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9,(3):75-80
高水压岩溶隧道堵水限排设计大多采用"两侧沟+中心沟"的边墙脚排水方式.结合应山岩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进行研究,得出边墙脚排水方式下仰拱衬砌水压力大、安全系数低的结构受力特征.鉴于该特征,结合寒区隧道在仰拱下设排水沟的思路,提出"仰拱下排水"的设计方案,通过数值手段研究表明该排水方式下仰拱衬砌水压力大幅度降低,结构受力状况得以改善.仰拱下排水沟建议采用矩形截面,每50 m设置检查井.  相似文献   

2.
单线铁路隧道仰拱、矮边墙施工,由于受限于隧道的狭窄空间,没有理想的配套设备和施工工艺,其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难以保障,成本也较高。为了加快隧道仰拱、矮边墙及填充混凝土施工进度,保证安全、提高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在高黎贡山隧道试点推广应用单线铁路隧道仰拱、矮边墙快速施工技术,改变了当前铁路单线的隧道仰拱施工现状,加快了进度,提高了施工质量,降低了成本,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为隧道仰拱机械化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关于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在Ⅴ级围岩不得超过40 m的规定,采用MIDAS GTS软件,探讨仰拱闭合与掌子面距离分别为30 m(工况1)和60 m(工况2)时,对隧道施工变形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仰拱闭合距离缩短,拱降和水平收敛均减小,初期支护的内力减小,围岩的应变减小;仰拱跟进距离减小,围岩的稳定性更好。同时,为隧道现场仰拱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结合天津机场线工程Ⅰ标段明挖隧道主体结构工程和现有技术以及经验,对隧道进口明挖施工程序及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科学合理地选择施工工序及相应施工技术,是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和稳定,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提升施工效率及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新加坡的花岗岩地质结构,研究将典型马蹄形隧道挖掘成双拱隧道时岩石支撑的设计问题。利用离散元法分析侧边导坑对隧道主体开口的影响。创新点:1.基于平面应变假设,提出一个针对性的离散元模型以分析侧边导坑的设置对主体隧道支撑的影响;2.此模型适用于解决底下长跨度开口的支撑设计问题,如大众捷运系统隧道和紧贴式双孔隧道的建造,补充了传统经验主义的设计方法。方法:1.采用离散元法对马蹄形隧道开口支撑问题进行非连续分析;2.采用二维平面应变模型简化问题。结论:1.离散元法可用于分析有限岩石覆盖层的失效机制,单隧道支撑要求以及增加侧边导坑后的支撑要求;2.模型计算结果显示,侧边导坑的挖掘使得支柱总的螺栓连接作用力增加了一倍。  相似文献   

6.
在铁路客专隧道设计中,对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大都采用较为安全可靠的分部开挖方法,所提南广客运专线笔架山隧道属于高风险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根据大断面软弱围岩的特性无需采用临时仰拱,灵活应用三台阶采取斜角方式实现同步开挖,提高施工进度和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工程安全,为今后软弱围岩施工提供一种新颖的开挖方法,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隧道衬砌的受力和变形是保障隧道运营安全的重点.通过山西某高速公路隧道病害区域的现场监测发现,衬砌变形的整体特征为底部上翘、边墙外扩、拱圈下沉,底部上翘导致电缆槽倾斜变形至开裂破损、路面开裂及隆起等底板病害,边墙外扩则导致边墙衬砌裂缝的产生.而病害段隧道围岩上部灰岩仰拱底部页岩的特殊地质条件,遇水强度降低程度的强烈对比,...  相似文献   

8.
在南宁轨道交通三号线深基坑项目施工前,通过借用软件对受施工因素影响相邻地铁区间隧道和主体结构安全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数值模拟不同工况下基坑开挖顺序,研究基坑与隧道相对位置对轨道结构及几何形位的影响规律,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无线微震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方案,为巴玉隧道进、出口正洞和平导提供了安全预警技术。结果表明:对于特长深埋高岩爆风险隧道,利用无线网桥设备进行微震监测安全预警,可以实时掌握隧道内服务器及微震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微震系统采集数据可通过无线网桥传输到监测平台,以便及时处理,提高了微震监测预警工作效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无线网桥随着隧道掌子面开挖移动,并在隧道内任何地方可以实时实地访问信息,安装容易,节省建网时间;基于微震信息的时空演化规律可有效预警潜在岩爆风险的区域和等级,有效避免或降低了岩爆的发生,对现场岩爆进行更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0.
导洞是洞桩法施工地铁车站的主要临时结构,距离近、个数多,在地表沉降的控制过程中至关重要。为研究4导洞开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以北京地铁牛街站为依托,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正交试验设计9种工况研究了洞桩法施工中小导洞施工的顺序、导洞施工工艺及导洞掌子面间距3种因素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并对典型工况下导洞施工的沉降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导洞的施工工艺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最显著,施工顺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最小;导洞的掌子面间距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是非单调的,存在最优值,因此,可通过优化导洞的施工工艺和掌子面间距来控制地表沉降;通过对地层损失率的分析,得出粉细砂地层多隧道开挖的地层损失率为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