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晚期著名的语言学家马建忠对近代英语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对中西文化交流、语言文字翻译都有独到的见解。本文对马建忠其人进行概述,并深入分析了马建忠的西学思想对英语教育的贡献,以此对英语教育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近代中国大学英语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尤其是北京的京师同文馆与上海的圣约翰大学。京师同文馆是晚清最有代表性的英语教育学校,圣约翰大学是民国时期最成功的英语教育大学。这两所学校虽然时代相差较远,但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本文拟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活动、教学绩效的考评和师资选聘建设等方面研究它们英语教育的特色,以此展现近代中国大学  相似文献   

3.
新兴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英语教育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为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宋丽萍 《兰台世界》2013,(19):133-134
<正>清代英语教育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开天辟地之功,京师同文馆就是清代时期中国英语教育发展的最好缩影,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教育学校,随着洋务运动的结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留给人们的启发却远远超过了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它在我国教育和英语教育历史上,有许多开风气之先的历史功勋,有许多当代大学英语教育值得借鉴和采用的,比如  相似文献   

5.
1876年,因云南马嘉理事件,郭嵩焘被钦派出使英国,前往英国道歉,同时出任常驻英国大使(后兼任驻法大使)。郭嵩焘以日记形式记录下了他在出使期间的所见所闻,包括他所见的各国博物馆的情况,为我们展现了十九世纪末期西方博物馆的形象。本文通过对郭嵩焘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记录的有关博物馆方面的材料做一个细致的整理,在此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去"恢复"当时的西方博物馆,构建郭嵩焘眼中的十九世纪西方博物馆形象。  相似文献   

6.
傅敏 《图书馆》2004,(4):14-16
本文通过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里所记载的内容 ,就郭嵩焘对西方图书馆文明的考察和传播方面的状况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7.
程军栋 《兰台世界》2012,(36):93-94
郭嵩焘作为中国晚清首位驻英大使,在19世纪末期中西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跌宕碰撞过程中,郭嵩焘以满腔的爱国情怀演绎了一段出彩的外交生涯,在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上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晚清出洋大臣的史料不断刊出,为研究清末外交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其中,郭嵩焘、薛福成、张德彝等出洋大臣,系近代中国最早出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外国尤其是在欧美的记载(如奏章、日记、札记、随笔等),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认识西方的重要文献,向来为学界所重视(如郭嵩焘的《伦敦与巴黎日记》、薛福成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等)。  相似文献   

9.
1876年,清廷第一任正式驻外公使郭嵩焘赴英谢罪,成为中外瞩目的外交事件。《万国公报》对此进行了持续关注和报道,同时转载推介郭嵩焘的出使日记《使西纪程》,使其禁而不绝,逆势流传。《万国公报》充分利用媒介话语的优势,塑造了一位“星使冠冕”的郭公使形象,在“举世谤议”之中为郭嵩焘赢得了宝贵的舆论支持。这一案例深刻揭示了近代报刊作为重要的媒介工具,逐渐嵌入晚清帝国的政治肌体,在深刻影响政治人物个体命运的同时,也推动了晚清社会的转型和嬗变。  相似文献   

10.
王俊桥  刘若凌 《兰台世界》2016,(10):119-121
郭嵩焘是中国最早主张修建铁路的先觉人物之一。在出使前,他已经认识到铁路的利益。在出使中,他详细考察了西方铁路的现状,加深了对铁路的认识和了解,为他晚年铁路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出使归来后,他在深刻洞察国情、民情的基础上,冷静思考中国铁路的未来,认为铁路发展是大势所趋,应循序渐进地进行试办,而非大规模地兴建铁路,并主张商办铁路。郭嵩焘铁路思想与早期维新派有很大一致性,而早期维新派对铁路的认识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这侧面反映了郭嵩焘思想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
1865年,阿古柏乘新疆各地爆发起义之机入侵,并得到英国的支持。1877年1月,中国第一任驻英国大使郭嵩焘抵达伦敦,就阿古柏入侵新疆问题与英国政府展开了外交交涉。在交涉中,郭嵩焘可谓是有失有得,但最终在这场激烈的斗争中,他的思想经历了转变,经受住了考验,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是从民国开始的,这段时期不仅仅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开端,而且还奠定了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基础。其在政策的制定、师资的选拔、教材的编写等方面都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严静 《兰台世界》2012,(1):26-27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闭的大门被迫徐徐打开,在洋务派人士的主张和推动下,清廷政府逐渐意识到学习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意义,开展了一项影响深远的选拔幼童赴美留学活动,在国人接受英语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早期探索,积累了可供后世参考借鉴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4.
郭嵩焘(1818—1891)于光绪二年(1876)年首任驻英国公使.光绪四年(1878)兼任驻法国公使。郭嵩焘在出使英国期间,因《使西纪程》而遭到非议;又因《申报》的报道引起名誉纠纷。这两次事件反映了中西传播环境的差异.以及西方新闻媒介对中国官方舆论的微妙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从事古籍整理、编辑和研究工作已将近30年了,参与整理编校的湖湘古籍有冯子振、王夫之、胡达源、胡林翼、魏源、郭嵩焘、邓湘皋等名家遗著20多种。虽然这样,但我每整  相似文献   

16.
马美著 《中国编辑》2012,(5):26-28,34
文章从主编选择和图书定位、资料收集、整体设计、全集加工等方面对《郭嵩焘全集》的编辑历程做了回顾,反映了编辑在全集出版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和智慧,强调了编辑加强个人学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京师同文馆的英语教育为近代中国外交、科技等领域培养了一大批复合人才,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翻译人才,为以后的英语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女子英语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期。这一时期,女子英语教育形成了系统性的教育模式,并且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女子英语教育的经验及其教学成果对于今日英语教育之发展亦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做编辑工作,要求知识面广,还要有一些专门知识,工作要细致、谨严,决不能粗疏大意。最近,我们在组织校勘《郭嵩焘日记》手稿时,就有这样的体会。郭嵩焘是湖南湘阴人,曾协助曾国藩办湘军,镇压太平军起义,后被委充南书房行走,给皇帝办文案,继任广东巡抚及我国  相似文献   

20.
刘虎芳 《大观周刊》2012,(47):353-353
本文主要说明偏远地区英语教育的现状并提出几点解决方法。偏远民族地区农村英语教育水平偏低,学生基本技能差,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不高;大大影响了偏远地区农村英语教育。本文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解决方式,并呼吁政府在这些问题上给予政策倾斜,使偏远地区英语教育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