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富华 《兰台世界》2014,(10):96-97
辽代佛教盛行,尤其是辽代女性表现出比以往历代女性更突出的崇佛行为。本文从石刻史料入手,对辽代女性的崇佛进行分析。辽代女性的崇佛主要表现在虔诚礼佛、捐建塔寺、造经幢、慷慨布施、出家为尼、以佛为名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辽释希麟所撰《续一切经音义》(下简称《希麟音义》)中引用有数条《广韵》,大致保存了辽时所见《广韵》的原貌,本文拟就其所引《广韵》与唐传本《切韵》、《唐韵》及宋代所撰《广韵》的异同略作考探。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中原汉人的大量流入和统治者的倡导,辽代崇佛之风甚炽,特别是辽代中期圣宗朝以后,佛教大盛。贵富之家舍宅建寺,舍儿女为僧尼,施财修塔,造像刻经,寺庙势力急剧增长,辽道宗大康四年(1078)秋七月",诸路奏饭僧尼三十六万"[1]281,可见僧尼人数之众。辽朝每年还有固定的佛诞节,《辽  相似文献   

4.
谈谈《古今书刻》上编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曾将明高儒《百川书志》和周弘祖《古今书刻》排印问世。关于《古今书刻》,前有《出版说明》、叶德辉《重刊〈古今书刻〉序》;后有瞿凤起先生《〈古今书刻〉校记》六条,古典文学出版社辑《〈古今书刻〉叙录》九条,以及综合索引。这书的《出版说明》中说:“〈古今书刻〉所作的版刻与石刻的记录,对于目录学者和文化史学者,同样有很多用处。举例来说,都察院刊本记录中有《水浒传》,是小说史上有关这个版本的唯一记载。内府刻本中有《永乐大典》,为我们提供了《大典》曾有刻本(或者只是一部分的刻本)的线索。梧州府石刻记录了元结的《水井铭》,指出这  相似文献   

5.
《宝刻类编》作者不明,成书于南宋末,是一本以人系碑的石刻目录书籍。其书虽有明代抄本存世,却久不见著录,几近于亡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将其辑出后,其书经过私人录副与民间传抄,直至刘喜海将其付梓。本文著录经眼的《宝刻类编》诸抄本与刻本,并就其版本间关系进行初步梳理。其抄本綦多,关系模糊,以知不足斋批抄本与重抄李文藻本最为重要。其刻本则一脉相承,自刘喜海刻本始,经《粤雅堂丛书》而至《丛书集成新编》本。在著录并梳理版本的基础上,本文对《宝刻类编》整理工作的底本、参校本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龙龛手鉴》四卷辽释行均撰宋刻本(卷三配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每半叶十行,行大小字不等,白口,左右双边。行均行实不详,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行均是辽代僧人,字广济,北地于氏子。博学多闻,淹贯群书。能诗文,尤精文字音韵,士夫多就学之。有《龙龛手鉴》行世。也有记载说他是幽州僧人,实则就是活动于今河北、山东、北京一带的比丘。此地时为辽国所辖管,故称为辽释行均。  相似文献   

7.
张潮,清代初期一个文学家兼编辑家、出版家.他从迁移扬州到晚年,对图书编刻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编刻了《虞初新志》、《昭代丛书》、《檀几丛书》等,总共编刻图书几十种.他把毕生的精力主要放在图书编刻事业,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编辑思想.本文以《昭代丛书》、《檀几丛书》、《虞初新志》等主要编纂著作为例,对张潮的编辑思想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清翟云升所作《隶篇》四十五卷,三续而成完书。《隶篇》一书是研究隶书,临写隶书的权威工具书,但该书初刻、续刻本的刊刻者、刊刻年份,各家著录存在许多分歧。其道光间刊行者仅有翟氏五经岁遍斋家刻本一种,至于所谓许梿、杨以增刻道光本,皆子虚乌有者。而光绪年间宜都杨守敬有《隶篇》重刻本,其刊刻时间于今也可确定为光绪五年。  相似文献   

9.
北京房山县石经山(初名白带山)云居寺因藏有石刻佛经而闻名于世。石经始刻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历时千余载,鐫刻佛经千余种,计15000余石。这些石经久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是我国古代石刻佛经的瑰宝。但因传世的碑数太少,无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1956年——1958年期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中国佛教学会对石经进行了发掘、整理和全面传拓,石经的全部内容始呈现于世人面前。《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将石经作为首选参校本。其石经上的说明性文字,如刻经的目的、年代,数  相似文献   

10.
《小五义》和《续小五义》相继于光绪十六年(1890)、十七年(1891)由北京文光楼首次刊行。由于不署撰人,故其作者问题,学术界存在着不同说法。胡士莹先生在《话本小说概论》中认为:正续《小五义》"是坊贾无聊的续作"。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则主张:"二书皆石玉昆旧本。"本文拟就正续《小五义》的作者谈点看法,以就教于方家。一、正续《小五义》的原作者是石玉昆正续《小五义》的原作者是石玉昆,其主要依据是文光楼主人的《小五义序》: 《小五义》一书,何为而刻也?只以采访《龙图阁公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蓝田县南六公里一带,大山连绵,奇峰突兀;中有流水环凑沦涟而泻出于两峰之间的,便是世之所谓辋口。辋口南有川曰辋川,唐诗人王维曾经隐居此地;其所居止称辋川别业。 从王维《辋川集》序可知其当日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等凡二十处。时隔千余年,诸游止虽已尽成丘墟,然尚有蛛丝马迹可循。倘若按现存的明万历丙辰郭漱六刻宋郭忠恕《辋川图》临本石刻拓本或万历癸卯王邦才刻《辋川图》总图石刻拓本,去按图索骥,仍可窥其大端。  相似文献   

