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晋画家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的绘画艺术在技巧上具有紧劲联绵、春蚕吐丝的审美特征;在思想上突破了先秦以来礼教和政治对绘画的拘束,重视人物的神采和意象,体现出新方法和新的艺术表现目的。  相似文献   

2.
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影《色·戒》,预示了近代文学史上最传奇的一宗公案“张胡恋”必将在21世纪继续燃烧。而今张爱玲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一经出版,胡兰成这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恐怕再难于尘土中清净了。  相似文献   

3.
杨耐寒 《新闻世界》2010,(5):196-197
张爱玲的小说素有"纸上电影"之称,近些年再次掀起改编为电视剧的热潮。张爱玲的小说与改编后的电视剧在传播的表达方式、叙事角度、人物塑造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也成为评价改编电视剧优劣的影响因素。我们应在全面认识张爱玲小说及其改编电视剧传播特点的基础上,突破原有的"忠实原著"说,结合改编电视剧的当代性,给电视剧改编更宽松的发展环境与空间。  相似文献   

4.
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影《色·戒》,预示了近代文学史上最传奇的一宗公案"张胡恋"必将在21世纪继续燃烧。而今张爱玲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一经出版,胡兰成这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恐怕再难于尘土中清净了。《小团圆》出版后,作家学者张小虹  相似文献   

5.
汤晶晶 《兰台世界》2015,(9):119-120
在传统工笔人物绘画中,仇英的《汉宫春晓图》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在表现内容上,画幅融合了山水、花鸟、人物、界画为一体,"刻画细腻、神采飞动、精丽妍逸",其丰富的空间表现方法,在传统工笔人物绘画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宋徽宗在书法、绘画、诗歌、琴棋方面均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其画作独步天下,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本文阐释了赵佶在花鸟绘画、人物绘画、山水绘画、诗书画结合等方面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王琼 《兰台世界》2014,(11):72-73
宋徽宗在书法、绘画、诗歌、琴棋方面均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其画作独步天下,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本文阐释了赵佶在花鸟绘画、人物绘画、山水绘画、诗书画结合等方面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前一阵影院在上映据张爱玲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色,戒》,我便把小说找出来重读了一遍。不愧是张爱玲,她言简意赅地讲述了一个情感与内涵都极丰富的故事,一部几乎只有事件推进、极少内心冲突的报告文学式的短篇。张吝于笔墨,故意不去刻画人物的内心冲突,那是抗日的大义与男女私情间的挣扎,这  相似文献   

9.
琚世颖 《大观周刊》2011,(14):91-91
张爱玲早期的人生经验和文学创作,都明显地呈现出精神分析学说的基调。其主要人物的一切思想和行动,处处都为情欲所主宰,似乎他们的生存是专为着情欲的。这种自觉的文学创作源于张爱玲独特的家庭环境、人文素养、人生感悟和创作氛围,同时也与弗洛伊德的文学创作”利比多说”不谋而合。本文探讨张爱玲的人生体验与精神分析学说之间的关系,论述她在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下,以独特的方式对沪港社会中的都市男女的诸种精神现象如潜意识,变态心理和各种情节进行逼真的刻画和挖掘,显示了她卓越的精神分析才能,从而开辟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精神分析之路。  相似文献   

10.
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已被无数次改编为舞台剧和影视作品,本文结合新近播出的《倾城之恋》,探讨了张爱玲小说的电视剧改编热潮的社会、文化和艺术动因;评析了邹静之在叙事策略、人物塑造方面的"覆盖式"改编导致原作文学意蕴的消解;进而探讨这一改编理念产生的原因与实质,兼商榷中国电视剧生产中的"编剧中心制"。这些对文学名著的电视剧改编研究以及当前电视剧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情为戏服务,一个影片及故事如果没有情感,就很难给人感受,赋予人启迪,也就很难体现出影片的价值.人物语言与台词依托在人物情感线上,脱离的人物情感,那么语言也变得空洞乏味.只有以情感为核心,语言才能真正赋予人物的灵魂.《色戒》是李安根据张爱玲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剧中人物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故事线触动着观众的内心,简短有力的台词同样也引人深思.本文也以《色戒》为例,去探讨人物情感和台词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一直追求坚韧不拔、高雅清透的梅兰竹石创作,所以也只爱画梅兰竹石。在绘画的过程中,他将画中人物赋予生命的意志,以书入画,以画入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独创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和绘画技巧。  相似文献   

