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家印象     
三见巴金为辑注《巴金书简》,我到上海去向巴金的友人们讨巴金书信手迹,想见见巴金。几次挂电话去,都是巴金的家属接听,一口回绝说“巴金不会客”,弄得我极尴尬。不久就知道了:巴金上午只与一个年老的妹妹在家。我再一次到上海,就不挂电话预约了,上午九点去敲门,结果很顺利地见到巴金,还与他谈了不少话。  相似文献   

2.
忙巴金百岁华诞的那一两年,与李舒接触比较多。尤其是为了给百万字的十六开巨著《巴金的一个世纪》配插图,我经常去向李舒商借甚至讨要他手中珍藏和李舒亲自拍摄的巴金照片。巴金去世那一天起到巴金第一个冥诞的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同几位同好合力赶制《浓浓乡情忆巴金》时,也得到李舒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是文学大师巴金把我们联系到了一起。李舒的这本关于巴金的书名叫《老巴金》,本来早就该出版以献给巴金百岁华诞的。拖到2006年1月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舒说的“出版社和我一直没能联系上”,当然是一句幽默了。因为,我就是巴金故乡…  相似文献   

3.
2003年11月25日,巴金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这位与世纪同行的老人,以他顽强的生命足迹和丰富的作品涵盖了整整一个世纪。在巴金百年华诞之际,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的称号。各地人民以不同的方式祝贺巴金的文学成就和对文化的杰出贡献。20世纪以来,巴金获得的世界性荣誉是无人所企及的,巴金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巴金以近千万字的26卷鸿篇巨制《巴金全集》;他翻译世界文化的10卷本《巴金译文全集》;以及晚年震撼文化界的力作《随想录》和丰富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为我们构筑了一座世纪的文化丰碑。巴金对20世纪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还是…  相似文献   

4.
八面来风     
《档案天地》2011,(5):63
巴金故居发现大批文献近日,在杭州举行的首届巴金故居专家咨询会上,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表示,工作人员在巴金故居发现了大批藏书、手稿、书信、书画艺术品、家  相似文献   

5.
巴金与沈从文是挚友。1974年,沈从文、张兆和夫妇在上海看望过巴金,巴金当时尚未结束“审查”。  相似文献   

6.
吴泰昌 《出版参考》2011,(12):38-39
巴金与沈从文是挚友。1974年,沈从文、张兆和夫妇在上海看望过巴金,巴金当时尚未结束“审查”。  相似文献   

7.
巴金  李致 《出版参考》2007,(6):36-36
李致是巴金的亲侄子.李致从小丧父,过继与巴金。李致称巴金为四爸(巴金在兄弟中排行第四),在信函中称巴金为爸。李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主持过四川省出版局的工作.担任过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为四川省文联主席。巴金从1955年到1994年给李致的信件有300多封.除在“文革”中被“造反派”拿走和丢失的50多封.还有250多封。李致将巴金给他的200封信函汇集成书出版.书名为《巴金的内心世界》,信函全都有影印件,从中也可看到巴金的手迹.其修改的文字亦显现其中。信函的内容流露了巴金的真情心境.反映了巴金对社会的观察和他的道德观念。这本书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材料.也是著名作家的重要文献。下面摘录巴金给李致一些信函的文字:  相似文献   

8.
巴金的图书广告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军 《编辑学刊》2002,(5):72-75
作为文学家的巴金尽人皆知.其实,巴金还是中国现代编辑出版史上著名的编辑家.巴金最重要的编辑经历是在建国前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和平民出版社的总编辑.特别是在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十四年,作为总编辑的巴金负责主编文艺方面的书籍.他先后主持出版了二十多种文学类丛书、专集,这些丛书、专集,尤其是"文学丛刊"的编辑出版,奠定了巴金文学编辑家的地位.此处不打算就巴金的编辑实践与思想作全面的论述,只是从图书广告这个角度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2011年4月中旬,在杭州举行的首届巴金故居专家咨询会上,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表示,工作人员在巴金故居发现了大批珍贵文献,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月25日是我国文坛巨匠巴金老人百岁华诞,各地一系列庆祝活动纷纷出炉。与巴金老人生活较密切的北京、上海、成都三地也举行不同形式的庆贺活动,就笔者看到的新闻,光“贺礼”就有新竣工的巴金文学院新馆、雕塑“东方美神”等。 作为享誉国内外的语言艺术大师、德高望重的作家,我们当然要热烈地祝福百岁的巴金老人。但是,仅仅是举行一些展览和送给巴金老人礼物吗?这样的庆祝活动价值几何?我们是否应当以一种更接近巴金的精神本质、更触及灵魂的方式来祝福巴金,使诸多的庆祝活动不致流于形式主义? 巴金说过卢梭是18世纪世界的良知,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世界的良知。在我国,  相似文献   

