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洪烨 《兰台世界》2014,(6):65-66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极具音乐才情的帝王,其在位期间扩建乐府,扩充了俗乐工作的专门机构,有力地促进了俗乐的传承发展;重视音乐人才,将全国各地民间音乐人才挑选到乐府机构,从事音乐收集、整理和创作工作,促进了俗乐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汉代俗乐管理制度是汉朝统治着为规范和发展本朝代的音乐事业而作出的积极努力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以汉代俗乐管理为视角,对具体的制度和乐府俗乐管理功能的实现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西汉乐府职能新考——兼述减省乐府之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乐府不仅管理着音乐,还负有管理舞蹈、百戏的职责,乐府负责朝廷典礼以及娱乐场合的歌舞音乐杂戏的采集、改编、演出工作,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管理部门.乐府还负责在上林苑组织、承办招待外使和归降夷狄的大型演出活动.乐府大量演四夷乐与俗乐以及举办大型招待外使夷狄的演出活动,使郑声施于朝廷"且"民力屈,财用竭",这是西汉朝廷减省乐府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4.
华夏音乐“主声”汉代乐府之沉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浩 《兰台世界》2015,(9):98-99
汉代乐府音乐是继先秦《诗经》后出现的又一次中国古代音乐的大汇集。具有雄才伟略的汉武帝改建乐府,推动了乐府音乐的繁荣。面临内忧外患严峻形势的汉哀帝不得已裁撤乐府,却客观上促进了乐府音乐与民间音乐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汉代音乐的整体特征,并且针对雅乐与俗乐的美学特质进行探索,且引入汉代音乐的基本政策与基本功能论。汉代承担了将音乐的体制、作用和政策体系化的重要任务,促进了古代音乐之后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声乐起源于原始部落的劳动过程,并以歌谣的形式传播。夏商后,声乐在宫廷音乐与俗乐中同时发展。在汉唐时出现了大型声乐作品相和大曲、燕乐大曲,宋朝后出现戏曲。主流思想是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推崇雅乐贬低俗乐。  相似文献   

7.
岳悦 《兰台世界》2014,(11):131-132
乐府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阶段,其中当时担任乐府"协律都尉"的李延年对此功不可没。李延年的乐府创作,注重对民间音乐的传承,注重对外来音乐的借鉴,注重对文化意识的突破,对汉乐府的兴盛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乐府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阶段,其中当时担任乐府"协律都尉"的李延年对此功不可没。李延年的乐府创作,注重对民间音乐的传承,注重对外来音乐的借鉴,注重对文化意识的突破,对汉乐府的兴盛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编钟音乐是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的共同体。中国自夏商开始,就已经十分注重对既有之音乐艺术的教学和传承,并相继出现了成均、大司乐、乐府等重要的音乐教学机构,大大促进了传统民乐的绵延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曾皓 《兰台世界》2014,(3):75-76
西汉宫廷音乐家李延年的名号以一首《佳人曲》响彻古今,他凭此曲深受汉武帝的重用,掌管西汉乐府多年。在宫廷音乐的创作道路上,他兢兢业业,丰富了西汉宫延祭祀、仪仗等活动的配乐,也促进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汉宫廷音乐家李延年的名号以一首《佳人曲》响彻古今,他凭此曲深受汉武帝的重用,掌管西汉乐府多年。在宫廷音乐的创作道路上,他兢兢业业,丰富了西汉宫廷祭祀、仪仗等活动的配乐,也促进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音乐的雅俗之争,也是由来已久的.雅乐是音乐与政治教化结合的结果.即包括六代之乐、雅、颂及雅乐化的风这全部的周乐在内.俗乐即侈乐、郑声、淫声等,表现出全然不同的放纵过度的特色.汉初,由于时势的动荡,也由于传统雅乐的散失,加之其时开国君臣大多出于下层,故而朝廷之上已出现雅乐衰歇、俗乐高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李婧  周箐 《兰台世界》2014,(12):53-54
唐中后期宦官专政,利用职务之便管理宫廷之乐,使宫廷乐从高雅艺术成为俗乐。宦官"薄雅扬俗"对待音乐,使得宫廷之乐散落民间、军营,引起民俗乐和军营乐很大反响,对整个唐代的音乐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唐中后期宦官专政,利用职务之便管理宫廷之乐,使宫廷乐从高雅艺术成为俗乐。宦官"薄雅扬俗"对待音乐,使得宫廷之乐散落民间、军营,引起民俗乐和军营乐很大反响,对整个唐代的音乐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北宋音乐家郭茂倩世袭清正廉洁之家风,不仅政绩出众,而且以极高的音乐造诣推动着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发展。他编撰的《乐府诗集》、《杂体诗》等音乐、文学史料为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宋书·乐志》在著录歌诗的时候,虽然没有记载完整的乐谱,却别具心裁地运用了以字记声等特殊方法,务求从歌辞、音乐两个方面全面保存历代乐府歌诗的原始面貌,让后人得以窥见汉魏六朝乐府歌诗的某些音乐要素和表演细节,在传世典籍中堪称首创,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是,音乐艺术文化也同样处于转折阶段。郭茂倩是这一音乐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通过多年音乐和诗歌研究,编撰而成了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乐府诗集》。  相似文献   

18.
乐府诗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是由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一个官署名称——乐府而来的。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收集和编录的诗篇称为"歌诗",魏晋六朝时,人们才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体分类上,除《明诗》、《辨骚》以外,还分立出《乐府》一篇。梁太子萧统的《昭明文选》在对所选录的诗文分体分类时,于“赋”、“诗”、“骚”之外也另立了“乐府”一门.从此以后,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便有了“乐府”或“乐府诗”这一门类和名称了。  相似文献   

19.
《宋书·乐志》在著录歌诗的时候,虽然没有记载完整的乐谱,却别具心裁地运用了以字记声等特殊方法,务求从歌辞、音乐两个方面全面保存历代乐府歌诗的原始面貌,让后人得以窥见汉魏六朝乐府歌诗的某些音乐要素和表演细节,在传世典籍中堪称首创,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材作为音乐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是广大音乐爱好者了解音乐知识、提升音乐能力的重要依靠和保障,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的音乐教材可促进高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音乐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本研究结合我国音乐艺术教材的编辑情况,从我国音乐艺术教材编辑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出发,探讨我国音乐艺术教材的编辑特点,并为我国音乐艺术教材编辑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