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继由 《资源科学》1985,7(4):89-94
一、二氧化碳的作用及其存在形式 二氧化碳是一种农业气候资源。 二氧化碳是陆生植物光合作用的碳源这一事实,早在十八世纪末人们已经知道,十九世纪中叶即得到公认。随着植物生理等各学科的发展,对碳素在光合生产中的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有不少关于植物光合强度与二氧化碳浓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指出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明显地提高光合强度,增加植物产量;二氧化碳不足则降低光合强度,减少植物产量。到五十年代,对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土壤“呼吸”(即微生物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对二氧化碳的贡献、二氧化碳浓度对光  相似文献   

2.
杨欣 《百科知识》2004,(9):16-17
第二大脑的说法现在人们并不感到陌生了,但是,除了大脑以外,人类类似于大脑功能和作用的第二个大脑究竟在何处真还有些众说纷纭。迄今有据可查的说法就有好几种。一说手是人的第二大脑,另一说脚是人的第二大脑,再有一说肚子内藏有的一些神经丛是人的第二大脑。当然,还有把脊髓当作人的第二大脑的。那么,哪一种说法更准确更科学一些呢?  相似文献   

3.
广闻博见     
过去认为,人的大脑在出生后不久即减缓发育。5~6岁时,大脑已达到成人大脑的95%,大脑的总体结构已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加拿大国家神经学家发现,在15岁之前。大脑某些部位的神经细胞的数量,可在1年内增加1倍。这一研究成果是一次通过扫描青少年大脑时发现的。  相似文献   

4.
胡萍  路学宽 《内江科技》2012,(8):113+140
二氧化碳三元复合辅助吞吐复合采油技术是针对现今稠油蒸气吞吐开采采取的一种单井增产措施。本文通过分析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二氧化碳的特点、施工工艺和效益分析,确定了二氧化碳在现场应用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大家常遇到的气体。可是,你知道它们都有什么用处吗? 有机化学中的碳酸气二氧化碳又叫碳酸气,存在于大气里。据估计:大气里的二氧化碳竟达2万3干多亿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好象是一种一无用处的东西,我们都把它当作废料呼出体外。每个人每昼夜就要呼出1.3公斤二氧化碳,人类每年呼出到大气里的二氧化碳就有十多亿吨之多。动物和植物也都通过呼吸放出大量二氧化碳。食物发  相似文献   

6.
一、蓝色大脑计划瑞士洛桑联邦工学院大脑思维研究所的神经系统科学家亨利·马克拉姆呕心沥血15年,绘制了老鼠大脑活体细胞图,以便制造出一台神经元人脑模拟器。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帮助下,马克拉姆希望在2015年启动一台虚拟大脑,它拥有人脑所有的1000  相似文献   

7.
烟囱是通往天空的,但是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造成全球不断变暖并引发多种灾难,需要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通过地下的烟囱,把二氧化碳排到地下是不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呢?  相似文献   

8.
运动不仅令人体格健康,还有助于精神卫生,能够有效抗击抑郁。近日,美国一项研究揭示了运动能对抗抑郁的原理,这一原理将被用于新一代抗抑郁药的开发。研究人员对运动过的小鼠大脑和静止不动的小鼠大脑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一个叫VGF的基因在运动过的小鼠大脑中格外活跃,而在没有运动的小鼠大脑中则不活跃。VGF发挥作用时会在小鼠大脑中产生强劲的抗抑郁反应。  相似文献   

9.
《科技新时代》2010,(1):24-24
要将二氧化碳安全地储存在地下不仅仅需要找到合适的岩层,工程师们首先必须完成一件至关重要的工作:将纯净的二氧化碳从有毒的烟气混合体中分离出来。然而,我们血液中的一种酶早已经掌握了这个诀窍,它每天能捕捉900克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09,(9):7-8
近期,美国劳伦斯一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离子液体作为二氧化碳吸收剂,开发出一种更清洁、稳定和高效的捕获二氧化碳新方法。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ChemSusChem》杂志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各国都在致力于减少燃烧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捕捉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目前的碳捕捉技术主要采用化学吸附法。二氧化碳会和胺类物质发生反应,二者在低温情况下结合,在高温中分离。一般可以使含二氧化碳的废气通过胺液,  相似文献   