11.
2014年是巴金先生诞辰110周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巴金全集》将新增6到9卷,增补大量此前从未披露过的书信日记,以及一些对于巴金研究十分重要的一手史料。  相似文献   

12.
正巴金是中国当代文坛巨匠,也是一位蜚声世界的文化名人。我因工作关系,幸运地与巴金先生结缘,并持续了20多年的友谊。初见巴金1980年代初秋的一天,上海图书馆老馆长顾廷龙告诉我,巴金家中有一批外文书要捐赠给"上图",他嘱我前去巴金家了解—下情况,听听巴老的想法。这可是一份美差呀,想着快要与心中仰慕的巴金见面了,我激动极了。早在读初中时,我就从国文老师那里借阅小说《家》,书中的人物情节让我浮想联翩,"巴金"这个名字也深深印刻在了脑海中。也正是这位国文老师,帮我改名为"斌如"。我原名"慧英",他认为太俗,且希望我能成为一名文武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巴金老人,国家图书馆10月20日至30日举办“永远的巴金”——巴金生平著术展,展出国图珍藏的巴金手稿12种,如《家》、《春》、《秋》、《雾》、《雨》、《电》、《憩园》、《寒夜》、《随想录》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撰写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富士山和樱花》等单篇散文手稿,这是国图自1987年举办“巴金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展览”以来,展览巴金手稿最多的一次。展览还包括巴金收藏的其他作家的手稿5种、印刷书籍70余种。  相似文献   

14.
金桥     
巴金远行,举国哀悼。 作为作家的巴金,他是中国文学界的良心。  相似文献   

15.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家书》收巴金与萧珊自1949年7月16日至1966年7月30日的全部书信,共385封,其中巴金致萧珊260封,萧珊致巴金125封,有相当一部分为首次披露。这些书信,充分表现了巴金与萧珊之间真挚而纯洁、深厚而崇高的爱情和他们温馨的家庭生活;广泛反映了解放十七年来巴金频繁的社会活动、多次出国访问、勤奋的创作生活和亲朋友好的往来;也反映了萧珊这个“贤内助”体贴、照料亲人,悉心培育子女,全身心地支持巴金的事业和创作,等等。《家  相似文献   

16.
苏娟 《编辑之友》2006,(1):34-3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以近千万字的 26卷鸿篇巨制<巴金全集>和 10卷本<巴金译文全集>以及晚年震撼文化界的力作<随想录>,为我们构筑了一座彪炳史册的世纪文学丰碑.然而,巴金先生最早参加的文化活动并不是文学创作,而是编辑出版工作.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先生曾评价说:"巴金以文名太高,掩盖了他在出版方面的贡献,其实后者对新文学的贡献远比前者重大."巴金为祖国编辑出版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编辑出版史上一面辉煌耀眼的旗帜.巴金在其一生漫长的编辑出版活动中,凝聚显现的编辑精神--爱、平等、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为耕耘奋战在编辑出版领域的当代编辑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系,令我们感佩、深思并值得永远学习、继承.  相似文献   

17.
巴金在桂林出版工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于抗战时期曾数度生活在桂林:1938年,巴金和萧珊辗转于11月8日到达桂林,寄居在漓江东岸福隆街的友人林憾庐处,直到次年2月才离开。1941年9月巴金又重返桂林,住到次年3月。1942年10月中旬,巴金再回桂林,一直住到1944年5月。在这座城市里巴金开办了文化生活出版社桂林分社,大量印行书刊。  相似文献   

18.
说长道短     
说长道短有感于“不留情面”近日,新华社记者赵兰英专门让撰文感谢巴金老先生对她的批评与指正。她在《走近巴金》一文中用错了“喀嚓”一词。巴金看到后,就不留情面地向她指出来,“喀嚓”一词用得不好,当时骨折他并没有听到这个声响。巴金老先生的“不留情面”给记者...  相似文献   

19.
1987年1月     
1月3日40余家出版社组成发行横向联合体,中国图书联合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 1月5日上海文艺出版社为祝贺巴金从事文学创作60年,出版了《巴金六十年文选》。即日在上海举行《文选》发行仪式,并在文艺会堂举行报告会由著名老作家柯灵和年轻的巴金研究者作“巴金与中国国文化”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20.
巴金的编辑实践与编辑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金一生的文学成就极高,人们在研究中将大部分视线集中在巴金的文学作品上,却忽略了他在编辑出版方面的重要贡献。正如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先生所说:“巴金以文名太高,掩盖了他在出版方面的贡献,其实后者对新文学的贡献远比前者重大。”巴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学活动,始终与编辑工作紧紧相连,为我国出版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出版史上一面辉煌耀眼的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