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兰台世界》2014,(3):F0002-F0002
奉天古城曾在八门八关,小西边门就是八关之一。八门是清太宗皇太极改扩建奉天城时所建,而八关则是康熙朝修建。  相似文献   

2.
<正>"八门八关"的城市格局形成了交通便利的街巷,造就了商业的繁华。热闹的街市不仅集中在方城里,在八门外边门里也有很多行市。在大北门(福胜门)外和小北门(地载门)外就各有一处缸市。从照片看,制作好的缸坛整齐划一地摆在道边,水井旁散乱摆放的水桶用来检验  相似文献   

3.
<正>中山路始建于1912年,是沈阳城具有欧式风情的一条百年老街路,最初叫昭德大街,后改称浪速通、最后定名中山路。不同于奉天古城区,中山路是日本侵占沈阳后的产物。日俄战后,日本从沙俄手中接管了南满铁道及其铁路用地,并将铁路用地改称奉天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附属地,简称"附属地"。日本不断非法扩张附属地面积,并开始有计划地经营这一攫取来的"国中之国"。  相似文献   

4.
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皇太极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谥号”,她是蒙古族人,名布木布泰,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生于蒙古科尔沁部。十三岁时嫁给皇太极为福晋(妻子),后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孝庄文皇后一生为皇太极生了三女(即固伦雍穆公主、固伦淑慧公主、固伦淑哲公主)一男(即清世祖福临,顺冶皇帝)。  相似文献   

5.
<正>奉天北市场,俗称老北市,号称民国时期东北第一市,是当年老沈阳人休闲、购物、娱乐的综合场所。在这里,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无所不包。它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上海城隍庙等齐名,是全国十大"杂巴地"之一。北市场的地界儿在奉天古城的西门外,最初叫十间房。清初这里是一片荒野、坟地,后来皇太极在这一带建了实胜寺,修建庙宇的工匠等聚居在这里,在小西边门至实胜寺的土路旁,陆续盖起十余间低矮的简易平房居住,聚成一个小村落,后来当地百姓就称这里为十间房。  相似文献   

6.
<正>图为文德坊(东华门)及太庙。太庙即皇帝奉祀祖先的宗庙。清朝的太庙制度始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元称帝之时,当时胡太庙建于沈阳抚近门(大东门)外五里的地方,前殿供奉太祖奴尔哈赤和太后叶赫纳拉氏(皇太极生母)神位,后殿则供奉奴尔哈赤以上四代祖先。太庙建成后,每逢清明、除夕等日,皇  相似文献   

7.
近日,抚顺市档案局(馆)与沈阳市大东区图书馆就民国奉天政要王镜寰生平史料开展了交流合作。王镜寰曾任民国时期奉海铁路公司总理、奉天政务厅厅长、奉天交涉总署署长。"九一八"事变后跟随张作良到北平,任海陆空副司令部参议。1935年在武汉病逝后,张学良亲往致祭并书赠"长怀无己"匾额。现沈阳大东区图书馆址,即王镜寰在奉天任职时的公馆,现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时,张作霖率先进驻奉天,使其政治生涯得以大的转机。张作霖究竟是怎样进驻奉天的,史学界一直持有不同的说法。本文以档案为依据,对此进行客观的阐述。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奉天革命党人积极响应,他们秘密召开会议,成立关外都督府,并决定驱逐赵尔巽,宣布东三省独立。 面对革命党人的活动,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惊恐万状。他积极研究对策,镇压革命党人,保护奉天省城。 欲镇压革命党人,必须依靠军队。然而,此时奉天的驻防陆军已无兵可调。辛亥革命前,奉天的陆军有张绍曾的第二十镇,驻守新民、锦州两府;另外就是驻守省城北大营的第二混成协,协统就是革命党人蓝天蔚。第二十镇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调往滦州,参加秋操。驻奉天的陆军只剩下第二混成协,又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赵尔巽对其极不信任。 为加强防务,赵尔巽只有依靠地方部队,即巡防营。他一方面积极招募兵勇,增加和扩充巡防营。1911年10月29日,在陆续招齐马步九营后,重新组建奉天中路巡防队(1908年改编巡防五路时,有中路巡防队的设置。1909年11月,中路巡防队马步八营和左路步队一  相似文献   

9.
沈阳的公共图书馆事业至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但在解放前的四十年里仅有六所公共图书馆。即清末民初的奉天图书馆、新民县图书馆和辽中县图书馆;日伪时期的“八幡町图书馆”、伪满洲的“国立中央图书馆奉天分馆”;“九、三”胜利后的国民党辽宁省教育厅建立的“辽宁省立图书馆”。六所公共馆的总藏书不足50万册。其概况是: 一、奉天图书馆奉天图书馆是沈阳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是今沈阳市图书馆的前身。建于1907年(光绪33年)6月30日。经奉天将军赵尔巽准许,由提学使张鹤龄创办。馆址在省城天佑门内路西程牛录官厅(小南门里宗人府胡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图书馆座落在沈阳城里东华门附近,是一座巍然壮观的绿脊黄瓦宫殿式建筑,建于一九二三年左右。抗战胜利后,才改为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是一九○八年由清朝提学使张鹤龄创办的。最初命名为奉天省城图书倌,从创建到解放,曾几次更名为奉天公立图书馆、奉天市立图书馆、辽宁省立图书馆、奉天市立沈阳图书馆、沈阳市人民图书馆,直至一九五四年才正式定名为沈阳市图书馆。馆舍也几经变迁,最初在小南门内宗人胡同,后迁到西华门学务  相似文献   

