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 +”是 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造的 .它的意思是 :在横线上加上一竖 ,表示增加 ;“ -”也是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 .它的意思是 :从加号中减去一竖 ,表示减少 ;“×”是 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 .它的意思是 :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 .因而把加号斜过来写 ;“÷”是 18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 .它的含义是分解的意思 ,因此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 ;“ =”是 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的 .列科尔德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两条平行而相等的直线更相同了 ,所以用来表示两数相等“+”、“-”、“×”、“÷”、“=”的来历$湖…  相似文献   

2.
上古无桌椅,先秦两汉时代的人都坐在“筵席”上,即地上先铺一张大席,称“筵”,“筵”上再加一张比筵略小的席,称“席”,人就坐在席上。古人席地而坐,坐的姿态与跪的姿态是相似的,但两者也有区别:以两膝着地,两脚背朝下,臀部压在后脚跟上,为“坐”;两膝着地,直身,臀股不接触脚跟,为“跪”。跪而挺腰耸身,为“跽”。臀股着地,两腿张开且平放而直伸,形似簸箕,为“箕踞”。坐席有讲究,所谓“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把身体坐得靠后一点,表示谦恭的样子;“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一点,不因饮食而玷污坐席。在非正式的场合,人们为…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中的“侪”、“辈”、“属”、“曹”、“等”是用来表示复数的,但不能把它们看做代词的复数形式。这几个字虽然具有相同、相近的词汇意义,但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别的,特别是在用法上。  相似文献   

4.
<正>"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说明语言文字的思想性与工具性需要紧密结合,因此,英语教学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应积极渗透道德教育。究竟怎样才能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文道统一"呢?我认为,自觉遵循有关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是前提,把思想教育寓于英语教育之中,力求达到"文"与"道"的最佳结合。一、渗透德育目标要"明"根据课标要求,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将渗透的德育目标分解到每一课时之中,教  相似文献   

5.
古代汉语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古代汉语范围内,各个时代的词义是有差别的,不明乎此,则往往可能以后起之古义解释更早之古义。杨树达先生说:治国学者必明训诂,通文法。近则益觉此二事相须之重要焉。盖明训诂而不通文法,其训诂之学必不精;通文法而不明训诂,则其文法之学亦必不至也。  相似文献   

6.
“的”:一般用在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前面。例:1.灰色的刀鞘。2.我爱勤劳的妈妈。3.公园里的景色美极了!在这里,“刀鞘”是名词,所以应该用“的”。句中的“妈妈”“、景物”都是名词,前面应该用“的”字。“地”:用在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前面。例:1.他冷冷地道:“…  相似文献   

7.
标准音,应该以一个地点的音为依据。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京音为标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客观形势的需要。但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有些字,北京有异读;有些字,北京口语里不用;那就可以适当参考古音(主要是中古音)和今方音(首先是北方音,其次是其他方音),斟酌确定。这种灵活的补充办法,不违背以一地音为准的原则。因为,参考古音,是直接找源头;参考今方音,是间接找源头。更何况所确定的读音,仍属北京音系的范围。一点也没有不合适的地方。为了说明问题,本文举出了五个字,都是一般辞书中,注音有分歧的。附上一些看法,供普通话审音、辞书编纂、文字改革、语文研究、语文教学等方面参考。具体看法也许不够恰当。但是,注音必须统一,审音可以适当参考古音和今方音,该是肯定无疑  相似文献   

8.
付军 《学苑教育》2013,(1):24-24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它要求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教书是为了育人。中医治疗讲究望、闻、问、切相结合,准确而详实地把握病情、病理,以便对症下药。在这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受中医治疗的启发,把它揉进教学中,逐步总结出语文教学的望、闻、问、切。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班主任,自己的工作作风,处世态度,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道德水准决定了学生的道德水准。因此教师要严以律已,宽以待人,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爱心,信心和责任感。同时,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巧能力,举止文明,庄重大方,朴实无华。  相似文献   

