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记》从徭役、政治、生活等方面对尊老、养老作了明确详尽的制度规定,具有天子垂范、以人为本的特点,体现出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尊老、养老规范,进一步奠定了中华民族敬老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
《礼记》从徭役、政治、生活等方面对尊老、养老作了明确详尽的制度规定,具有天子垂范、以人为本的特点,体现出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尊老、养老规范,进一步奠定了中华民族敬老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3.
王春花 《兰台世界》2016,(22):112-116
社会养老是现代概念,但先秦诸子如墨子、孟子和管子的思想中已不仅包含着家庭养老思想,而且有社会养老思想。中国古代也有一些社会养老的实践,如悲田养病坊、给侍制度,宗族养老等。所以中国古代虽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并没有排斥社会养老,实现老有所养是人类从古至今的理想。中国古代社会养老的思想与实践至今仍然值得参考与借鉴,今后应进一步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建立更完备的现代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4.
李娜 《大观周刊》2011,(28):119-120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一部分,但是农民工却不能享受同城市户口工人相同的养老待遇。在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供给严重缺乏。目前大多数的农民工不得不选择在农村养老。但是,农村养老又面临着家庭空巢化、尊老文化匮乏化、经济能力供给弱化等问题。所以,应当以《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为契机,宏善法律制度并保障其实施,全社会尤其是农村加强尊老敬老宣传,以切实解决农民工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5.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和制度的完备时期。尊老是西周时期重要的道德标准,统治者把尊老与安邦联系在一起。所以西周统治者带头尊老,以使全民仿效。  相似文献   

6.
尊老养老是我国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体系建设亦为历朝历代所重视。宋朝在继承唐朝养老体系基础上,建立起官僚、平民两套养老体系并以后者为核心,经历了由粗到精、由点到面、由官到民、逐渐成熟的发展历程,虽因时代所限而存在诸多缺陷,但从整体来看,宋朝养老体系建设对我国古代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引导后世养老思想、行为的发展延续。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主要对象是政府官员,那时叫“致仕”。春秋战国时期,建立了致仕制度。唐代,官员退休以后,五品以上官吏可得一半俸禄,有功之臣,由皇帝批准也可得全禄;京官六品以下、外官五品以下赐予田地,可以养老。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养老制度主要包括官员养老制度、平民养老制度、孤老养老制度和法律对老年人的保护,其特点是在社会上营造养老、敬老氛围,关注老年人的不同诉求,鼓励民间个人、团体介入养老事业,法律上采取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9.
清代尊老优老礼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老敬老是中国传统社会礼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传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由于历代统治者不遗余力地提倡,使得尊老敬老的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整个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中国最后一个专制王朝——清代颁布了一系列尊老优老法令,成为历代尊老敬老传统的集大成者。目前学术界对清代的尊老优老制度缺乏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本文拟就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甘肃日报在4月24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内容与上海文汇报4月21日刊登的《甘肃武威新发现的汉简表明我国西汉就有养老尊老法》的文章,完全相同。只是作者由一人变成了另外两人。于是读者怀疑给甘肃日报投稿的这两位作者,是抄自文汇报的,并愤然指出:“这两个  相似文献   

11.
李岩 《兰台世界》2006,(22):50-52
尊老尚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代的尊老尚齿在社会礼俗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得非常突出,主要体现在神态与言行、饮食礼俗两个方面,但同时,在周代的尊老尚齿礼俗里,已表现出重男轻女思想,这是当今我们要摒弃的。  相似文献   

12.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为使教师能安心执教,提高教育质量,国民政府逐步制定了一系列教师养老抚恤制度。但是由于时局动荡、经费短缺以及养老抚恤制度本身缺陷致使实施效果难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3.
杖,作为一种用具,在古代典籍中不仅指手杖,它也是一种兵器和刑具的名称。根据杖的功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手杖、刑杖、锡杖等。我们在这儿只谈与古代的尊老制度相关的手杖。手杖是老人和弱者扶持在手以助步的工具,多为木制,也有藤杖、竹杖、铜杖、金杖等。根据使用者的社会地位的差别,手杖的取材、制作和装饰自然也不一样。手杖起源已不可考,大概直立人形成后,随手拉的助步的木棒即是最初的手杖。我们目前可见到的手杖的最早的实物是出土于商代妇好墓中的一件铜杖首。这件杖首形似鸭头,通长12厘米,重50O克,上部饰兽形纹和“亚”…  相似文献   

14.
养老敬老是儒家的重要理念之一。此种理念对包括唐令在内的中国古代法律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存世唐令中对养老敬老思想的体现,主要表现为给老人提供政治上的恩遇、经济上的照顾和生活上的优待等。  相似文献   

15.
郭佳 《文化遗产》2017,(5):116-122
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中国古代历法制度中的纪日方法从干支纪日转变为序数纪日,东汉中末期四大重数节日出现,也说明了九月九日真正的产生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九月九日经历了发展与定型的阶段,受道教中儒家灾异论与神仙方士思想的影响,九月九日有了"重阳"之名并形成了广为后世接受的"辟邪消灾"观念。不过,将九月九日追溯至先秦农时周期对应的节气之上可知,九月九日来源于先秦秋季的养老节与秋尝之祭,节日中"养老祈寿"的观念比"辟邪消灾"有着更悠久的渊源。  相似文献   

16.
应对老龄化形势,可发挥养老信托的作用,建立养老信托制度,制定养老信托管理办法。"虽然政府与市场日益重视,但相较当前老龄化形势,我国养老产业发展依然面临巨大压力。"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说。因兼具金融与服务属性的优势,养老信托作为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政府和市场的高度关注,且信托公司面临业务转型,养老信托发展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并未存在未富先老。目前的养老困局和人口的老龄化没有关系。现在的养老困局是过去的制度安排不合理,而真正的挑战可能来自10年之后,退休会形成一个大潮,那个时候劳动力对这些人的养老支撑可能会  相似文献   

18.
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社会热点,养老服务档案是一项重要的民生档案,本文通过对大兴区社区养老机构档案管理现状的研究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从制度保障、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电视屏幕上,人们常见到媳妇为婆婆梳头的尊老爱老的新闻报道。表现尊老爱老“梳头”的镜头未尝不可,而且也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但久而久之,却使我疑惑不解:为什么总是要“梳头”呢?这使我想起,要  相似文献   

20.
在活字印刷术广泛应用之后,西方诞生了版权保护制度.然而,在中国古代却没有产生版权保护制度,这与中国古代的社会特质有关.古代中国社会的义利观决定了版权保护制度在中国难以自生,中国古代皇权统治对思想言论的严密控制使得版权保护制度难有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