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梅  陈翱  陈丽冰  刘改莲 《文教资料》2008,(16):209-211
当前,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对贫困生问题的解决大多还停留在经济层面上.对于贫困生,不仅要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还需要做好他们的心理救助工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在关注贫困生物质生活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但是现有的资助体系关注更多的是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对他们心理健康关怀不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限制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出发,探讨有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贫困生量大面广,高校贫困生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各界所关注.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及就业等各个方面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高于普通学生.在对贫困生进行生活上关心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刘晓枫 《职教通讯》2012,(17):79-80
随着经济时代发展,我国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得到社会、学校物质帮助的同时,他们所带来特有的心理问题,愈来愈引起社会关注。加强教育、引导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是除了物质帮助之外,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并轨收费制度的实行,大学生中的贫困生日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注,他们一方面承受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有深藏于内心的困惑、苦痛和自卑的心理负担。因此,为贫困生建立助学机制,支撑他们的心理世界,成为高校学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大学生已成为社会和高等院校各方面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不能忽视他们的心理问题。本文分析了贫困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及矫正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现象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开展和高校收费制度改革,高校贫困生日益增多.高校不仅要给予贫困生物质帮助,而且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当前造成贫困生"精神贫困"主要有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也必须是国家、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合力作用的结果,笔者只从学校角度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中,贫困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所谓贫困生是指在校期间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比较困难或基本生活费得不到保障的学生。他们不仅面临着经济困难.而且还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对于贫困生的“解困”问题.不能简简单单地认为是经济上的“解困”,也包括精神上的,只注重物质帮助,不考虑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这种资助作用是有限的。有的贫困生即使经济上的压力解决了.却仍然无法顺利完成学业,个别学生恰恰是因为精神上的压力不惜轻生.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思想上、心理上、道德上的解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有了飞速发展 ,但仍然存在一些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这就使得部分来自这类地区或家庭的同学生经济困难 ,生活贫困 ,甚至辍学失学 ,出现了社会十分关注的贫困生现象。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贫困生问题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以确保贫困生安心就学。各校也多渠道筹措资金 ,帮助贫困学生能克服经济上的困难 ,以期使其顺利完成学业。但是 ,学校和社会在关注贫困学生经济贫困并努力为他们解困的同时 ,却往往忽视了这批学生中心理贫困。心理贫困是隐性的 ,如果不能帮助他们解除 ,陷入心理贫困的学生 ,是难以成才的。所谓心理贫…  相似文献   

10.
刘建琴  刘志刚 《考试周刊》2012,(20):158-15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推行和大众化高等教育进程的加快,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国家、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难点。虽然各高校都建立了贫困生资助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贫困生认定、经济资助方式、国家助学贷款机制、心理资助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坚持助育结合,双管齐下,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资助体系,切实解决贫困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贫困生是学生中的一个弱势群体,是社会贫困现象在校园中的延伸。他们既要承受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所造成经济压力,又要面对由于经济压力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学校对贫困生的关注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认定与资助工作中,还要重视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一系列相关政策随之推行,这对于缩小贫富差距、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这一思想对于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  相似文献   

12.
当前,贫困生问题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家庭贫困的原因,很多贫困生害怕被人瞧不起,其幸福感逐渐缺失,如何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贫困生是高校的特殊群体,给他们提供经济资助和精神帮扶,不仅有利于贫困生成长成才,还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精准扶贫是学校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将精准扶贫思想引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既能解决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又能培养其公平、公正、诚信、守约的道德精神。目前,高校在对贫困生进行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精准认定贫困生存在较大困难。究其原因,高校学生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14.
贫困生思想教育重在激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生思想教育重在激励山东省淄博师范学校刘晓莉在我国经济改革的大潮中,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国有企业一些职工下岗,偏僻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学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关注的热点。贫困生大多意志坚强、吃苦耐劳,但性格内向,不善交往,自卑心理严重。...  相似文献   

15.
宋亚飞 《文教资料》2012,(1):174-17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数量和比例也呈迅速增长趋势,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操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问题,甚至影响到国家人才储备和当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不仅要给贫困生以经济解困,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实现精神解困。文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贫困生的不良思想表现,提出了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社会各界十分关注,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生摆脱困境.然而,社会关注方式不当加大了贫困生的精神压力,以致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贫困生的角度出发,分析目前贫困生群体的生活状况与内心世界,提出不管是社会资助、学校教育,还是贫困生自身认识,都应当从人本的角度去思考,让贫困生切切实实摆脱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贫困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学校和社会在努力为贫困大学生解困时,往往忽视了他们中的“心理贫困”现象。为了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顺利完成学业,章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常见的心理误区及成因,提出了实现心理脱贫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实行收费上学,在高校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据有关部门最新统计,近几年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贫困生给予了极大关注,国家实施了助学贷款制度,各学校通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一些社会团体及个人也慷慨解囊资助他们。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在经济上为他们完成学业提供极大帮助,在精神上也给他们很大的激励。可是由于贫困生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相对其他同学他们在心理及行为表现方面有其自身特点,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及行为特征,分析这些特点对他们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影响,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经济状况已受到社会、学校的普遍关注、但是,他们的“心理贫困”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心理问题严重而不能坚持学习的学生中贫困生所占比例相当大,且呈上升趋势。研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黄薇 《文教资料》2008,(19):208-210
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致贫原因的多样性,经济上的压力及周围人群的态度等都可能使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发生变化.国家、社会、学校在物质方面给予贫困生极大的帮助和爱护,但是在思想、心理教育方面还存在着盲点.本文着重揭示了贫困生的负面心理特点,并探讨了做好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