12.
陈俊达 《兰台世界》2017,(19):116-119
《辽史·地理志》中记载辽代的州有节度、刺史、防御、观察四类,《百官志》记载有节度、刺史、防御、观察、团练五类。两相比较,《辽史·百官志》与《地理志》中关于辽代州的记载不同的部分,应为《百官志》杂抄本纪、列传及其他史料,或为史臣修史时漏载所导致的。其相同的部分,应具有共同的史源,即耶律俨《皇朝实录》。早在耶律俨修《实录》之时,就已经将不同时期的记载未加考辩而仅仅是罗列在一起了。《辽史·地理志》与《百官志》记载的混乱,恐怕不能完全归咎于元代史臣。  相似文献   

13.
论文简要介绍北京刻经处主要创办者徐文霨编印《印光法师文钞》、编辑《杨仁山居士遗著》、校刻佛经、结集《百纳本方册清龙藏经》等生平事迹,主要论述北京刻经处的刻经宗旨、人员组成、刻书质量,以及在收藏出版佛教典籍方面做出的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14.
辽宁朝阳县出土的《韩橁墓志》内容丰富,涉及人物甚多,为深入研究辽代韩知古家族世系以及相应的职官、地名、历史事件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新资料。韩橁是辽代中期圣宗、兴宗两朝的重要官员和著名外交使臣。本文通过《韩橁墓志》,对圣宗亲征高丽、平定大延琳叛乱以及出使西夏、北宋、高丽、沙州等韩橁生平重大事略进行了系统辨析考证。此外还厘清了韩德让、韩制心等韩橁亲属的情况,对《辽史》多有补正。  相似文献   

15.
明代《易州志》收录的《清河公到任记》一文,以往被认定为武则天时代的作品.本文从皇帝称谓、皇帝在位年代、典章制度等方面入手,指出《清河公到任记》撰写于辽圣宗时代,是一份珍贵的辽代碑刻文献.发掘该文献的史料价值,有助于解决辽史研究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武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一期发表曾之的《套版印刷起源考》一文.指出,目前有三种说法:一是辽代说,二是元代说,三是明末说.其实,套印的产生自应有其学术基础和技术基础.从这两方面考证,套印始于元代,成于明末.著作方式的多样化、评点的盛行是套印产生的学术基础.直到北宋,儒家经典仍是本经和注疏各自单行,到了南宋,为阅读方便,遂将本经与注疏合在一起,另外南宋还出现一种新的著作方式——评点.合刻经注和评点均需要在印刷时把正文与批点区分开来,而从唐代发明雕版印刷以来,用同一墨色印刷不同内容有诸多不便,于是套版印刷就被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7.
我自小就喜欢玩版本,在抗战胜利的前一年,见到敌伪新民印书馆印行的周作人的《书房一角》,就买来翻看。由此知道郝懿行的名著《尔雅义疏》有王念孙的删节本和郝氏原本两种,原本有咸丰六年杨以增刻胡挺续刻本和通行的同治五年郝氏孙男郝联薇重刻木,删节本有最早刊刻的《皇清经解》本和道光三十年陈免据王念孙手定本为陆建温技刻的木犀香馆本。并从所引用的叶德辉《即园读书志》知道杨胡本希见,次则陆刻。其实,这陆刻也是极为希见的,因为50年代前期我常跑上海、苏州的旧书店,宋元精品虽已稀有;明清善本佳刻仍盈架充栋,而此陆刻本除…  相似文献   

18.
朱鹤龄《诗经考异》有题为朱鹤灵者,误。郭师古《毛诗均谱》有题为郭汝特者,误,郭汝特为捐资助刻者。《变雅断章衍义》有题为古伤心人者,古伤心人实为著者郭柏荫之号。《诗说解颐续》有题为徐玮文者,玮文实为著者徐植之之字。  相似文献   

19.
陈佳宁 《文化遗产》2023,(1):91-98+2-3
四川省泸县石桥镇新屋嘴村二号墓出土有两件石刻,一为奏乐图,一为舞蹈图,二者虽分刻不同砖石,但实为一组,它们共同构成了宋代《采莲》队舞的表演场景。这件《采莲》石刻的披露对舞蹈史研究颇具价值,作为反映宋代《采莲》队舞的首件文物,它改善了当前队舞研究史料数量稀少、来源单一等问题;并且反映了《采莲》队舞的演出实况,借此可知演员装扮、舞台布置、砌末使用、乐队组成等诸多内容;再者,这组石刻说明,《采莲》队舞至晚在南宋就走出宫廷,流行于民间社会,它是两宋时期宫廷和民间表演艺术传播互动的一个真实写照;而队舞的民间化势必会导致它的演出规模和体量缩小,表演规制不再像宫廷时那般严格,队舞进入杂剧的最大障碍不复存在,它由此具备了与杂剧融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徐文蔚是民国时期的著名佛学家,他不仅编印《印光法师文钞》,编辑《杨仁山居士遗著》,还创立北京刻经处,校刻佛经,结集《百衲本方册清龙藏经》。文章简介了徐文蔚生平事迹,论述了北京刻经处的刻经宗旨、人员组成、刻书质量,以及在佛教典籍整理方面做出的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