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扛垃圾     
“超越伤痛的惟一办法,就是原谅伤害你的人。”大师说。“这样,未免太便宜他了!”大师反问:“你真的相信,自己气得愈久,对他的折磨就愈厉害?”“至少我不会让他好过。”“假如你想提一袋垃圾给对方,是谁一路上闻着垃圾的臭味?是你。不是吗?”大师说。“紧握着忿恨不放,就像是自己扛着臭垃圾,却期望熏死别人一样,这不是很可笑吗?”扛垃圾@何权峰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木棍     
吴其林 《山东教育》2012,(31):54-55
这次回老家,我被一种复杂的情感纠结,源于母亲,也源于母亲拄着的木棍。在我的印象里,母亲身体结实,患个感冒什么的,基本不用吃药、打针,能挨则挨,能扛就扛。年轻时母亲是这样,六十多岁了母亲还是这样。见到母亲,震惊之余更让我难受。她曾经挺拔的腰身已经下弯;曾经稳健的双腿,大不如前,而且拄上了木棍。我问母亲:"你咋拄上木棍?"母亲无语。父亲补  相似文献   

3.
难忘的教训     
我曾经有过无数次教训,但是最令我难忘的教训是9岁时吃药那件事。我9岁那年,一次得了感冒,妈妈说:“得了感冒要吃药,吃了药感冒才能好。”我最讨厌吃药了,而且那些药非常苦,每天要吃好多片。我想:“如果把药给扔掉,就不用吃药了。”  相似文献   

4.
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下列两种现象:第一种现象:孩子"生理感冒"了,大人往往心急如焚,非常重视。孩子"生理感冒"是很平常的事,可是家长总是这样说:你今天在家里休息,不用上学去了。老师经常  相似文献   

5.
吊瓶族     
《初中生》2011,(25)
指主动或被动地打点滴上瘾的人。有的人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感冒时不肯吃药,或吃药已无济于事(有的则嫌吃药康复得慢),非打点滴不可。长此以往,便发展到一感冒就相当严重,屡屡往医院或诊所去跟吊瓶“亲密接触”的地步。  相似文献   

6.
一转身,宝宝的鼻子下面又挂起了两根"面条",什么时候才能和"鼻涕王"说再见呢?流鼻涕=生病?有的父母会认为流鼻涕就是感冒,毫不犹豫地看医生,赶紧给宝宝吃药。其实流鼻涕并不一定是生病了,还有很多种原因,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7.
<正>在班级中,教师会遇到类似的情景:"谁把教室的窗玻璃打碎了?"没人承认;"班级墙壁上的墨水是谁弄上去的?"又无人应答;"班级的饮水机谁弄坏了?"结果似乎是饮水机自己弄坏了自己……像上面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有时已经知道是谁弄的,但那位"肇事者"还要推来推去,把责任说成是他人的,真可谓是"巧舌如簧"。这点功夫好像是学生不用怎么学就已谙熟于胸的。从中不难看出有的孩子责任意识淡薄,承担责任缺乏勇气。教育家卡尔·威特认为: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无论他具有多高的能力,也不可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负责任的人也不会有爱心的。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8.
正有些疾病,似甲又似乙,相似度极高,它们就像一对双胞胎,让人难以区分!孩子流鼻涕、咳嗽、发烧,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孩子嘴里有疱疹,以为是手足口病,医生却说是疱疹性咽峡炎!都是长时间流鼻涕,为什么有的孩子是鼻炎,有的孩子却是鼻窦炎?它们就像一对对双胞胎,让人搞不清谁是谁。首选得知道是什么病,才能更好地治疗、护理。现在,我们先把它们认认清吧。  相似文献   

9.
鲁迅说过:"教育根植于爱."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师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对班级管理中,搞好班级工作的最大秘诀是"师爱".一、纯真的爱心是实施"师爱"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季节交替,孩子容易感冒、发烧。所以,手边要备好对付感冒的药。入秋后,早晚温差大,相对于成人来说,体质较差的小宝宝们很容易患感冒。从理论上说,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即使不吃药,只要多喝水,护理周到,大多数孩子一周左右就可自愈。不过,小宝宝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弱,病情变化迅速,所以,即使是轻微的感冒,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感冒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1.
陶美萍 《中小学电教》2009,(12):157-157
<正>一、爱心——开启心灵的阳光教师的爱心是学生心中灿烂的阳光。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调皮、不守纪律、不爱学  相似文献   

