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所处的是"礼崩乐坏"的时代,本文以孔子"自尊"心态为切入点,并以《论语》为依据,对孔子自尊的心态进行探究,以期对当今人们自尊心态的生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首次将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写入党代表大会报告里并列为今后重点目标。本文以"理性平和"之根本为切入点,追本溯源,寻求儒学理性平和之成分,以兹对当今理性平和心态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公案:《论语·阳货》载孔子之言云:"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今用:"恶"即讨厌。孔子讨厌两样东西,一为"妾",二为"小人"。此处"女子"只指"妾"而言,非指全体"女性"也!只有"妾"的心态才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妻"没有这样的心态,与"君子"无关的其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态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所具有的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一个成熟、文明的社会,应该有健康社会心态,和谐发展环境. 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正因此,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说明了党和政府对社会心态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史记·孔子世家》谓孔子于母亲颜氏死后,有殡母、合葬、要绖之举,阳虎绌孔子的叙事紧承其后。此段叙事均指向在周文化语境下孔子早年的身份认同。殡母,明孔子母亲颜氏非叔梁纥正室,孔子非嫡子;孔子合葬父母与要绖,为孔子归宗与孝亲之举,是孔子以周代传统之"士"自任的必然之举;阳虎绌孔子是责孔子合葬父母、为母服三年丧为非礼,是宗法性的"士"对非宗法性的"士"的敌意之表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从对孔子生前言行的生动文字记载,对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进行较为丰满的阐述。首先,阐述孔子高尚的生平,"有教无类"有其渊源;其次,对"有教无类"中的"类"字的一般解读,得知我们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民主教育思想的概念和实践;最后,诠释孔子对"有教无类"中师生人格平等观点。  相似文献   

7.
陈春保 《兰台世界》2016,(16):159-160
"国老"作为春秋时代人们赋予孔子的一种形象认定,表现了时人对孔子的尊敬。"国老"具有一定的制度内涵,而对孔子的称呼则又赋予其道德意义。儒家大体持有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对理解孔子形象至关重要。对于孔子,只有从全景式语境出发,尽可能全面地考察其人生的各个方面,才会对其形象有真实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高24.8米,阔45.78米,深24.89米。古时七尺或八尺叫作一仞,后人觉得"夫子之墙数仞"不足以表达出对孔子的敬仰,于是明胡缵宗题写了"万仞宫墙"镶在仰圣门上。清乾隆皇帝为表示对孔子的尊崇,又换上了自己御笔书写的"万仞宫墙"四个大字。  相似文献   

9.
欧阳敏 《编辑之友》2021,(11):95-104
心态是指人们特定的感觉模式,这种感觉模式具有集体特征,是社会秩序的组成要素,属性为"主观的客观性".出版心态史研究对历史上(主要是晚清民国时期)出版人的感觉模式进行研究,主要有三个维度:心态发生,刺激出版人心态发生的要素主要有时代主题、家族传统、个人兴趣、出版业的薪资待遇等;心态均衡,主要呈现为古籍出版中"怀旧的未来"心态以及"作者型编辑"心态;心态变迁,主要有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两种范式.研究出版心态史,旨在解决出版人的结构—能动性矛盾,即出版人如何在制度化过程中形塑自身的心态构件,以增强自身能动性,更有效地将个人知识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述了孔子的历史地位,分析了勤奋好学的孔子,着重论述了孔子对文献典籍收集与利用,包括他对"六经"典籍的编写和整理。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的孔子语录园主人张济民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我建孔子语录园,就是要传承孔子思想,宣传孔子文化,倡导‘仁'‘礼',为构建和谐社会尽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慎言"观是孔子最核心的语言传播理论,其"慎言不苟"的语言传播理论,是建立在其"名正言顺"的语言哲学基础上的。讷言敏行和谨言慎行是儒家语言传播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孔子一生历尽沧桑之后的经验之谈,更是孔子对于世人的肺腑之言。孔子的"慎言"观对中国古代的语言传播理论影响深远,对后世人们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也有久远的影响。慎言不苟、修辞立诚早已构成中国人的集体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13.
和,是孔子音乐美育思想的标准与核心,以"和"将人、乐、心相沟通,成为孔子音乐美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和"的音乐美育渊源出发,对孔子的音乐美育思想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其现代意义进行了深入探寻,以期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孔子是中国"山水仁性"思想体系的开创者之一。"山水""、松柏""、日月"等也成为孔子"仁性"思想的代表意象。本文在研究了孔子山水意象的基础上,探寻了孔子山水思想与仁性内涵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诗》、《书》、《礼》、《乐》、《易》、《春秋》即为"六经",它们是孔子为教学需要而整理编订的教材,是儒家经典。由于编纂者是孔子,因而,哲学史家、文学史家、教育史家更多的从文化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但如果把孔子"序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的意义仅定性  相似文献   

16.
孔子作《春秋》,孟子和司马迁言之甚详。但孔子作的《春秋》,并非"春秋经",而是"春秋传"——即今以左氏命名的"左传"蓝本。其实,对"春秋经"非孔子作这一点,从唐代刘知几开始,就以"惑经"为名作了初步的证明。  相似文献   

17.
孔子所处的是一个动荡不宁的社会,也是一个"女子与小人难养"的社会,他对当时女子和小人的生存处境格外关注.孔子仁学的目的是让作为统治阶级的君子能够克己修己,为女子和小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成仁环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论语》内容的梳理解读,可看出孔子对"六经"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知而作之、择善而存的档案文献编纂原则,进而了解孔子如何运用"六经"的内容教育弟子,这对当今我国档案事业具有深远影响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郑毅 《今传媒》2011,19(1):62-66
作为曾经"代表封建奴隶制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孔子如今完全恢复为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处在这样一个娱乐化的时代,孔子的形象传播也注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错杂。从备受争议的于丹《论语》心得,到奥运会开幕式上三千儒生齐颂《论语》;从打着圣贤招牌收费不菲的国学班,到有官方背景的大规模祭孔……孔子的形象与功能不断变化并被改造。本文根据对孔子形象的认知与梳理,思考娱乐时代我们为什么需要孔子,以及需要什么样的孔子。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礼乐教育家.他曾向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孔子在周天子失去对各"诸侯国逾制"、"礼崩乐坏"的新旧社会交替、大变革的春秋时代,用自己的一套学说"礼"、"仁"、"中庸"的思想理论,来竭力维护将要崩溃了的封建领主旧的礼乐制度,故"礼"、"仁"、"中庸"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