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以后,洋货泛滥致使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破产,危害民族利益,甚至危害到民族存亡。在此背景下",国货"观念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地把国货的兴衰与国家的兴亡紧密相连,抵制洋货、消费国货成为中国人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钰颖 《东南传播》2016,(7):158-160
1927至1937年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货运动,在此期间洋货却依然是消费的主体,最终作为运动策源地的上海以惨败收场。国货与洋货激烈竞争的历史被记录在《申报》广告中。作者基于史料《申报》影印版,以《申报》黄金十年期间的洋货广告为研究对象。探究已经步入广告现代化时代的外商广告策略,结合对上海消费主义盛行大环境的解读,探究洋货在中国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陈雅莉 《新闻大学》2022,(9):60-72+119
近代中国的时尚传播场域充满了激进的民族主义色彩,无论是洋货时尚还是国货潮流,都充斥着时尚观念与民族意识之间的角力。研究表明,洋货潮流在中国民族意识的生成过程中发挥了作为排斥者和参照物的双重作用;国货观念以及国货运动则体现了被排斥者对排斥者的排斥,负载在国货上的民族意识在这种冲突中得到了强化。国货运动基于对商品民族性和时尚性意义的双重建构,促成了宏大的中国民族意识的实体化与私人化。民国报纸对国货民族意义的建构是通过“爱国主义”“国民道德”“标准净化”“理性示证”等多元的话语来完成的;而将国货嫁接“摩登”,则融合了现代化与民族主义两大潮流,弥合了近代“爱国”与“摩登”的冲突与断裂。  相似文献   

4.
<正>一、如火如荼的国货运动鸦片战争以后,"洋货"开始大量涌入中国,逐步深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由于洋货的美观实用,价格也不断下降,越来越受到居民的喜爱,人们纷纷弃土货而选择洋货,有的品种已经完全取代传统土货。这使洋货的销售市场迅速扩大,进口数量持续增长。以洋布手帕为例,1859年由上海口岸进口约9万打,1869年时增为10万打,1879年  相似文献   

5.
张笑 《编辑之友》2016,(8):99-103
只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就有跨文化传播.而清朝末年开始的跨文化传播在中国历史上就曾留下过浓墨重彩 中国近代广告借助自身独有的表现手法成为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例证.我们既可以看到洋货广告的“本土化执行”——洋货广告中融入大量中国民俗、历史文化精髓,并采用中国本土形象代言广告;又可以看到国货广告的“全球化思考”——国货广告中所反映出的西方文化元素的浸出以及西方文化对国货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华侵略步步加深,中国民众自发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购买国货成为民众自觉的爱国行动。一时间,洋货尤其是日货没人购买。当时国货在广告宣传上颇具爱国特色,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国产 B 超在国际招标中夺魁却在国内受冷落,迷信洋货,进口 B 超七年花费7亿美元》(见1989年12月3日新华社新闻稿),是一篇具有典型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报道。盲目引进已成了中国经济的一个毒瘤。近年来,国家几次明确指出,国内能生产的机器设备,不准再从国外进口。然而,说归说,做归做,盲目引进之风并没有煞住。究其原因,除了一些人私心作怪,期望借引进之机出趟国拣点洋货之外,主要原因恐怕还是迷信洋货,看不上国货。洋货难道都比国货好?记者将极有说服力的答案告诉读者:不是这样,有的国货一点也不次于洋货。报道中写到:国产普及型 B 超,质量已达国际80年代水平,并开始出口。而且,在世界银行新近举行的国际招标中,中国天津医疗电子仪器公司生产的400型 B 超战胜英、美、日等国竞争对手,一举中标。  相似文献   

8.
訾小南 《新闻世界》2014,(7):213-214
二三十年代《申报》上的香烟广告被赋予了大量的女性意义,通过各种画面来展现不同的女性形象——权力、财富、身份等等信息被表征出来,"国货"与"洋货"的广告竞争中,吸烟的功效被夸张地渲染。经过香烟广告对女子吸烟行为的过度宣传,女子吸烟除了具有追求享乐、体验幸福的功能,更被赋予了摩登、时髦的意味,这种行为既符合交际要求,又充分体现了女性美。  相似文献   

9.
正鸿生火柴厂创建于1920年,是苏州地方建立较早且具规模的民族工业企业之一,创始人是爱国民族工商业实业家刘鸿生。他深感中国人总是受外国人的气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工业,决心为国为民做点事,创办中国的工业企业,而鸿生火柴厂的创办正是他迈出的第一步。他由一个洋买办转向一位实业家。他与杜家坤等人以12万元起步,在苏州择地建厂,将"提倡实业,以仿造洋货为推广国货之先导"作为办厂宗旨。面对竞争与  相似文献   

10.
CIO从名称上说是“洋货”,到了中国它又是个100%的“国货”。缘何如此?因为CIO不能进口,只能在中国的土壤中生根长大,而且它又是中国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元件”和信息高速路的一段“引桥”,必须在本土打造。  相似文献   

