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呼伦贝尔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为例,探讨了关于呼伦贝尔民族旅游开发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论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呼伦贝尔民族旅游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全面、协调的发展"是呼伦贝尔民族旅游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是呼伦贝尔民族旅游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旅游品牌体系的构建对于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打造一个地区的旅游品牌体系已经成为当地学术界和旅游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基于对呼伦贝尔旅游市场的了解,首先通过强化品牌意识,构建呼伦贝尔旅游品牌的基础体系,其次加强品牌宣传,构建呼伦贝尔旅游品牌支持体系,最后通过品牌延伸完善呼伦贝尔旅游品牌体系结构,为呼伦贝尔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呼伦贝尔旅游品牌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呼伦贝尔地区的主体旅游资源是在优美草原风光背景下的悠久而灿烂的民族文化,因而其主要旅游产品是民族风情产品.然而随着近些年旅游业的发展,民族风情产品的开发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为此,坚持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呼伦贝尔地区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三少民族之一的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及新疆一带。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地区。所以研究达斡尔族经济发展不仅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探索自治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就达斡尔族民间习俗展开探索研究以求旅游发展新模式,进而带动达斡尔族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地区的民族歌曲有着悠久的历史,每首歌曲都具有它特殊的魅力,深受全国各族人民以及国外友人的喜爱和传唱。该地区的民族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而富有歌唱性,人们世世代代传唱,是极有欣赏和学习价值的艺术作品,也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呼伦贝尔地区所特有的蒙古族巴尔虎长调,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少民族歌曲的介绍,让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呼伦贝尔民族歌曲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为研究对象,从旅游现实、潜在和支持竞争力3方面,选取8个指标构建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分析,结果将内蒙古12个盟市分成3种旅游竞争力类型:1呼包鄂强竞争类型;2呼伦贝尔和赤峰资源富集区的中等竞争型;3其他地区的弱竞争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呼伦贝尔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在对大学生的社会经济特征、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及旅游消费构成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指出:呼伦贝尔旅游节庆开发中仍存在粗放经营的痕迹,旅游开发中旅游文化含量不高;分析了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发展旅游节庆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呼伦贝尔发展草原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思考,以期促进呼伦贝尔草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在旅游信息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信息经济环境下旅游业发展的支柱,但是,信息技术所引发的风险也常常给旅游业造成损失,因此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风险对呼伦贝尔旅游业的影响,提出了完善呼伦贝尔旅游业信息技术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化旅游产业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极强的带动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串联西部偏远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区域优势,突出旅游地自身特色,以当地的旅游优势作为突破口,迅速提升整个地区旅游产业的知名度,还能促进偏远地区多种产业共同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鄂托克旗作为蒙古族传统风俗习惯保存较为纯正的地区,具有良好的条件来发展文化旅游业,这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旅游信息化为背景,阐述了民族文化信息化在旅游文化中的作用,分析了呼伦贝尔民族文化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生态保护工程对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牧民是生态工程的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其对生态工程成效的评价、对未来生态工程措施的选择倾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文从内蒙古生态工程项目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研究了1995年至2010年来农牧民生产生活变化情况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以及鄂尔多斯三个地区的农牧户家庭拥有耕地均大量减少,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投入增加,总体呈现"减产、提效、增收"趋势,其中呼伦贝尔地区以牧业为主,锡林郭勒地区农牧并重,而鄂尔多斯地区牧户减少,打工人口比重增加;食物消费整体上向结构多元化、营养均衡化发展,肉类消费倾向有所不同,与各地区民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家畜干粪的用量正在减少,煤炭、天然气以及电等便捷能源消费逐渐增多。其中,呼伦贝尔地区干粪消费比重仍然很大,锡林郭勒地区秸秆、薪柴消费比重较大,鄂尔多斯地区以煤炭消费为主;农牧民意愿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居民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鄂尔多斯地区、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满意度水平与户均收入高低成正比关系;三个地区多数农牧民对草原生态环境和牲畜养殖抱消极态度,且其下一代倾向于脱离农牧业生产生活、移居至城市。  相似文献   

14.
张迪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152+322-152,322
网络营销逐渐成为现代化社会旅游企业营销的主流,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进行旅游产品营销成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旅游网络营销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呼伦贝尔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地质构造背景、主要矿床类型、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几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铜钼铅锌银找矿方向。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增加,以及地质勘查投入的增加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呼伦贝尔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日趋活跃,在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至今已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金属矿床以及具有大中型找矿远景的矿产地,显示了该区巨大的找矿潜力,乃至一批学者已将包括本区在内的大兴安岭地区列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基地。  相似文献   

16.
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是呼伦贝尔地区的"三少民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为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增添了色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同化也在加剧,少数民族在自身经济文化发生改变的过程中,使原本相对保存较好的民族民间音乐渐渐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如何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与下一代的教育密切相关,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挖掘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巨大价值,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以呼伦贝尔地区少数民族之一的达斡尔族为例,简述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价值以及对其在该地区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如何让少数民族音乐在当地中小学课堂中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7.
张凌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4):24+30-24,30
在对呼伦贝尔旅游商品开发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主导、文化主题、特色生产、立体营销、品牌经营等几个方面提出开发对策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洛阳旅游发展的品牌塑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品牌的塑造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高度肯定和重视,旅游品牌塑造凸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整体形象,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洛阳旅游品牌的塑造策略.  相似文献   

19.
宋增文  钟林生 《资源科学》2009,31(11):1832-1839
研究探险旅游资源-产品转化适宜性,对探险旅游地的科学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基础理论演绎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借鉴国际上自然地区游憩规划与管理领域应用广泛的有效手段-游憩机会谱(ROS),着眼于区域尺度,建立了探险旅游机会谱(ATOS),进而研究了三江源地区探险旅游资源-产品转化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探险旅游机会谱可有效用于区域探险旅游资源-产品转化适宜性的研究,"专业级历险探险旅游、较专业级涉险探险旅游、较业余级艰险体验探险旅游、业余级探秘探险旅游"4类探险旅游机会为探险旅游目的地的分区管理和提出探险旅游项目提供了科学根据.之后进行了三江源地区探险旅游机会序列分区,提出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穿越游、唐古拉山探险游等22项探险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20.
对呼伦贝尔盟的白桦林和樟子松林选取典型样地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数据总结出呼伦贝尔不同树种林地的生物多样性状况、植物区系组成的特点及其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这项工作对于深刻认识呼伦贝尔森林生态系统,加强保护呼伦贝尔林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