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必读》2013,(5):8-8
美国军方认为,中国已经研制出一种被称为“太空地雷”的微型卫星。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太空地雷”处于非战斗状态,一旦需要,地面指挥中心便可立即向这些“太空地雷”发出“开启战斗模式的信号”,利用随身携带的激光武器,摧毁或致盲对手的卫星。  相似文献   

2.
辽阔的太空,有许多人造航天器围着地球运行。有的卫星帮助飞机和轮船确定方位,有的卫星观测气象变化,有的卫星维持四面八方的通讯联络。另外,太空望远镜、空间轨道站日夜不停地探索着宇宙奥秘,进行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3.
太空中群“星”闪烁,一派繁忙景象,卫星与卫星相撞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1994年,一枚法国已报废的火箭发动机上的碎片,击中了一枚名为“樱桃”的法国卫星,切断了卫星上测量重力梯度的装置,使卫星运行超出正常范围。1993年,由于微小流星体的撞击,致使美国“奥斯匹林”通信卫星上数百万美元的电子设备失效。这些典型的太空交通事故告诉人们:架设太空“红绿灯”,加强对卫星的交通控制,势在必行。从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至今,40多年来,人类已将4000多颗卫星、航天器送入太空,在地球轨…  相似文献   

4.
太空中群“星”闪烁,但卫星与卫星相撞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1994年,一枚法国报废火箭发动机上的碎片,击中了一枚名为“樱桃”的法国卫星,切断了卫星上测量重力梯度的装置,使卫星运行超出正常范围。1993年,由于微小流星体的撞击,致使美国“奥斯匹林”通信卫星上数百万美元的电子设备失效。这些典型的太空交通事故告诫人们:架设太空“红绿灯”,加强对卫星的交通控制,势在必行。从1957年10月前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至今,40多年来,人类已将4000多颗卫星、航天器送入太空,在地球轨道上投放了超过…  相似文献   

5.
太空清道夫     
地球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在太空活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会产生大小不等的金属碎片,称为太空垃圾。太空垃圾对人类的宇航事业,造成潜在威胁。科学家最近发明了“太空清道夫”卫星,体积只有足球那么大,重13磅,卫星上装备有4台小型侦察摄像机,一旦发现漂浮在太空的太空垃圾,“太空清道夫”就会自动跟踪依附过去,将那些漂浮的碎片推向大气层,在这个过程中,小卫星会迅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6,(1)
①辽阔的太空,有许多人造航天器围绕着地球运行。有的卫星帮助飞机和轮船确定方位;有的卫星观测着气象变化;有的卫星维持着四面八方的通讯联络。另外,太空望远镜、空间轨道站日夜探索着宇宙奥秘,进行着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电脑》2009,(4):4-4
美俄两通信卫星太空“撞车”。美国东部时间2月10日上午11时55分.在西伯利亚的上空790公里处.美国卫星“铱33”与已报废的俄罗斯卫星“宇宙2251号”相撞。这是历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而相撞产生的大量太空垃圾.可能会对国际空间站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8.
航天——“五量一船”游太空 2003年是人类实现动力飞行100周年,也是中国的航天年。这一年我国共发射“五星一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卫星有国内研制的北斗导航卫星,中巴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中国“创新一号”小卫星、第18颗返回式卫星、“中星”20号通信卫星等。2004年,我国计划在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发射场进行9次发射,把10颗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9.
太空中群“星”闪烁,一派繁忙景象,卫星与卫星因忙而相撞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1994年,一枚法国报废火箭发动机上的碎片,击中了一枚名为“樱桃”的法国卫星,切断了卫星上测量重力梯度的装置,使卫星运行超出正常范围。1993年,由于微小流星体的撞击,致使美国“奥斯匹林”通信卫星上数百万美元的电子设备失效。这些典型的太空交通事故告诫人们:架设太空“红绿灯”,加强对卫星的交通控制,势在必行。从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至今,40多年来,人类已将4000多颗卫星、航天器送入太空,在地球轨道上投放了超过2万…  相似文献   