11.
郭建平 《兰台世界》2002,(11):38-39
奉天的职业教育始于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日本人于1904年在营口设立的商业学堂除外)。当时奉天学务处将游学预备学堂改为实业学堂,名为奉天高等实业学堂,位于省城大西门外热闹路。设工业预科、高等药学科、矿业预科等学科。1913年增设实业预科,同时,学校改名为奉天公立专门学校。除此之外,奉天还有几所中等职业学校,即1906年设立的奉天省城官立中等农业学堂(内设农业本科、预科,蚕桑速成班、完全班及补习班)和1908年设立的奉天省城官立中等森林学堂(后改为奉天官立农林学堂,内设森林预科、本科及速成班),1910年成立的东边商科实业学堂,加上营口商业学堂(日本人所办),民国之前,奉天的职业学校就只有这五所。  相似文献   

12.
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八旗贝勒按努尔哈齐生前所确定的八王共治制,推举皇太极继后金汗位。八王共治的一个基本点,即在于汗无权剥夺八旗贝勒对其属人的占有。这对于皇太极加强皇权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障碍。皇太极要想削弱八旗贝勒的权力,必须改变这一祖宗遗命。八王共治对皇太极虽有种种限制,但却并非是无法腧越的。第一,八王共治既要限制汗的权力,应该说与父权专制是相矛盾的。所以努尔哈齐虽于天命七年就确立了八王共治,  相似文献   

13.
<正>奉天市政公署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260号,即沈阳市民们非常熟悉的原沈阳市市政府大楼所在地。这座保存完好并沿用至今的建筑历史悠久,见证了沈阳的城市变迁。奉天市政公署的前身是奉天市政公所。1923年5月,奉天省设立奉夭市政公所筹备处,"奉令筹办市政,谨于电灯厂内组设筹备处,井拟具暂行规则"。出任首位奉天市市长的,是奉天电灯厂厂长曾有翼。奉天市政公所筹建之初并未有确定的地址,曾有翼在向时任奉天省长张作霖提交的  相似文献   

14.
《兰台世界》2012,(24):3
沈阳"英国汇丰银行奉天支行"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102号,现为交通银行用房。2003年3月20日被列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17年英国汇丰银行在奉天开设支行。沈阳"英国汇丰银行奉天支行"旧址大楼建于1932年,是由英国人设计,中国的建筑工人施工建起来的。该楼的设施比较现代和齐备,是当时奉天现代式建筑之一,俗称"七节大楼",至今保存完好。1948年沈阳解放后,"英国汇丰银行  相似文献   

15.
<正>惠临火柴公司是由张志良于1922年在奉天省城创立的民族资本企业。在20世纪20年代的奉天乃至东北颇具盛名,为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志良,1878年生于沈阳虎石台大古城村。青年时投身张作霖门下,历任督军署监印官、奉天储蓄会会长、东三省官银号总稽查、奉海铁路公司总办、筹济局局长、东三省盐运使、奉天商会会长和东三省商会联合会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16.
清朝皇帝的顺序努尔哈赤及1616年印位,宣布建立国家,建立后金。努尔哈赤死后,他的第八个)L子皇太极即汗位(]628年),改为天聪元年,他就是以后清朝的太宗皇帝。明崇顿十六年(1643年)八月,皇太极去世。皇位传给只有六岁的)L子福临,第二年改为顺治...  相似文献   

17.
奉天图书馆     
<正>奉天图书馆是今天沈阳图书馆的前身,它始建于1907年,是东北地区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奉天图书馆由奉天提学使张鹤龄倡议创办。目的是为保存国萃、振起文风、辅助教育,开启民智,为普通读书人提供一个借书及阅读的场所。张鹤龄的提议得到盛京将军赵尔巽的支持,特拨银5000两,用于工程建设。经过近半年的筹划,最终选定小南门里宗人府胡同汉军正黄旗第三佐领程牛录官厅旧址,作为馆址。1907年夏,特聘陈炳焕为图书馆总理(即馆长),总揽图书馆筹设、修建及制定规章等一切事宜。图书  相似文献   

18.
<正>清光绪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五日,也就是1902年5月2日,有一个俄国人乘坐马车,由于路上人多车多,人、车、马行走杂乱无章,以致他的马车被迎面而来的马车撞坏,人也差点受伤,于是俄派驻奉天的武官与奉天警察局会商,要求奉天也按照上海及外洋实行左来右往行路章程,并派巡警队分段管理。当时奉天警察局的总办荣德、帮办丁立慬参考西方国家右侧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14,(10):F0002-F0002
小河沿体育场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小河沿附近,初名奉天公众体育场,百姓俗称小河沿体育场,这是奉天城第一个正规的大型公众体育场。1920年,第九届华北运动会拟在奉天省城举办,这是奉天第一次举办大型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20.
奉天纺纱厂     
<正>奉天纺纱厂创办于1920年,厂址在奉天城小西门外十间房北商埠界内,即现在的沈阳北市西侧。1919年,张作霖刚刚就任东北巡阅使。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纷飞,物资短缺,百姓日常需用的棉布更是奇缺。当时洋布垄断东北棉布市场,一旦断货,百姓无布可用。张作霖听从奉天省代省长王永江的提议,令省财政厅在奉天筹设纺纱厂生产棉布。省财政厅拟定方案,确定厂名为奉天纺纱厂,由官商合股兴办,资本定额为奉大洋450万元。股份定额为4.5万股,每股奉大洋100元。并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