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语录     
<正>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孙中山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正常、和谐的生活时所感到的快乐。——罗曼·罗兰你应该为每个让你心动的人挑一首歌作为代表。多年之后当你再度听到某一首歌时,你会知道你曾经拥有的青春。——朱德庸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易卜生人这辈子没法做太多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到精彩绝伦。——乔布斯  相似文献   

2.
正度假有利健康你是否常常觉得自己工作太忙太累,以致于身心疲惫?当你因身体顶不住工作压力而去看医生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医生们给出的建议是让你去度假或者逃离工作。这种建议其实并不难理解,我们很多人能够直观地感觉到:改善健康会是假期能够带给我们的首要好处,而且已经有不少科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点。比如,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和波士顿大学做过的一项健康调查  相似文献   

3.
"懒骨头""懒内""懒鬼",这些词汇都是形容懒惰的人。我们大部分人认为,懒惰是一种后天的行为,也就是说是人在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周围事物的变化,在后天才形成了懒惰,所以根本就是人自己不想去做什么,或者怕自己做不好,不敢去做才造成一种懒惰的心理。但是,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懒惰似乎已经编入了你的基因中。正是这种基因,导致你对运动提不起兴趣——尽管你花了很多钱成为健身馆会员,尽管医生对你最近的体检结果提出了加强锻炼的建议,尽管你在前一刻刚下定决心要坚持锻炼……你还会寻找种种借口逃避运动。  相似文献   

4.
这是导演贾樟柯讲的故事. 在高三,一个“死党”冲进来,说被他班的人欺负了.欺负你的弟兄,等于欺负你.贾樟柯等三人扎堆抱团去雪耻:只有弱者才会被欺负,他们咽不下这口气.三个人走向一个人,怎么说也能扭弱为强,或者他们原本是强者.  相似文献   

5.
微语录     
<正>当你在转圈的时候,这个世界很大,可如果你勇往直前,这个世界就很小。——科伦·麦凯恩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刘瑜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  相似文献   

6.
<正>上课、作业、考试、兴趣班、补习班……繁重的学习任务有没有让你感觉疲惫不堪,压力很大?在感觉累的时候,我们总会想办法让自己放松一下,比如听音乐、看电影、打游戏、吃东西等。不过,一个传统而效果卓越的方法,却渐渐被我们遗忘——去公园散步,亲近大自然。想放松,去散步也许你认为,只要把手头的任务停下来,做点别的事情就算是放松。其实不然,与玩手机、看电视这些脑力活动相比,散步这一运动行为,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科学家很早就发现,人在运动的时候,哪怕是相对温和的散步,只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就会使^体产生更多的内啡  相似文献   

7.
2011年的上海车展上,没有两台以上电动车的展台成了少数派。 纯粹的电动车已经很难提起人们的兴致。这次最吸引眼球的或许是吉利,他们发布了一款名叫“魔卡”的电动车。这款车的独特之处在于,你可以从车里拆出一辆电动摩托车,在交通拥堵的时候帮你赶路,当你到达之后,摩托车还可以折叠。而摩托车驶瀣之后还会有一个空间,足够把一个坐着轮椅的人推进去。  相似文献   

8.
为了心爱的人,你愿不愿意去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从此再也见不到朋友和家人?如果一辈子只能献身于一项事业——音乐、写作、表演、商业、政治、医学等,而且都会取得辉煌骄人的成就,你会选择哪一种?如果只有10%的成功几率,你还愿意为之努力吗?  相似文献   

9.
微语录     
<正>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罗曼·罗兰我从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顾城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弘一法师你跳不出这个世界,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一旦你知道了,你就超出了它。——今何在答案在最需要的时候总是不肯出现,而很多时候唯一可能的答案却是,你必须耐心等待。——若泽·萨拉马戈  相似文献   

10.
正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时,生理、心理上表现出的一种反应。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和反应?经过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最主要的生理原因是一种叫"内啡呔"的物质在起作用。当人感觉快乐的时候,大脑便会分泌出"内啡呔",并指示神经系统传达"快乐的讯息"到全身。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其实很大部分是大脑中内啡呔浓度的外在表现。成功的源泉很多青年人喜欢向那些成功者请教成功的秘诀,他们得到的答案往往如出一辙:去做你最喜欢的事,这样你才会焕发出全部的热忱,并坚持  相似文献   

