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志摩不仅是一位散文家和诗人,更是一位卓著超凡的诗歌翻译家。在欧美留学期间,他对西方诗歌的热爱如痴如醉,大量翻译诗歌,累积了深厚的诗歌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2.
韩雪 《出版广角》2016,(2):60-61
翻译出版是诗歌进行文化交流的途径,但是在对外国诗歌的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综合性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分析外国诗歌出版翻译的难点,提出了解决外国诗歌翻译出版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结合苏曼殊生平及成长的历史背景,从外国诗歌的翻译、外国小说的翻译以及本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三个方面对苏曼殊的翻译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是认识其翻译风格、了解其翻译手法、借鉴其翻译思想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卞之琳先生是新中国举足轻重的文学翻译家。本文梳理了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成就,以及他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文学翻译思想,阐释了其为新中国英国诗歌汉译和莎士比亚戏剧翻译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周煦良是我国著名的英国文学翻译家,他出生清末官僚之家,却具有强烈的民主革命意识,希望拥有和平的创作环境来助推自己的文学翻译事业。周煦良的翻译重点在于英国诗歌翻译,他对诗歌翻译理论也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家,他以独特的诗歌创作闻名于世,同时在诗歌翻译及理论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他的诗歌翻译已经将原诗中的韵味、诗情等艺术特色最大限度地展现给读者,为中国诗歌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有着"文艺复兴"式的翻译大师赞誉的王佐良,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国致力于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和探索,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他对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的贡献有力推动了中国译坛的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界 ,“信、达、雅”已成为公认的翻译标准。由于文学作品的特殊性 ,有人觉得具备这三条尚且不足 ,于是又增加了“味”与“神”。然而 ,正如文无定法一样 ,译也无定法。我们不妨先以英译汉为例。英语作为一种表音文字 ,与汉语的表意文字相比 ,有其优势 ,但也有明显的不足。英语按照表音的方式构成新词 ,每遇到一个新概念、新事物便要造出一个新的单词。于是英语词典越来越厚。当今的英国读者如果去读六个世纪前的乔叟的诗歌 ,已经变得如同读外国诗歌一般。时间与空间的跨越与交叉 ,使英语译成汉语 ,尤其是英诗译成汉诗 ,带来了更多的困…  相似文献   

9.
朱生豪是我国较早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翻译家。他一生爱好诗歌、戏剧文学,将几乎全部翻译精力都用在了莎氏戏剧的翻译上。朱生豪在艰苦的环境中翻译了30余部莎氏戏剧作品,完成了中国翻译界百年来最艰巨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0.
罗念生是外国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他以等身的译著和丰富的文学创作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从美欧游学归国后,罗念生将多年所学和自己的才华用于翻译事业,翻译了大量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作品。  相似文献   

11.
刘海萍 《兰台世界》2012,(24):91-92
穆旦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和翻译家,早期专注于反映时代特征的诗歌创作,后期致力于向国内读者翻译和介绍优秀的外国诗歌作品,贡献杰出,成就斐然。  相似文献   

12.
文坛大家徐志摩不仅在诗歌、散文等文体的创作方面成果颇丰,和同时期的茅盾、郭沫若、胡适等人一样,翻译也是他所热衷的主要领域之一。徐志摩的翻译和创作大体上是同步进行的。作为有深厚外国文学底蕴和素养的著名诗人,在他出版的诗集、散文集和  相似文献   

13.
焦菊隐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和导演艺术家,还是位多产的翻译家,尤其是在外国戏剧翻译方面建树卓著,堪称翻译大师。本文着重归纳焦菊隐先生的翻译成就,并概括其翻译思想,以期对文学翻译或剧本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翻译工作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为了提高翻译效率,翻译工作引入功能翻译理论,在理论指导下提高新闻翻译的目的性,让其在应用中有不错的表现。在功能翻译理论下翻译新闻素材,报道新闻内容,应该进行整理、删减、重组等一系列操作,提高新闻内容的准确性,保证新闻报道可以达到设想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曹希 《大观周刊》2011,(43):150-150,135
文章主要从徐志摩翻译中体悟到诗理,体悟到语言美、音乐美对诗歌形式的重要性,以及其欧化句“欧而化之”的特色,总结出徐志摩的翻译为创作提供了宝贵且丰富的资源.对其创作成功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在欧美留学多年,为方便对西方哲学的研究而不断进行翻译实践,并积累了深厚的翻译思想理论。他将哲学与翻译相结合,用哲学立场解释翻译问题,为中国翻译界树立了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7.
马博 《兰台世界》2017,(18):112-114
杨宪益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是我国翻译史上为数不多致力于典籍英译的翻译家之一,他一生译著等身,无愧为当代译界之泰斗。概述杨宪益的翻译贡献,并从翻译目的、翻译标准以及翻译策略等方面阐述其翻译观有利于提高我国译者素质,促进典籍外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以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译本为基础,对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习语时各自的利弊,提出两种方法应互为补充,灵活使用,最大限度实现汉语习语多层意义的传递。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翻译史上,林纾可以称为开创近代西方小说译介先河的翻译大家。他的翻译思想来源于自身文化背景以及特定的历史时期。本论文从多方面解析林译的翻译思想及翻译策略,从而全面地评析林译作品在近代的历史环境中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那世平 《图书馆学刊》2012,35(4):113-116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清末中国官办的西书翻译和出版机构,翻译馆具有翻译与出版相结合、翻译与编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文史与理工相结合、图书与情报相结合、翻译与科技教育相结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