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彝文古籍文献是彝族人民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是一种人类艺术的记忆符号和文化记忆象征。彝文古籍文献具有彝族人民特有的文化艺术特征和民族传统文化意蕴,蕴含着鲜明的神圣与世俗双重属性之民俗文化特征。古籍文献是一种传承与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记忆符号,其书面古籍文献具有书面文献文化记忆功能,口碑古籍文献具有活态传承与传播彝族文化的记忆功能。研究彝文古籍文献的文化记忆,对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以彝文古籍文献文本内容为案例,探讨彝文古籍文献的婚姻文化、丧葬文化、毕摩文化、祖灵崇拜文化等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2.
对昆明地区各单位所藏彝文古籍的类型、分布、保存和数字化保护状况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当前昆明地区彝文古籍的数字化保护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昆明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实施或进一步实施彝文古籍数字化及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使研究彝族文化以及各级政府制订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时能够有据可依。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彝族古籍文献,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传承彝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彝文古籍内容丰富,构建彝文古籍档案数据库既有利于传承彝族灿烂的古典文化,又有利于民族文化资源共享及跨学科多维度研究。彝文古籍档案数据库的构建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藏缅语民族古籍传统分类体系及其继承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缅语诸民族古籍在中华民族文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传统分类体系悠久且各具特色。本文以其中的纳西东巴文古籍、藏文古籍、彝文古籍为例,在梳理这些古籍传统分类体系和分类思想的同时,介绍和分析了近现代专家学者对民族古籍分类的探索与实际分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对目前如何继承与发展这些传统分类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图书馆在加快地方古籍文献资源建设中,应根据民族地区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拓宽民族地方古籍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民族特色地方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为国内外网上读者提供原始的特色文献。地方古籍文献的研究、开发、利用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把古籍文献开发利用与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旅游、经济有机融为一体。让地方古籍发挥其特有的功能,这样才更能体现其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前彝文古籍日益流失,损毁严重,亟需收集。国内收藏的彝文古籍中有很多因缺乏整理保护而损毁严重,亟待整理。彝文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主要包括修复、翻译和分析。彝文古籍的修复工作,应着重开办培训班,培训古籍修复人才。在翻译上应重视解释文化背景,规范音译用字,尽量采用四行对照翻译法。扩宽分析角度,重视对比分析。彝文古籍的整理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缺乏和人才缺乏。应积极争取国家和企业家的经济支持,重视毕摩的作用,开展彝文培训班。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了辽宁省所收藏的民族古籍的现状.最后,提出辽宁省民族古籍工作继续发展的建议:加强对民族古籍的补充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开发利用民族古籍,使静态的文献资源为经济发展服务;古籍整理工作内容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8.
云南少数民族声像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少数民族声像信息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作者多年的收集、整理、典藏与利用,以及对历年出版的云南少数民族声像资料目录和资料图片的收集与研究,较为科学、有序地找出整合与利用云南少数民族声像信息资源的途径与方法,从而科学有序地利用好这些资源,为云南民族文化大省、民族特色文化、民族学研究、民族学教育、民族文化旅游和民族文化产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拓展新的视野,营造新的文化价值,来推动云南民族文化的应用研究,为云南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特色化建设与发展,民族历史文化信息的宣传、保护与传承,增添新的亮点,积淀新的理论活页。  相似文献   

9.
布依文典籍是布依族文明的集中体现,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成立布依族古籍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委员会,有利于布依族地区特色文献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有利于提升地方文献的价值和利用率,有利于布依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留下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族古籍文献。加强对云南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保护、开发利用的研究,对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及旅游大省的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古籍普查中笔者针对全州彝文古籍保护现状,彝文古籍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对策作些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资源丰富。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民族文化由小众化传播慢慢转向大众传播,但是由于未能把握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时代相结合,民族文化产业得不到发展,因此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当地经济发展中不能够产生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在本文中,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拉祜族文化为例,浅析在新媒体时代下发展拉祜族文化产业时遇到的困难和对策。通过此次分析总结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以及教训,从而推动拉祜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及转型。  相似文献   

13.
彝文古籍是彝族人民十分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应用现代数字技术对其进行保护、开发与利用十分必要。首先调研了我国彝文古籍的分布和收藏现状,然后研究它们的种类和载体特点,最终分析了进行数字化保护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网络调研法和文献调查法,以辽西民族地区图书馆蒙古族古籍开发工作为例,总结在蒙语言培训、二次文献开发、民族技艺传承、民族艺术体验、民族文化送书下乡、民族文化推广6个方面的工作成绩。分析在古籍征集力度、古籍检索系统、文化品牌活动、科技含量、文旅融合5个方面的不足。在加大古籍的征集和整理力度、开发联合目录、打造文化品牌、科技赋能、文创产品开发、建立主题分馆6个方面为辽西民族地区图书馆蒙古族古籍开发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编目著录理论与方法 ,作者根据近 2 0年彝文古籍编目著录实践经验 ,结合彝文古籍合订成册的抄本多、稿本与转抄本很难辨别、多数典籍不署名等实际情况 ,通过归纳总结和条分缕析 ,提出了符合彝文古籍现状及其特点的著录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当前彝文古籍历史档案保存利用现状,分析与探讨了彝文古籍历史档案传统开发利用模式与新近产生的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杨丕勇 《新闻窗》2012,(4):131-131
黔东南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是电影电视剧拍摄、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的资源富矿区,如何将黔东南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黔东南打造生态文明发展首要考虑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李帅  刘锐凤  邓甜 《兰台世界》2017,(15):22-25
韩规古籍文献是普米族文化的精神体现,民族历史发展的考量凭证。但由于历史等种种原因,集中收集起来的韩规古籍文献保存甚少,而民间散存的韩规古籍文献也濒临消失,所以对民间散存韩规古籍文献的抢救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主要针对云南省民间散存韩规古籍文献,通过对其保存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民族地方文献的特色文化资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小萍 《图书馆》2003,(2):30-32
民族地方文献传承民族特色文化。中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经历着对外交流合作的转型期,开放的社会对民族地方文献信息服务要求更高更多。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应将馆藏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20.
晚清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文化的传承成为关系民族与国家命运的深切主题。二十世纪前半期图书馆秉持中西并重的文化理念,致力保护与传播中国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藏古籍,保存文献;二是征集木刻版片,流传雕版印刷技术;三是刊印珍稀善本,嘉惠学术。二十世纪前半期图书馆在古籍收藏、版片保护与古籍出版方面的功绩,为中国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现代性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