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龙渊中学成立于1942年,位于昆明西郊小屯村,长虫山西麓,南距黄土坡1公里,距西站4.5公里,东南距大塘子村2公里(明代此地有军屯,名上中营,后为囤粮之地,故名"小屯",渐成村落,沿用古名,今属昆明五华区普吉街道办事处管辖)。龙渊即深渊,古人认为内藏蛟龙,先秦杂家著作《尸子》卷下:"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汉代杨雄《甘泉赋》:"漂龙渊而迟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唐代刘禹锡《伤我马词》:"金台已平骨空朽,投之龙渊从尔友"。《易经》乾卦第四爻:"九四:或跃在渊,无咎。"龙潜深渊,可藏身千  相似文献   

2.
先秦诸子的著作,经西汉末刘向、刘歆整理,载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的有140家,而流传至今的,不过20余种,其中主要有《管子》(管仲)、《邓析子》(邓析)、《墨子》(墨翟)、《老子》(老聃)、《文子》(老子弟子)、《关尹子》(关尹喜)、《列子》(列御寇)、《杨子》(杨朱)、《商君书》(商鞅)、《申子》(申不害)、《尸子》(尸佼)、《公孙龙子》(公孙龙)、《庄子》(庄周)、《慎子》(慎到)、《尹文子》(尹  相似文献   

3.
《尹文子》思想博辨闳肆,学派归属难定。"道"、"名"、"法"、"分"是尹文子思想中的几个核心概念。特别是尹文子思想中的"分"这个概念,学界尚无关注,尤其值得探究。从尹文子思想的内在机理来看,其致思宗趣可以概括为"道→名、法→分",即以法体道,以名辅法,以法定分。  相似文献   

4.
奖项     
《全国新书目》2010,(17):7-7
《挟尸要价》夺得"金镜头奖"8月18日,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颁  相似文献   

5.
朝阳 《新闻三昧》2013,(6):20-21
三年多前,陕西《华商报》刊登出来的一张照片轰动了全国,照片名字叫《挟尸要价》,署名为"真真"。这个"真真",就是当时的《江汉商报》记者张轶,时年24岁,刚刚参加工作不到数月。  相似文献   

6.
《诗经·召南·何彼襛矣》一诗的写作时代,古今看法截然不同,值得重新进行考辨。《毛诗》所附《诗序》认为"《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分系于周、召二公,属于文王和武王之诗~①,即所括25篇诗均作于西周初期。《何彼襛矣序》云:"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②该诗二章:"平王之孙,齐侯之子。"《毛传》云:"平,正也。武王女,文王孙,适齐侯之子。"~③也认为该诗是当时描  相似文献   

7.
水汶 《兰台世界》2016,(8):125-127
关于《诗经·召南·采蘋》一诗的主旨,古人多认为与祭祀有关。然与何种祭礼有关,却是众说纷纭。《毛诗序》认为,《采蘋》诗表现了大夫妻能循法度,可以承先祖、共祭祀。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此诗表现大夫妻能奉祭祀,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方玉润认为此诗与贵族嫁女的"三月教成"告祭宗庙有关。考察诗中"谁其尸之?有齐季女"之"尸""、季女",从诗中出现的祭品、祭祀地点来看,方说有理。《诗经·召南·采蘋》当是反映"三月教成之祭"的诗歌。  相似文献   

8.
梁玉莲 《兰台世界》2012,(22):78-79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说"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统治者需要控制百姓的思想来稳固自己的权力地位,特别是要控制那些有思想又有社会影响力的读书人。于是,王朝统治者们便  相似文献   

9.
谁(尸从)谁不(尸从)? “(尸从)”字何处寻,从未识其面,更不知其义,倒是从某报的奥运报道导读提要中首次看到。于是查阅《辞海》、《中华大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均无所获。以为排印错误,但版面上至少出现两次:“(尸从)男技穷要花(尸从)”,“谁(尸从)谁不  相似文献   

10.
古代小说序跋与诗文序跋产生时间应相差不大,现存的《毛诗序》一般认为是汉儒毛苌所作,而现存最早完整的小说序跋性质的作品是刘歆的《上山海经表》,二人生活大致同时。不过,《汉书·艺文志》称":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认为《毛诗序》渊源于子夏。汉代以后的学者,大多相信子夏曾作有《诗序》。宋洪迈《容斋随笔·子夏经学》(续笔卷十四)":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于《易》则有传,于《诗》则有《序》。"  相似文献   

