,报纸要图文并重的观念得以兴起。尽管那时候的印刷条  相似文献   

20.
标题是新闻事实的提炼和概括。人们读书读报.首先浏览的是标题。一个好的标题犹如一道佳肴.香气越芬芳,招徕的顾客也就越多;一个靓丽夺目的标题能迅速抓住读的眼球,扣住读的心弦,使章明眸善睐、顾盼生姿。所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正是说明了标题制作的重要性。贵创新.标题亦然。但现在报纸版面上“似曾相识”的标题仍然比比皆是.倒人胃口。因此.适应读的需要.让“活鱼”游进“标题”是标题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