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位警察朋友对我的专业非常感兴趣,他经常向那些因奇奇怪怪的"流氓行为"被抓而最终又不得不尴尬释放的人隆重地推荐我.陆小丹就是拿着他写的"条子"找到我的.警察朋友在事先打给我的电话中说:"这个陆小丹可不一般,我们派出所可能要有'麻烦',所长说让您给调剂调剂."那语气是庄谐并重.  相似文献   

2.
我们班有一个男孩,他主动写字条说:“我们可以交个朋友吗?”我看他很友善、害羞,成绩也还不错,便答应了他。后来,朋友告诉我:“初一的时候他就一直默默关注着你,他告诉我们说他很喜欢你!”啊!天哪,怎么会这样?我只是把他当成朋友呀。可是有一次,他居然写情诗给我,说他每每看见我哭泣,他都会很心痛。看完诗后,我急了!我回纸条说:咱们的友谊该结束了,我们不再是朋友。可他就像没看见一样,依然认为我是他的朋友。我很苦恼,我该如何是好呢?(初二女生)被别人喜欢是件好事情呀,这说明你身上有很多优点。但你的烦恼我也能够理解。你只想和他做朋友,…  相似文献   

3.
编辑人语     
明白以后,专心做好一件事夜深了,老公的iPhone"叮铃"一响,我知道有朋友在"微"他了,继而我想到自己,开通了微信之后有日子没去微博了;同样的,习惯了在微博信手发几张照片,转几条八卦之后也很少去博客认真写写笔记了;而写博客之前记日记的习惯早因为已经不习惯手写而荒废了。  相似文献   

4.
这是件好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非洲国王和他的一个从小同他一块儿长大的朋友.朋友有个习惯:看到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不论是好是坏),他都会说:"这是件好事!"  相似文献   

5.
正打交道多了,我发现朋友其实可以分为两种:有见识的和没见识的。朋友小聚,席间聊到省城某大学老师课教得特别好,临近退休却还是讲师,仅因为他没写论文、没做课题。一位朋友说:"大学是学校,又不是科研院所,做什么课题、写什么论文?将学生教好就行了。"另一个立即反驳:"你说得不对。大学的功能是承续文明、创造知识、服务社会,写论文、做课题、搞发明创造都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6.
正一天,股神巴菲特的一个朋友兴冲冲地跑过来找他,说:"我发现了一家公司,非常有潜力,你看看有没有必要去投资一下?"没想到,巴菲特连看都不看,直接摇头回答道:"不,我没有兴趣。"朋友试图游说巴菲特:"相信我,投资这家公司,会让你得到很大的回报。"巴菲特只是淡定地指了指挂在墙上的海报。朋友疑惑不解地说:"你是想告诉我,你很喜欢棒球吗?"巴菲特说:"不,当然  相似文献   

7.
《青海科技》2013,(1):8-8
夜深了,老公的iPhone“叮铃”一响,我知道有朋友在“微”他了,继而我想到自己,开通了微信之后有日子没去微博了;同样的,习惯了在微博信手发几张照片,转几条八卦之后也很少去博客认真写写笔记了;而写博客之前记日记的习惯早因为已经不习惯手写而荒废了。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光彩在哪里?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时,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他的举动恰好被路过的面试官看到了,因此他得到了这份工作。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一天都没有生气。"原来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有个牧场主人,每天让孩子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正曾任英国首相的大卫·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随手把身后的门关上。有一天,他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每经过一扇门,他总是随手把门关上。见此情景,朋友纳闷地问道:"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情。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就可以重新开始。"关好身后的门,如此简单的生活细节,却折射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只有学会  相似文献   

10.
乐翻天     
《科学与文化》2007,(9):31-31
左右为难一位想结婚的青年对他的朋友说:"我带回家的每个女友,我母亲都不喜欢。我该怎么办?""这个好办!"他的朋友建议,"你只要找一个各方面像你母亲的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个朋友承包了一个小煤矿,干得还算顺利.他的性格有些张扬,几个有资历的矿主打心眼里瞧不起他.有一次在酒桌上,一个很牛的矿主就对他说:"你现在到底有啥啊,凭什么这么张狂呢?"他说:"我可能现在什么都不如你,但是有一样是你不如我的,那就是年龄.你比我大10岁,这10年之间发生什么,谁都不可预料.年轻,就是我的资本."  相似文献   

12.
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半年了,却没有去找事,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上网.最近跟父母要钱,想去美国留学,朋友来问我该不该让他去.我想起了我妹婿的故事,于是对朋友说:"你如果真的为孩子好,就让他去,但是不要给他钱."  相似文献   

13.
聪明的仪器     
聪明的仪器要是我说:“我有一个朋友,他住在一所电气化的住宅里面。”这句话差不多等于没有说。我应该再补充一下:他那所住宅,是完完全全电气化和自动化的。早上七点整,我朋友的床边闹起了铃声。立刻,电灯  相似文献   

14.
个案一姓名:方芳性别:女年级:高二自述烦恼:我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有不少朋友。平时朋友给我写信、打电话,父母总要追问个不停,还说这是关心我。最可气的是一次他们居然拆了朋友寄给我的生日贺卡,只是因为信封上写着“方芳小姐亲启”!  相似文献   

15.
正俄国作家契诃夫在创作后期专注于写剧本,戏剧上演后反响热烈,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也吸引了很多文学青年前来请教。一日,一个年轻人登门拜访,刚好契诃夫准备出门,就请他改日再来。年轻人似乎早有准备,他笑着说:"只需占用您半分钟的时间,请您回答我一个问题就行了。"年轻人说他打算写一部剧本,但心里没底,所以想问契诃夫,他的《樱桃园》写了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会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相似文献   

17.
循化烩面     
有朋友驾车从北京返武汉,路经郑州小憩,郑州那边做领导的同学请他吃饭,此只忽然想起我写过一篇《合记烩面》,便指明要吃烩面。朋友是湖北蕲芽春人,是产八大名米珍米能地方,吃面他是半个外行.却要吃那平民化的面食。果然吃后,他若有所失。我返京路过他那里,他说,郑州的同学请我吃饭,我指名要去烩面馆,那郑州烩面好像裳没你写的那么好吃。  相似文献   

18.
<正>我越来越觉得如今的孩子——尤其大城市孩子,正面临一个危机:失去"家"、"故乡"这些精神地点。有位朋友,儿子6岁时搬了次家,10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又购置了更大的房子。我问,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带他回去过吗?他主动要求过吗?没有,朋友摇头说,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我明白  相似文献   

19.
朋友急需一笔钱,就向他的两个朋友求助.这两人,也是我的朋友.一周后,钱如愿筹到,这两个朋友帮了他很大的忙. 但两个朋友借钱给他的方式却大相径庭.第一个朋友非常爽快地应道:"要多少?"两个小时后钱到账了,他说,朋友是干嘛的?不就是关键时刻帮一把.  相似文献   

20.
父亲对女儿说:"如果你喜欢某个男生,开始谈恋爱,请一定要告诉我。我会每月再给你增加100元,作为恋爱经费。千万记住:每次赴约时,不要忘了带上你的钱包。你要学会并习惯为自己所爱的人埋单,这样,你才有资格得到一份有质量的爱……"我朋友的女儿考入北京一所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