13.
2016年7月,台湾《印刻文学生活志》发表了张爱玲的散文遗作《爱憎表》;9月,上海出版的《收获》长篇专号(秋冬卷)也在大陆首发了此文. 张爱玲写《爱憎表》,是为了解释她高中毕业时在校刊《凤藻》上填过的一个调查栏,她称其为“爱憎表”,其中共有6项调查,张爱玲的回答如下: 1.最喜欢吃:叉烧炒饭;2.最喜欢:Edward Ⅷ;3.最怕:死;4.最恨:一个有天才的女人忽然结婚;5.常常挂在嘴上:“我又忘啦!”;6.拿手好戏:绘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先简单介绍了当时人物绘画特征及形成此特征的一系列原因,并以人物画作的"丰腴"美为出发点,以著名画家张萱和周昉为例,深入解析唐代经典人物画作。  相似文献   

15.
从绘画角度讲,文艺复兴到18世纪,欧洲经历了从脱掉衣服到穿上衣服的过程。文艺复兴时期的裸体绘画,那些骨肉丰满、结构亭匀的女神们,虽然也不无情色意味,但由于这些绘画大多取材于神话故事,“神”性阻遏人们想入非非。这个时期的裸体大约是最单纯的,应了张爱玲的那句刻薄话“天真得可耻”。这也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才有的裸而不色的境界。人们在没穿衣服的女人面前,假正经了几百年,终于在接下来的18世纪,“再也没有裸体,只有衣衫不整的人体”。  相似文献   

16.
傅抱石是推动中国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转型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以研究绘画史起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山水画作品,其中的《江山如此多娇》更令他享誉全国。他将绘画学术与绘画技术有机融合,开创了现代绘画研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娄睿墓壁画的出土,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北朝时期的空白。它可能出自北齐宫廷大画家杨子华之手,杨子华以善画鞍马人物而著称。娄睿墓壁画中的鞍马人物可谓神态各异,疏密有度,简易概括,动静相偕,体现了北齐时期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8.
王盛烈是现实主义水墨画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将笔墨和素描巧妙结合的优秀艺术家.他一生都在坚持追求现实主义的绘画艺术,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实现了中西方绘画艺术创作的有机结合,并且他的很多绘画作品都是切实反映社会现实和平凡人生活的,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时代性.而且王盛烈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作品也在现代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王盛烈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进行了具体的探究和分析,并进一步阐释了王盛烈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40年代初在上海滩脱颖而出.那时还不到20岁.文章写得那么淡雅清丽,一上来就红遍了东南半壁.我认识她,但无深交.她是贵族后代,又和日伪上层人物事有来往,恃才傲物,性情怪僻,是个冰冷冰冷的女人,不大好接近.1952年,张爱玲去了香港,从此再未见过。对他后来的情况和她的第二次结婚,我可说一无所知,放本文只写写1945年胜利前的她。写张爱玲的文艺不少了,这里只从几个侧面,说说她最走红时的点滴,作为补白而已。一、旷世才女张爱玲自己说过,她血管里流的是贵族的血,此话不假。她是清末大臣张凤给的孙女。张佩组是李鸿章…  相似文献   

20.
张春霞 《兰台世界》2011,(12):44-45
花鸟画是南宋绘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南宋画家中以擅长花鸟者为最多,这一时期绘画以院体画为主,而院画中又以山水画成就最高,人物画次之,花鸟画又在人物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