11.
去不去听音乐会经济学家曾经提过这样一个问题:你所在的城市要举办一场音乐会。你们单位通过内部关系弄到了一批位置非常好的贵宾票,尽管并不是非常爱好音乐,可是为了附庸风雅,你也从领导那里要了一张,价值300元。可是天公不作美,正当你擦亮皮鞋,打好领带,准备出门去音乐厅的时候,你发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笼罩了整个城市,公共交通全部瘫痪,但是音乐会照常进行。你如果要去,只能冒着寒风步行半个小时去音乐厅。请问你会不会去听这场音乐会?如果这张票不是单位发的,而是你自己花300元钱去买的,你又会不会去听音乐会呢?很多人在第一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2.
正一、理论背景纵观中国教学史,关于"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研究古已有之,由来长久,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述而》中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相关表述,其主题思想是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开导、点拨,使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中已经蕴  相似文献   

13.
梦中的心灵感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底有没有心灵感应?很多事情仅仅是巧合吗?有人认为,如果有心灵感应,那么人在做梦的时候应该效果会更明显,因此他们做了几个试验。结果如何?还是你自己去读这篇文章吧。  相似文献   

14.
微语录     
正人生的大多数遇见,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分离。——姚晨与其到远方去投靠并不存在的自由,不如就地发掘热爱的小说、音乐和小妹妹的笑容。——刘瑜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佚名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  相似文献   

15.
提起泰国首都曼谷的交通状况,只要是去过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吐出一个字——堵!如果你为赶时间而打的,只怕会因大堵车而使图快的愿望变成找慢的失望。面对打的者的无奈,来自武里南省的出租车司机韦谦,却由此生发出让乘客高歌一曲解除堵车烦恼的新奇念头。  相似文献   

16.
如果一个人有了“知识”的概念,并且认识了自己知识贫乏的现状,他就可能去寻求、靠近知识。相反,如果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他就会远离知识,很多人在读书非常少的时候,就产生了求学的强烈愿望。不管承认与否,读书一“入定”,你就宛若站在高处看风景。大凡读书,是读一种知识,读一种经验,读一部人生。只要你认真投入,就会读出种种神奇,读出无数坎坷,读明世间哲理,读懂万般谜语,读懂让人为之高兴为之忧愁为之生为之死的内涵和真谛。站在书前,你仿佛觉得一座山一条江一棵树一种阅历一种想象和形态各异的人,蓦地站立在你的对面。此时此刻,风景是一种灵性的感悟。因为,读书人总爱以书为镜,照出现实,照出是非,照出古今。“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 来风满楼”。许浑的佳句可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读来读去,一幅人生的景致岂不跃然纸上?读书有距离说。近视则错,远观则清。聪明之人常站在书外而读书,有角度而读。读一本好书,就是站在思想的至高点去观社会舞台上的大风景,读风景中来来往往的人生。书,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结晶,本身就源于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的风景。它还包含着人世间众多情感——这一十分独特又无处不在的风景。读这种风景,会唤起读书人全新视觉,让心与心贯通。读书要有一种胸襟,一种深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  相似文献   

17.
鲁北 《知识窗》2008,(7):40-41
每个人的一生中恐怕都会萌生过这样一种奇怪的感觉——在看什么东西的时候,会突然意识到:这事有一次曾经发生过,我曾经到过那里,做过这件事,听过这样的话,当时也是这样的灯光……在那一瞬间,大脑给我们发出一个信号,说是它认出了发生的事。1900年法国医生弗朗伦斯·阿尔诺为这种现象取名为“记忆错觉”,也称“回忆幻想”。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众》2008,(1):12-14
踏踏青是非常开心的——尤其是当你在假期中的时候。没有比到一个新的地方去旅行更有趣的事了。但旅行也会破坏环境。汽车和飞机对空气形成污染,游客们所到之处乱扔垃圾等等。怎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游客呢?如果你要成为一名生态游客,必须遵循这样一条黄金准则:只带照相机,只留下脚印!这就意味着去旅游时仅仅去观察(而不是打扰)野生动植物,欣赏山川美景,完全回归大自然。如果进行这样的旅行,你就会发现你和这个世界原来可以这么和谐。  相似文献   

19.
当你迎着21世纪的阳光,走进祖国东北最大的钢铁基地?——鞍钢的时候.你就会感到一种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绿树掩映的厂房,巍耸蓝天的新型高炉,现代化的轧钢机…鞍钢正在向世界先进钢铁企业迈进。而在这里奋斗、拼搏了几十年的所有鞍钢人都在发扬一种“拼争、奉献”的鞍钢  相似文献   

20.
卓然客 《知识窗》2010,(8):19-19
位于西雅图的微软公司研发中心.拥有40多名全球顶级的IT精英.这些精英每年为微软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微软公司给予这些员工充分的自由。在这里工作.兴致来了,你完全可以去打篮球.去健身房,去游泳池.去喝咖啡.甚至会有专门的按摩师给你按摩。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像在家里一样.惬意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