10.
木易 《中学科技》2010,(11):6-7
虽然不时遇到西方“太空竞赛”声音的袭扰,但中国探测太空的决心没有动摇。2010年10月1日,“嫦娥2号”卫星在西昌顺利点火升空。作为嫦娥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嫦娥2号”卫星将成为之后的“嫦娥3号”、“嫦娥4号”卫星在月球实施软着陆寻找适当的地点。  相似文献   

11.
太空中群“星”闪烁,一派繁忙景象,卫星与卫星因忙而相撞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1994年,一枚法国报废火箭发动机上的碎片,击中了一枚名为“樱桃”的法国卫星,切断了卫星上测量重力梯度的装置,使卫星运行超出正常范围。1993年,由于微小流星体的撞击,致使美国“奥斯匹林”通信卫星上数百万美元的电子设备失效。这些典型的太空交通事故告诫人们:架设太空“红绿灯”,加强对卫星的交通控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红领巾》2009,(4):34-35
2月11日,在西伯利亚上奎约805千米的绕地轨道上.美国1997年发射的通信卫星——“铱33”与俄罗斯1993年发射的现已报废的卫星——“宇宙2251”在太空中相撞。这是人类太空开发史上的第一起卫星相撞事故。  相似文献   

13.
4月1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一箭送双星,成功地将“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送人太空。这两颗卫星分别属于小卫星和微小卫星系列。小卫星和微小卫星是随着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微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卫星。  相似文献   

14.
有消息说,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准备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专门用于农作物太空育种实验的返回式“种子卫星”。预计“种子卫星”上将搭载250~300千克各类农作物种子。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农作物种子,开展太空育种技术的研究和试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本世纪人类对太空的依赖将与上世纪对石油和电的依赖相似。例如,目前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视和电话就体现了对太空技术的依赖,这种依赖部分源自航天技术在高度上的优势。通常在飞机的飞行高度,人们只能看到地球的0.08%,而通过卫星,在同步轨道上可以看到的地球面积是飞机飞行高度的500倍。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高速信号处理和通信传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1980年代末期以来,微小卫星技术兴起,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原因主要在于:微小卫星能够做一般卫星80%的工作,而价格却只有一般卫星的10%左右;微小卫星发射成本低,同时…  相似文献   

16.
<正> 阶段一:种子筛选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研究员说,良种在农业增产中举足轻重,其作用达30%左右。航天育种就是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种子筛选是航天育种的第一步,这一程序非常严格,需要专业技术。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是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这样才能保证太空育种的意义。”刘录祥研究员告诉记者,“在把筛选出的种子带上太空之前,研究人员还要在地面留下相关对照,之后,与从太空带回来的种子同时种植,平行进行,这样才能进行外观、抗病等不同性状的对比。”  相似文献   

17.
1.从美俄卫星相撞事件说太空垃圾的危害 2009年2月11日,俄罗斯于1993年发射的“宇宙2251”卫星(约1t)与美国于1997年发射的“铱33”卫星(约560kg)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5km高处相撞,产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这场被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称为“史无前例”的美俄卫星大相撞,  相似文献   

18.
骆昌芹 《科学启蒙》2012,(9):117-119
人们喜欢把浩瀚无垠的太空比做“星的海洋”。发明飞机以后,人类开始在这一海洋的“浅滩”戏水;载人宇宙飞船把人们带到较深的“水域”,但人在“星海”中还只能算是“蜻蜓点水”的“弄潮儿”。永久空间站会让我们在太空中“安家”,这个“家”会给我们探索更广的太空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相似文献   

19.
提起航空航天,同学们可能马上会联想到飞机、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卫星导航定位。或是“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以及备受国人瞩目的“嫦娥一号”。人类自古就梦想探知太空的奥秘,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等神话传说。无不反映出古人对宇宙的神往。我国明朝的万户手持大风筝飞天,成为世界上首个以身尝试用“火箭”飞行的人;1912年我国近代航空事业创始人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2007年“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成功发射……国人的飞天梦想一步步得以实现。像“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这样举世瞩目的飞天计划,必将在国际航空航天舞台上大展风采。  相似文献   

20.
“风筝”卫星就是指那些可以像放风筝一样释放的卫星。别不信啊,它们已进行过试验飞行了。用不了多久,“风筝”卫星就可能进入太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