11.
如今,人们的衣食住行一旦跻身于洋货行列,身价便陡然倍增,其实这是一种盲目崇洋的心态.早在民国时期,也曾有过崇尚洋货,鄙夷国产的社会风气.而大浪淘沙、经过近百年历练的民族老品牌,才是让国人自豪、也让外国人佩服的品牌.查阅北京市档案馆的档案,笔者在北平国货陈列馆档案中,发现至今已有近90年历史的国货民族品牌,在成长过程中不为人知的往事和67年前在北平国货陈列馆中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潮起潮落。市场经济生活中出现某些热点非常正常。最近两年来,总有一 个话题被人们提起:直销、传销!直销、传销!有的静坐家中,甚至在办公室,也会有陌生人不期而至,推销某种产品,洋货、国货均有。更有已入围传销的亲戚朋友竭力鼓动,让你怦然心动,跃跃欲试,不由感慨:“这世界真正变化快哇?” 传销!传销 传销也称直销,区别于传统销售:没有商店,不做广告;主要是通过亲戚、朋友推荐直销消费者。其实,直销的出现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第三代的经销方式”。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被我们称作"香香"的那些"祖母级"国货护肤品,已然淡出人们视线多年,如今却打着怀旧温情牌、以足以睥睨国际大牌的姿态袅袅归来,成为众多年轻女孩追捧的另类时尚。百雀羚、宫灯杏仁蜜、友谊雪花膏、蛤蜊油……这些曾因渠道不畅、价格低廉、利润薄弱而濒临死亡的国货护肤品能够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电子商务的功劳不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21,(8):56-6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国货运动的背景下,企业界为达到宣传国货的目标,将国货宣传话语与重塑青年的社会主题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青年文化。本文以上海机制国货工厂联合会创办的国货行业刊物《机联会刊》为中心,试图揭示上述商业化力量在宣传国货的过程中对近代青年文化的建构。具体而言,上海机制国货工厂联合会借助媒介渠道,将国货宣传话语嵌入青年的个体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性别讨论中,从道德思想、职业态度、家庭观念和性别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形塑和重构,试图打造出企业界期待的"国货青年",构成近代青年文化的特征之一。此种现象,扩充了对近代青年文化的多维理解。  相似文献   

15.
周岑漪 《传媒》2022,(2):25-26
<正>对于年轻一代消费者,尤其是"95后"、"00后",消费国货已经不仅是因为国货带来的"情怀",不仅是对国货"超高性价比"的考量,而且是对国货的期待更加回归于产品本身,着眼于产品背后的硬核制造技术;更加关注品牌背后的文化诉求,享受品牌带来的情感满足,愿意陪伴品牌一起成长。短期内火爆的网红消费品是基于流量和关注度,而非牢固的品牌忠诚,一旦产品出问题,流量也可能成为反噬品牌的毒药。而细水长流建立品牌忠诚度,打造品牌价值的护城河,  相似文献   

16.
刘勇 《传媒》2023,(14):83-8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国货运动发展的上升期,国货广告遍布于大众报刊。本文选取1921年至1931年间《滨江时报》中具有代表性的国货广告,结合国货宣传的相关专栏、新闻、言论等内容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滨江时报》的国货广告与国货宣传,是对国货运动的积极响应,为哈尔滨民众构建了以爱国为名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7.
1928年《新闻报》在国货运动大会之际推出了《国货运动特刊》,本文着重分析其在新闻报道和言论方面的特色,并研究其是如何宣传国货运动大会,推动营造国货热潮舆论的。  相似文献   

18.
朱小羽 《青年记者》2017,(32):119-120
国货运动兴起于辛亥革命,在1933年到1935年达到高潮,被称为“国货年”运动,而《申报》作为旧中国最负盛名的一份商业性报纸,以其优质的内容、开阔的眼界、精准的定位,以及适应时代背景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赢得读者的喜爱.为适应当时上海经济信息的需求量,除去商业广告,《申报》报道了大量的经济新闻,详见于各版的消息、专题报道以及副刊,成为当时“国货年”运动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高巨华 《视听》2022,(4):58-60
国潮的崛起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老国货到新国货再到国潮,符号修辞渗透其中.老国货中的隐喻对应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含蓄、内敛、谦虚的特征,是文化的隐喻、文化精神的具象呈现.新国货时代,新国货品牌不再盲目模仿国外产品,开始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新道路.而国潮时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国潮存在文化认同和消费认同.国潮品牌联名创新营销方式...  相似文献   

20.
郑瑞 《大观周刊》2012,(45):179-180
从国货最初的产生至今的一百余年,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几经沉浮,终于又有复苏趋势。本文将对国货品牌的演变进行介绍,并对国货品牌竞争优劣势进行分析,最终以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来从国货品牌的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四方面对其复兴之路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