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电子文件取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文件的取证工作越来越重要,但因电子文件的自身特点使得取证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管理和法律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电子文件取证工作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徐振杰 《北京档案》2010,(11):17-18,24
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子文件证据取证的涵义,探讨了电子文件证据取证的原则、步骤、取证技术,并对已取得的电子文件证据如何进行保护、审查、检验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对相关裁判文书的分析表明,针对微信通信信息的电子取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提取微信通信信息的方法以拍照、截图为主,电子数据检验、鉴定等专业技术方法使用较少;第二,对相关涉案手机采取扣押措施的案件比例较低;第三,对微信通信信息的证据种类归属不清.这透露出办案人员对微信通讯记录所属证据种类的认识存在偏差、取证方法缺乏统一性和严谨性、忽视对取证过程的完整记录及其合法性的证明等问题.对此,在明确“电子数据”内涵与外延之基础上,应重视电子数据关联性的审查,围绕关联性规范电子取证行为;强化程序法治意识,在确保有效取证的同时注重对被追诉人相关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电子文件管理"和"数字取证"是信息技术应用到组织业务管理和个人事务处理以后产生的两个相关学科.本文在两者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共性和差异,并探讨了两者联系.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两个学科的边界区分和学科融合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网络入侵的取证分析及取证系统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的网络安全研究多着眼于入侵防犯,对于入侵后的取证问题研究甚少之情况,集中探讨计算机网络入侵的取证问题,分析电子证据的特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入侵取证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实施步骤、模块划分及特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相关的案例也不断出现。计算机取证被用来解决大量的计算机和网络犯罪,如网络入侵,军事、商业机密信息的窃取,对政府、军队、银行网站的攻击破坏,计算机欺诈,计算机病毒传播等,它已成为政府、军队部门以及商业公司信息安全保证的基本工作。利用具有法律效力的计算机取证方法,使用规范而客观的计算机取证技术,提取和保全合乎法律规程的电子证据。这种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证据,已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证据形式。  相似文献   

7.
观点集锦     
电子文件管理与数字取证电子文件管理和数字取证是信息技术应用到组织业务管理和个人事务处理以后产生的两个相关学科。二者都与数字证据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文件并保全,能够对电子档案的法律证据价值起到很好的维护作用。本文基于可信时间戳服务,结合现有司法审判案例,对电子档案法律证据的取证和验证方案进行了设计,给出了档案机构开展该项工作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9.
董晓瑜  郭研 《大观周刊》2011,(34):53-53
确定证据是否为非法取得的证据是司法实践活动中的要点和难点,对刑事诉讼关于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承担主体应进行单一化的确定利于刑事诉讼程序的有效、合理、迅速地进行。控方应就取证的合法性承担证明责任;辩方有权就侦查中的取证非法提出证据;侦查人员应出庭就程序是否合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医疗信息化和医院无纸化办公的高速发展,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等电子文件、电子数据将成为记录医疗过程的主要载体,并取代纸质病历,给医务工作者和广大患者的利用带来便利。同时,由此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电子病历法律效力和司法取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吉伟国 《大观周刊》2012,(38):58-58
2012年第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改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并于2013年1月1日开始生效,其中将“电子数据”作为了司法证据的一个种类,本文就是浅析电子数据在作为电子证据使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立足于我国的法律环境,参照外国的成熟经验,对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进行了阐述,并对影响电子证据证明力的因素、传闻证据规则与最佳证据规则对电子证据的适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微博记录具有相当的原始档案性.是个人真实意愿的表达,可以作为电子证据使用。最近新民法草案出台,认可了QQ聊天内容、电子邮件等电子数据的证据作用.微博的证据作用显然是无可质疑的  相似文献   

14.
电子数据是开展网络“扫黄打非”工作中认定“涉黄”违法犯罪事实的重要证据,其收集和认定甚至会直接影响“扫黄打非”中案件处理结果.当前,在“扫黄打非”实践中,电子数据的收集、审查和认定存在较多问题,这在“快播案”中得到体现.执法部门在开展网络“扫黄打非”工作时应注意电子数据收集的合法性,需通过鉴真程序保障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和同—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电子文件的特点,就目前关于电子证据类型的若干学说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陈永生 《中国档案》2003,(12):38-39
从现有的针对电子文件法律效力所作的研究来看,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先将电子文件置于“计算机证据”或“电子证据”的麾下,然后对“计算机证据”或“电子证据”的证据效力进行研究,最后用所得结果来对电子文件法律效力作出推论。或者,先将电子文件按照其某一方面所反映出的特点而强行塞入现有的证据类型中,或是将电子文件按照不同表现形式分解为几种现有的证据类型,然后根据这些现有证据法框架下的证据的法律效力对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下结论。诚然,这样一种研究方法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毕竟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相似点甚至相同点,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许晓彤 《档案与建设》2021,(7):14-19,13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电子档案以电子形式作为凭证使用作出了"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的规定.文章以14部对电子证据审查、判断、辨认、鉴真规定较为全面、详尽的法律文件为分析样本,从电子证据应用的视角阐释了"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的具体内涵,解读司法对电子档案凭证价值保障的需求,为单套制背景下电子档案法律效力与证据价值的实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负有公诉和监督双重职能。作为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负有客观公正指控犯罪的职责。强化证据意识,就是要求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做到注意审查侦查机关或部门收集的证据是否客观全面,有无违法取证行为。本文从新刑诉法对证据合法性审查的内容修改、修改对公诉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种修改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增强证据意识,严格审查证据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从3个方面对电子文件证据的法律地位以及电子文件证据的司法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中国电子档案长期保存工作的历程,并从目的性出发加以审视,指出传统备份方式存在的瓶颈,引入电子档案数据保全理念,阐述基于电子凭证效力维护的电子档案长期安全保管模式,以期为档案业务部门开展电子档案长期保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