12.
《家教世界》2012,(21):7
这是一堂讨论课,话题是:"说说谁是最勇敢的孩子"。按照惯例,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孩子们很积极,争先恐后地举手。高个子的赵峰说,我根本不用木棍,就可以吓退路上扑上来的狗。他的发言博得一片掌声,大家都知道狗叫起来很凶。留平头的李涛说,有一次下了晚自习,我一个人走路回家。当然又是掌声,农村的孩子都清楚夜的静谧,加上一些神秘的传说,走夜路的确需要一些胆量。  相似文献   

13.
童言     
<正>一位女士站在街头悲伤地哭泣。一个小男孩从她身旁走过时,对这位女士很是同情,就走过去问:"阿姨,您为什么哭啊?"女士摇着头抽泣说:"孩子,你还小,你不懂……"但男孩又执着地问了一遍:"阿姨,你到底为什么哭啊?"女士哭得更凶了,呜呜咽咽地说:"孩子,谁也不爱我,谁也不需要我……"男孩看了一眼这位女士,认真地问:"阿  相似文献   

14.
滕瑾 《学前教育》2007,(3):35-37
孩子们在沙坑玩时,发现脚印有大有小。就议论起“谁的脚印大”。有的说谁的年龄大谁的脚印就大。有的说谁的个子高谁的脚印就大。还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人个子很高但脚很小。”我说:“说得好像都有道理,那到底是谁的脚印大呢?”他们一听又争论起来,还不时地用脚踩沙来比较脚印的大小。但还是得不到一致认可的答案。最后,有一个孩子说:“要不,我们回去量量脚印。不就知道谁说得对了吗?”看到孩子们对这个话题这么感兴趣。我决定顺着这个话题展开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有家长反映,孩子一感冒就流鼻涕,然后就会得鼻炎。有时吃了药刚好,不久——感冒又犯了,可总不能老吃药呀,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6.
正1由蚂蚁产生的探究欲午饭后,我带着班里的孩子们在户外散步,突然,李响小朋友喊了起来:"快来看,这里有许多蚂蚁!"一句话把所有孩子都吸引了过去,于是我也走了过去,果然有一堆蚂蚁在墙角里。"它们在干什么呢?"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看来天要下雨了。"有的说:"可能蚂蚁要搬家了吧。"有的说:"像是在赶会,我姥姥家赶会就可挤了。"孩子们议论着、猜测着,我忽然有了这样一种想  相似文献   

17.
这里是最受准妈妈欢迎、最实用的孕期宝典,看一看,有没有帮上你的忙? 1孕期感冒不必用药准妈妈在孕期抵抗力下降,特别容易感冒,但是怕影响胎宝宝又不敢吃药。下面就为你介绍几种不用吃药打针就能预防、治疗感冒的办法。A刚刚感冒的时候,准妈妈会感到喉咙有点痒也有点痛,这时候每隔十分钟  相似文献   

18.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曾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可见,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11年前的9月,我带着一颗  相似文献   

19.
宇宁 《母婴世界》2008,(11):20-21
准妈妈抵抗力差,感冒很容易就找上门来,吃药怕影响了胎宝宝,不吃药又实在难受得慌,怎么办?为什么感冒总是"欺负"准妈妈大多数准妈妈在怀孕期间至少都会经历一次感冒的洗礼。为什么感冒病菌这么喜欢"欺负"准妈妈呢?  相似文献   

20.
选择     
有一个古老的难题在传说:当你的母亲、妻子、孩子都掉进水中时,你先去救谁。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答案,众说纷纭。哲学家们就不同的答案给出深入的分析,说明不同的人思想、灵魂、文化深处的重大差异。这一次,一位农民给出了他的答案。他的村庄被洪水冲没,他从水中救出了他的妻子,而孩子和母亲都被冲跑了。事后,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救对了,有的说救错了。哲学家问农民当时怎么想的。农民说:"我什么也没想。洪水来的时候,妻子正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高处游。当我返回时,母亲和孩子都被冲跑了。"评语:不要给有些选择赋予太多的牵强意义,很多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