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是伴随着法律与道德的融合与分化进行的,整个发展的主体脉络就是“礼法”的有选择地互融而形成的“礼法文化”.中国法律的发展方向上应该再一次塑造符合时代和民族的新的“礼法文化”.  相似文献   

2.
"礼治"与"法治"虽然彼此对立,却又紧密相连和渗透。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是以"礼治"为发端,以"法治"定型,最后以"礼法合治"构成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慧珍 《兰台世界》2015,(4):143-144
从清末礼法之争到筹安会,杨度以其独特的国家主义法律思想在中国近代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杨度的国家主义法律思想强调应借助"礼法之争"这一平台向更多人宣扬这一救国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帅 《大观周刊》2012,(18):49-49,34
在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度,传统法律文化留下了许多值得传承和发扬的精华。特别是儒家思想中“礼法结合,崇尚和谐”的观念,更是自确立之始就闪烁着熠熠光辉。然而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轨迹中,“礼法结合”的优良传统却在诸多领域日渐模糊。本文结合山西省某煤矿监狱的实际情况,从其建设发展的优点和缺陷两方面入手,围绕“礼法结合”这一思想精髓,分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当中值得借鉴和传承的部分,以更好地指导当今法法治建设工作的进行,从而确实推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杨玲  谢保峰 《兰台世界》2013,(12):30-31
“礼治”与“法治”虽然彼此对立,却又紧密相连和渗透.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是以“礼治”为发端,以“法治”定型,最后以“礼法合治”构成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清末修律的历史中,劳乃宣作为礼教派的代表人物积极参与其中,与法律派针锋相对,形成了清末著名的礼法之争。他从礼教纲常角度出发对刑律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中国的法律改革上也提出了一些极富远见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荀况提倡把礼法结合礼本刑用作为建设封建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和"治之经,礼与刑"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管子的法哲学思想是"富民、崇礼和重法"三者的内在统一,富民是礼法之基,崇礼是刑治之先,重法是为政之备。管子崇礼重法,礼法并用,既是西周"礼治"的继承者,又是"法治"的开创者,为后世的"礼法融合"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古代"礼法一体"的法律传统之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中不仅可以揭示出中国法制与权力的复杂性,还能很好地体现出社会各阶层的法律文化,以下本篇就从《水浒传》来探讨宋代的法律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探讨了汉代儒家礼法文化的起源与形成,然后探讨礼法文化的社会控制功能,主要包括维护专制统治,强化法律运作和规范家庭宗族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在一国之君的宝座上日理万机,主持了多项法律制定工作和大量法律实践,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法律思想:重典治国、法贵简明、礼法并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慎刑"思想自然应是其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清代慎刑的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和准确定位,也是对传统法律观念的进一步改造和升华。  相似文献   

13.
齐丹丹 《兰台世界》2016,(24):145-149
《周礼》记载了官吏与普通民众接受法律教育的情况。经文所记法律教育的若干内容已经得到其他传世文献和出土简牍资料的印证。为我国古代法律教育和法律文化的研究补充了材料。采用文献比较法和二重证据法对法律教育的内容和基本形式及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法律教育具有全民性的特点,体现了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礼法兼综的原则。法律教育的目的是使吏民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牵制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管理的需要。对《周礼》所载法律教育进行系统探讨,有益于对我国古代儒法兼综的法文化研究。在不断地完善社会法制和改革、改善司法制度的今天,亦可为当今社会的法律教育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黄璐 《大观周刊》2011,(32):40-40,54
质疑非著名学者方孔先生提出的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只有糟粕没有精华的观点,笔者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批判方孔先生的观点,提出秉承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分并剔除其障碍性因素,传统法律文化构成了法律发展的历史前提与宏观要素,并对当代法律发展所面临的发展模式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情、理、法是我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核心概念,传统中国历来把"人情"、"天理"、"国法"用整体主义的视角来理解,其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构成了中国特有的"礼法格局".在中国法制化的进程中,新闻写作是情、理、法的有效载体,又受到情、理、法的制约.面对法制新闻事件,媒体报道应如何平衡和规范情、理、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亟需解决的一道难题.本文从极具典型意义的"真假王娜娜事件"入手,浅析当前媒体法制新闻报道中情、理、法失衡与错位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解决方案,以期为当代媒体提升法律与伦理素养,平衡情、理、法的矛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法律传播存在"易读性传播"与"严谨性传播"的矛盾、"碎片化传播"与"系统化传播"的矛盾、"知识化传播"与"人文化传播"的矛盾。有效化解这些矛盾,提高法律传播效果,需要实施法律概念的类型化传播策略,对"学理概念"和"文本概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实施法律规范的完备性传播策略,对法律信息进行"颗粒化分解",形成"法律知识元";实施法律文化的多元化传播策略,开展实践性传播活动和生活性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7.
羿克  梁强 《今传媒》2011,19(2):32-36
2009年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计划》,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国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与保护的法律规定已经滞后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化产业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和文化产业保护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其次总结并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保护的现行法律规定和国外文化产业发展与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最后对文化产业发展与保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了系统的立法建议。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保护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是社会的晴雨表,承担着保存国家文化记忆和对外宣传的重要使命。本文从研究中国纪录片相关法律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当前中国纪录片的法律现状,提出纪录片产业法律制度的构想,以期中国纪录片获得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文杰  付淑娥 《兰台世界》2013,(11):123-124
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荀况提倡把礼法结合礼本刑用作为建设封建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和“治之经,礼与刑”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黄英 《兰台世界》2013,(16):141-142
<正>"亲亲相隐"是中国古代法律的一项基本制度。根据《大百科全书·法学卷》所下的定义":亲亲相隐是指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不论罪,反之要论罪"。亲亲相隐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法律伦理在刑事法上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两千余年。纵观亲亲相隐的发展史,其经历了思想主张、刑事政策、上升为法律原则、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