10.
提到启发式教育,人们常常引用孔子的一段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何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东汉郑玄的解释是:“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重点是笔者加的,下同) 宋儒也有人认为:“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能坚固;待其愤悱而发,则沛然矣。”他们都强调一个“待”字。  相似文献   

11.
世上最苦的事是什么?有人回答说:写文章。是的,我们确实能举出许多被写文章、作诗弄得苦不堪言的例子。这样的例子,不必到古代的私塾里去找,在当代中学的作文课堂上就比比皆是。老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随即就会看到许多皱起的眉头和沮丧的脸,还可能会听到一片唏嘘声。值得庆  相似文献   

12.
为了增进人们的食欲,厨师们便努力在食物的“色”、“香”、“味”上狠下功夫;而人们去品评一利  相似文献   

13.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规之以矩相辅相成.动之以情为感化之途,晓之以理是服人之径,规之以矩乃治班之道,三者统一于班主任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实践活动之中,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4.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8个角,常称为“三线八角”.所构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今后识别平行线的关系密切,现将识别此3类角的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天,“的、地、得”三兄弟碰到一起,它们唉声叹气,各自抱怨:有些同学看不起它们,在该用的句子中不用它们;而有些同学呢,想把它们派上用场,可又不会用,于是就把它们东拉西扯。“三兄弟”实在忍无可忍,就决定开个讨论会。“我们都是助词,作助词时都读‘de’,但在用法上是不同的。”“的”老兄迫不及待地说,“我是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词性的,如:美丽的风光、宏伟的建筑、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博大的胸怀等,这里的‘风光’、‘建筑’、‘任务’、‘胸怀’等都是表示名物的词。”二兄弟“地”等得不耐烦了,赶快抢过话头说:…  相似文献   

16.
世上最愉快的事是什么?有人回答说:写文章。世上最苦的事是什么?有人回答说:写文章。是的,我们确实能举出许多被写文章、作诗弄得苦不堪言的例子。这样的例子,甚而不必到古代的书塾里去找,就是在当今学生的作文课上也能发现。老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随即就会看到许多皱起的眉,许多沮丧的脸。还可能会听到很有苦意的唏嘘声。  相似文献   

17.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尤其是一堂低段语文课,不能只有老师的“讲”或学生的“读”,因为学生年龄小,自控力、自学能力都很差,良好的学习习惯未完全养成,如果只是一味地让他们听、读,那收效甚微。根据低段语文教学内容及其安排,结合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动口、动脑,还让学生动手,要求他们亲自去“勾”、“画”、“圈”、“点”,在提高其阅读能力,培养其阅读兴趣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教学汉语拼音时,教学生在声母下画一短横线“”,韵母下画一短曲线“”,介母下打上…  相似文献   

18.
(一)(1)谏言:劝人改正的话(2)诤言:直爽劝告的话(3)箴言:告诫规劝的话(4)忠言:诚恳劝告的话(5)名言:名人说过的话(6)格言:含有教益的话(7)诺言:应允别人的话(8)赠言:分别勉励的话(9)留言:临走留下的话(10)预言:预见未来的话  相似文献   

19.
世上最苦的事是什么 ?有人回答说 :写文章。世上最愉快的事是什么 ?有人回答说 :写文章。是的 ,我们确实能举出许多被写文章、作诗弄得苦不堪言的例子。这样的例子 ,甚而不必到古代的书塾里去找 ,就是在当代中学的作文课上也能发现。老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 ,随即就会看到许多皱起的眉 ,许多沮丧的脸 ,还可能会听到很有苦意的唏嘘声。有些青少年宁愿参加体力劳动 ,为建筑工地搬砖啦 ,为学校修理课桌椅啦 ,到田间去除草啦 ,绝不会皱眉。然而 ,一遇到在小小作文本上写几行、几页文字的事 ,就像小孩子吃药那样 ,叫苦连天。值得庆幸的是 :世上…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近几年在“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这一观点的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方面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可以说,小语界基本解决了语言文字训练的认识问题。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是实际操作问题,即,亟待解决“训练什么”和“怎样训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