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然养育这个词,经常被人误解,好像我们提倡自然养育就是把孩子往大自然里一扔,任他自生自灭。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甚至是对"自然"这个词的误解。自然也并不是亘古不变的呀!从早期地球的演变,到生命起源;从海陆格局的形成,到气候发生改变;从无脊椎动物的起源,到人类起源与进化……这些都在自然变迁,只是它有自己一整套的生态调节系统,需要无比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可爱角色     
《红领巾》2007,(3):37-37
棕熊布格 这头大棕熊一生别无他求.只希望能继续和它亲爱的救命恩人兼养育人贝丝生活在一起。换句话说,它已经丧失了野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父母必读》2014,(5):28-39
《父母必读》杂志在2014年提出的“自然养育”理念,不仅在倡导让孩子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更是强调我们一贯强调的,用最自然的方式养育孩子。其中包括母乳喂养,包括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养育模式是否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在这样理念的倡导中,我们也非常感谢那些和杂志有着高度契合感、一直在不懈努力地推动着自然养育方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正在这个新开设的栏目中,我们一种全新的"爸爸养育笔记+心理师点评"的方式,呈现出一位父亲在接受心理咨询前后对同一件事看法、做法的调整,以及他对此进行的理性育儿思考。在这个栏目中,我们会看到资深心理咨询师刘丹老师持续"拆解"这位爸爸遇到的育儿难题。我们更是希望通过这位爸爸这样记笔记的形式,启发更多爸爸能像他一样关注育儿、参与育儿,并且绕开一些弯路,更快乐地和孩子拥抱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陈策  刘丹 《父母必读》2020,(1):134-135
在这个新开设的栏目中,我们一种全新的"爸爸养育笔记+心理师点评"的方式,呈现出一位父亲在接受心理咨询前后对同一件事看法、做法的调整,以及他对此进行的理性育儿思考。在这个栏目中,我们会看到资深心理咨询师刘丹老师持续"拆解"这位爸爸遇到的育儿难题。我们更是希望通过这位爸爸这样记笔记的形式,启发更多爸爸能像他一样关注育儿、参与育儿,并且绕开一些弯路,更快乐地和孩子拥抱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我们有感于理查德·洛夫《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的"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对儿童发展的深远影响,开始采撷自然观点、寻访自然人物,倡导用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养育孩子……时隔两年,与理查德·洛夫面对面交流,他一扫环保主义者的悲观,告诉我们:也许可以找到一条新的途径,通往一种更美好的人类与自然共生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家和自然保护主义思想家。他一生与自然为伴,用心感悟自然,写下了大量歌颂自然,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他认为自然是实实在在的本真的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子女;自然界生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温柔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梭罗的自然观不但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且也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自然观思想主要是欧洲浪漫主义、美国超验主义和中国儒家思想融合在一起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家和自然保护主义思想家。他一生与自然为伴,用心感悟自然,写下了大量歌颂自然、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他认为自然是实实在在的本真的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子女;自然界生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温柔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梭罗的自然观不但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且也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自然观思想主要是欧洲浪漫主义、美国超验主义和中国儒家思想融合在一起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幽默小故事     
孩子的眼光小汤米七岁,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在用铅笔和蜡笔画他所看到的世界。他妈妈带他去公园,他不想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他甚至不想玩秋千和跷跷板。他只想画画。他的父亲为此深感担心。"我不希望汤米把自己的一生都用在画画上。"他说。"为什么不可以?"他妈妈说,"有些人就是这样的。想想所有著名的艺术家——伦勃朗、高更、梵·高。他们生活中的主要兴趣就是绘画。""呵,他们有天赋。汤米只是画画而已。"汤米的爸爸说。"他还小,"他妈妈说,"他会好起来的。何况我认为他已经显示出非凡的能力了。""如果他真那么棒,也许我们最好给他找个老师。那样他就能学会如何正确  相似文献   

10.
过出年味儿     
正童年体验,会印刻在孩子一生的记忆里,他对春节的认知、看法、回忆其实都是一个人文化内涵中宝贵的财富,而且独属于中国人。如果我们不希望孩子只记得起圣诞节、情人节甚至万圣节,那么还是和他一起充分地体验、营造和珍惜春节中的年味儿吧!过了腊八就是年,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来了!春节意  相似文献   

11.
于硕 《科技文萃》2005,(4):163-167
"自然问题"是21世纪的"世纪问题",21世纪人将以"还自然之魅"为己任.人类曾在科学进步的亢奋中,背叛自然,"征服"自然,直到将活的神秘的自然变成死的机械的自然.如此继续下去,人类将失去养育我们的自然"乐园".法国思想家塞尔日·莫斯科维奇在他的著作<还自然之魅>(庄晨燕、邱寅晨译,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年出版)一书中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2.
石勇 《中学生百科》2011,(36):28-30
有一句谁都知道的话叫"性格决定命运",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一位叫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家说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无非就是这个信息:一个人的性格太难改变了,会决定他一生的命运:或者可以让他成功,或者可以让他失败。但除此之外,我们对性格就一无所知了。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辛弃疾的生平,对最能代表其精神风格的爱国词作光耀后世的三股源泉进行浅析。时势造英雄,英雄写壮词,辛弃疾将词的创作与社会人生和人格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精忠自许,白首不衰"的一生,就是他爱国词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正先要澄清一点:我们所谈的隔代养育,是指祖父母和年轻父母一起抚育孩子的情形,并不是把孩子完全扔给老人带的养育方式。因此,在两代人协同养育的过程中,相互借力,相互支持是肯定的,但随之而来的,也会是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和"侵权"纠纷。如果老人明确地知道养育的主体责任人是年轻父母,而年轻父母也勇于承担并且有能力承担的话;如果年轻父母懂得感恩,将化解矛盾的基础根植于此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15.
新来的语文老师姓田,压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最为有趣的是:他一生起气来,两腮就会略微鼓起。"四只眼、姓田、鼓腮、青蛙、田鸡",这么多词语堆在一起,让我们拼凑到了一个新的名字——"四眼田鸡"。  相似文献   

16.
《父母必读》2011,(9):20-20
都说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值。人的一生肯定会育很多的坎坷,会让你心情压抑有怒火.就算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也会经常出难题考验父母的忍耐力。  相似文献   

17.
<正>遵循节气的变化,遵守地域的特点,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这也是自然养育中很重要的部分。现代生活方式经常让我们忘记或忽略了自然养育的规律,需要经常检视。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因时而养,因地而养,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过多人为的干预,不仅违背自然养育的原则,也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对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他还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9.
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可以说一生都在出处矛盾中度过,他一生未离仕途,但又一直未间断对"隐处"生活的肯定和向往,从而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思想矛盾现象.我们认真研读白居易前期的诗歌创作,就会发现,早在他入仕之初就已萌生了对隐处的思考和向往,并逐渐形成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中隐"思想.  相似文献   

20.
杨林柯老师的《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以肺腑之言教导我们:"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培养美好的人性,养育爱心和善意,让每一个受教育者有道德,更有智慧,有对世界的悲悯与包容的博大胸襟,有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与关怀,有对人性的发现和文化的自觉,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达到与世界的和解,有能力对抗自然灾难和人类自身的灾难,让人类的生活充满和谐与幸福。"一个充满野心和竞争意识的世界妖魔化了人们的内心,因为对目标的过分关注,往往忽略了人性中美好的存在。"学而优则仕",有分数的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