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王正廷(1882-1961),字儒堂,浙江奉化人.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在体育领域也建树颇多,积极推动近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1922年他当选为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引领中国进入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圣殿.从王正廷为中国体育、亚洲体育发展及将中国体育推向世界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中深入探究其"体育救国"思想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正>王正廷(1882—1961),字儒堂,浙江奉化人。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在体育领域也建树颇多,积极推动近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1922年他当选为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引领中国进入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圣殿。从王正廷为中国体育、亚洲体育发展及将中国体育推向世界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中深入探究其"体育救国"思想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贺遐 《传媒》2014,(17)
正1958年9月1日,《中国体育报》的前身《体育报》创刊,在发刊词上,明确提出了《体育报》的使命就是"提倡体育"。作为中国体育事业宣传的主力军和主渠道,自创刊以来,《中国体育报》一直忠实记录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倡导中华体育精神、女排精神,发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时代呐喊,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身兼两特性市场化难行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大众对体育活动的日益关注,体育  相似文献   

4.
近代上海的体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体育界越发感受到发展中国体育的重要性,在中华体育协进会的组织下,先后举办了六界颇具规模的"万国运动会",对于促进上海的体育事业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贺龙作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对体育事业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首先阐述了贺龙体育思想的形成,并科学分析了贺龙体育思想的特点以及时代意义,旨在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吴蕴瑞不仅是我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同时还是我国体育教育界难得的伯乐,吴蕴瑞将其一生均奉献给了中国的体育教育事业,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正廷是民国时期著名外交家,在外交领域作出过重要贡献。王正廷不仅是著名外交家,还热心体育事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体育运动的领导人,曾两次率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第十一、十四届奥运会。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奥林匹克运动,对体育事业不计名利、义无反顾的推动,在中国体育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繁荣之路上,做出了非凡贡献。因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卓越贡献,王正廷被誉为"中国奥运之父"。  相似文献   

8.
袁敦礼是现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被称作中国体育界的五大泰斗之一。袁敦礼有着丰富的体育人生与体育理论,他提出了关于身心关系的一元学说,对中国的体育事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志强 《兰台世界》2016,(14):150-151
赵宋王朝"崇文抑武"背景下,文人体育、女子体育的发展较为缓慢,但其"抑"的政策反而促进了民间体育的丰富化、娱乐化,促进了军事体育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宫廷体育和民间体育之间的融合发展,"崇文抑武"政策对赵宋王朝体育事业的发展实属影响深远而喜忧参半,对当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近代体育事业发展中颇具影响的人物,宋如海以其体育实践活动影响着中国近代的体育事业发展,对我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陈毅同志对体育运动情有独钟,通过体育运动完成了多次外交活动,他还十分关心中国的体育事业,并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开拓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重要的贡献,其体育理论与实践同样在中国的体育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体育教育家,夏翔曾获得国家体育委员会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国际田联授予的"田径元老奖章",于1975年当选为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为我国近代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吴蕴瑞(1892-1976),字麟若,江苏江阴人,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一级教授,中国体育理论研究的奠基人,中国近现代体育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吴蕴瑞先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投身于中国体育事业,是中国第一批体育专门人才。他是中国第一届体育专修科毕业生、中国第一位体育专业官费留学生、近代中国年轻的体育学教授、中央大学体育系的灵魂人物。在他的带领下,中央大学体育系开创性地建立了较为系统、完备的现代高等体育教育教学体系;1952年,吴蕴瑞受命组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体育学府"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任院长一职长达24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体育经济与体育传媒、体育宣传与传播文化、奥运精神与记者修养三个方面论述体育传媒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强调体育传媒要立足本土,做好宣传,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呐喊助威.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西式体育随着我国的屈辱史而首先由教会学校和基督青年会等"被动"引进,西式体育的引进和当时"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相适应,迅速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从被动引进转变为"主动"引进,洋务学堂开设了大量的西式体育课程,所派遣的留学生归来后引进和传播了西式体育,军国民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西式体育的引进,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张骞"凿空"在带动经济发展,加强汉朝与其他民族交流的同时也影响着西汉体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西汉体育文化的转变,丰富了体育活动形式,另一方面又改变了西汉体育孤立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土地革命时期党的体育政策对于党的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文章从体育方针与具体政策、体育管理机构的建立和组织体育活动三个方面对土地革命时期党的体育政策进行梳理,并总结了体育政策的特征,以期为当代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何剑吴对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体育精神一直影响着南武中学的师生。民国二年在菲律宾举办的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南武三杰"的名字四海名扬,这是对何剑吴体育救国精神的一次肯定。  相似文献   

19.
王正廷是近代中国体育界重要的领军人物。他提出了中国近代体育发展思想,对中国近代体育体制形成及竞赛体制的完善等倾注了大量的热情与心血,对中国近现代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约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体育家和体育教育家,作为近代体育教育的奠基人,其独特的体育教育理念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