11.
我公司在生产酒精的发酵工段会产生一种副产品二氧化碳气体,液态二氧化碳在食品、卫生、工业、餐饮中、人工增雨有大量应用,如何提纯这种气体并将其液化,我们采用S7-300 PLC为核心设计了二氧化碳自动控制系统。从二氧化碳厂的实际运行效果来看,该系统安全可靠,维护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2.
《大众科技》2007,(11):8-9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研究采用不同方法采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制止全球变暖趋势。其中一种颇有应用前景的方式是大面积培植可大量吸入二氧化碳的藻类,这种藻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入二氧化碳,生长成熟后可以用作生物燃料的原材料。这种处理二氧化碳的方式的优势非常明显:一可避免工业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二可生产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王夕 《今日科苑》2015,(1):48-51
<正>从前,出租车司机们率先用行为印证了大脑具有强大的类似GPS导航系统一样的认路能力。在科学界,大脑的这项能力叫做空间认知,是大脑学习能力的一部分。而大脑是如何实现这一功能的,一直困扰着人们。而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约翰·奥基夫博士以及莫泽博士夫妇,用科学的方法,彻底弄清楚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大脑机制。"认知地图"真的存在么?"这项研究之所以得到诺奖青睐,绝非偶然。这项研究在大脑研究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明与创新》2013,(11):14-14
一项最新研究称,一种能帮助动物记录它们所处位置的大脑细胞首次在人类大脑中发现。这些神经细胞被称作定位细胞,就像一个内置的GPS系统,当参与大脑研究的志愿者探索。个虚拟环境时,这些细胞就会被激活。  相似文献   

15.
人体内最勤勉的器官是哪个?没错,是大脑。大脑就像是一台永动机,即便在身体休息的时候,大脑也不曾停止工作。那么,大脑不眠不休,究竟在悄悄地干着哪些活儿呢?
  如果你弄清楚了人体在睡眠状态时大脑加班加点都干了啥,往后你再想赖床不起时,也许就有了更加充分的借口:“别打扰我,我虽然在睡觉,可我的大脑一直在忙着呢!”  相似文献   

16.
《科学生活》2009,(12):58-58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想要知道别人脑海里的想法,也曾设想过自己不着一言,对方就可知道自己内心的思绪。英国科学家已经创建了一个系统,可使"大脑与大脑直接对话"成为现实,该系统可将某人大脑的信号通过互联网发送到几千米之外的另外一人的大脑中。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詹姆斯和同事表示,这很可能  相似文献   

17.
揭示大脑和意识的奥秘是当代科学面临的紧迫任务,同时也是对它的最大挑战。在这里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理论。可望从根本上解决大脑与意识问题。一要解开大脑与意识之谜,首先耍弄清楚大脑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实际上,从基本的工作原理来看,大脑与计算机是完全相同的,它们都是通过程序的方式来工作的。所谓程序,就是由一系列信息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意义的信息过程。程序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它是一种既成的信息控制过程,一个程序一旦启动其信息流就会顺序持续进行,直到程序结束。除非遇到外界干扰,否则不会自动停止。大脑和计算机正是利用程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中国人》2009,(9):60-60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离子液体作为二氧化碳吸收剂.开发出一种更清洁、稳定和高效的捕获二氧化碳新方法。并设计出一种基于量子化学热力学方法的计算工具,可计算出任何溶剂在任意浓度下的二氧化碳化学溶解能力.以测定包括离子液体在内的溶剂的碳捕捉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刘露 《百科知识》2009,(8):20-20
当前,许多研究人员试图编写计算机代码,以此来模拟大脑的功能,他们使用大量有强大处理能力的机器,但也仅能模拟大脑很小的部分。一种新的电路元件的出现,让科学家能够用一种不同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方式来模拟大脑,或模拟大脑的某种功能,构造出具有仿生功能的硬件。这种元件就是充满了科技传奇色彩的忆阻器。  相似文献   

20.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11,(14):18-19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预计在2011年将有9项重大的科学突破,其中一项就是大脑神经元技术的突破。这些新的大脑神经元技术能够使我们更深入地了鳃大脑,最终促进人类的大脑发育和智力开发,并有助于一些患脑神经元疾病患者身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