11.
《洪范》乃《尚书·周书》中的一篇,相传为箕子所作。箕子,名胥馀,商纣王诸父,封子爵,国于箕,故称箕子。纣王暴虐,箕子谏而不听。《史记·殷本纪》谓比干强谏,纣剖比干腹,观其心。"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悬之白旗。杀妲己。释箕子之囚……。"箕子被释后,并未死守故国,而是跟随武王归于镐京。《尚书·洪范》"以箕子归,作《洪范》"句下,伪孔安国传称:"归镐京,箕子作之。"唐孔颖达《尚书正义》曰:"武王伐殷,既胜,……以箕子归镐京,访以天道,箕子为陈天地之大法,叙述其事,作《洪范》。"可见箕子作《洪范》之说,其来久矣。"洪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唐代末年隐士无能子的生平思想及其哲学著作《无能子》进行了探索。文章通过现有材料,推测了无能子的大致年龄、性格、学问及创作情况;对《无能子》原本三十四篇进行了辩证,纠正了前人的看法,肯定《无能子序》为作者自序。文章对《无能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分析,还论述了这些哲学小品文对于文学发展的贡献,论定了《无能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吴育良 《兰台世界》2013,(4):112-113
<正>《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清乾隆时编纂,始于1772年,经10年编成,因此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又因此书囊括了古代诸多图书,故称"全书"。《四库全书》从编纂、献书,到补书、护书浙江士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功至伟。一、编纂《四库全书》的编纂浙江士人起了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韩文化交往历史远久。据伏胜《尚书大传》、司马迁《史记》及班固《汉书》等记载,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箕子于朝鲜,中华文化便传及韩国。韩国古代典籍对此也屡有记述。如公元1428年,李朝文臣卞季良奉命撰《箕子庙碑》,引国王李世宗传旨称:"吾东方文物礼乐,侔拟中国,迨今二千祀,惟箕子之教是赖"(见《世宗实录》卷40)。后来,李朝学者也每每述及之(如徐居正《东国通鉴》等)。直至清代末年以前,中韩两国在学术、思想、政  相似文献   

15.
《尸子》虽阙佚特甚,然却为先秦古籍,殊为可宝。后人多有辑佚,至今已有七种辑佚本,其中以汪本最优。探讨汪辑本的基本面貌及其特征,并通过与诸家辑本的比较,可见汪继培辑本的长处。  相似文献   

16.
顾炎武的《日知录》是清代考据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卷五考证《仪礼·丧服》的内容中有"为所后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和"报于所为后之兄弟之子若子"两条,通过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知,顾氏对这两条内容中"若子"的解释存在失误,应加辨正。  相似文献   

17.
故"是战国儒家心性学说的重要范畴,跟"性"范畴相对或者相关,它最早是隐含在上博《诗论》所记孔子以性为生命本然特质和存在的论说中。在新出《眚自命出》、《眚论》、《五行》等七十子及其后学的儒典及传世之《孟子》里面,"性"、"故"关系则被直接或间接地展开,且随时代之推进而有所变化,形成了思想学术发展的一条主线。《墨经》与《庄子·达生》篇的有关论说是该主线的旁衍,它们只有在上述历史语境中才可以合理地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三才图会》是明代嘉靖、万历间王圻、王思义父子编写的一部综合性图谱式类书,全书分天文、地理、人物等十四大类,每类之中以图系文,图文互证,保存了丰富的图像史料。本文针对《三才图会·地理类》图谱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地图""山水名胜图"与"地理谱表与图解"三类,分别考证他们的图像来源与绘作者。  相似文献   

19.
郝建国 《新闻实践》2010,(12):27-29
摄影记者张轶拍摄的《挟尸要价》是由《华商报》首发的。笔者是这张照片的发现者和传播者,也是短语"挟尸要价"的编码者,可谓是这一事件的主要(文字)报道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90年7月版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的《张耒集》乐府部分的《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池。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新裙裹鸭儿。"为误收唐皇甫松《采莲子》二首之一(见《全唐诗》卷三六九第4154页),仅"池"作"迟","新"作"红"二字异。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卷一一五五第13031页张耒集沿袭其误。又《全宋诗》卷六一七第7321页李观集《渔父二首》之一:"八月九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