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州是辽东半岛南部的一座名城,自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来,金州地区的先民们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因此,在金州地区留下了许多古遗址、古墓葬,而且这些古人的遗址、墓葬,又都和金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从金州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论述其与古遗址、古墓葬之关系,相信对研究金州往昔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991年,南京市高淳区在下坝胥溪河的水利建设中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器物中有30余件具有南宋时代特征的金银铤、金饰件及少量典型的元代瓷器。所出土的金银铤皆有戳记铭文,其内容大体可分为5类:表示成色、表示重量、表示地域、表示工匠名或金银铺号、表示用途。其中注明"建康"、"宜兴"等字样的金银铤表明金银铺已开设到京城以外,"出门税"类字样则表明金银已进入宋代国家税收、商品贸易等领域,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金银铤的发现地下坝,推考与胥溪河沿岸著名商业贸易之地银林有关。宋、元两代,银林为过往商旅必经之地,来往船舶停靠,所载货物须盘坝过河,遂成集市,并在此设置银林市以加强管理。下坝窖藏的形成,可能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或至正十五年(1355年)当地发生的战争有关。  相似文献   

3.
1991年,南京市高淳区在下坝胥溪河的水利建设中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器物中有30余件具有南宋时代特征的金银铤、金饰件及少量典型的元代瓷器。所出土的金银铤皆有戳记铭文,其内容大体可分为5类:表示成色、表示重量、表示地域、表示工匠名或金银铺号、表示用途。其中注明"建康"、"宜兴"等字样的金银铤表明金银铺已开设到京城以外,"出门税"类字样则表明金银已进入宋代国家税收、商品贸易等领域,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金银铤的发现地下坝,推考与胥溪河沿岸著名商业贸易之地银林有关。宋、元两代,银林为过往商旅必经之地,来往船舶停靠,所载货物须盘坝过河,遂成集市,并在此设置银林市以加强管理。下坝窖藏的形成,可能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或至正十五年(1355年)当地发生的战争有关。  相似文献   

4.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他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又有所不同,书院是对地方官学中的优秀生员作进一步培养的地方,书院的教师水平和学生质量都远高于府州县学。正如清政府在一篇上谕中所说:“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书院即古候国之学也。居中讲习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佐使,不负教育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各地设置书院的目的是为府州县学中的优秀生员提供进一步深造和入仕的机会。一、清代山东书院概述清代山东书院…  相似文献   

5.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有所不同,“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书院即古侯国之擘也。居中讲习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佐使,不负教育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各地设置书院的目的是为府州县学中的优秀生员提供进一步深造和入仕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任文香 《兰台世界》2013,(19):121-122
<正>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书院之名始于唐中叶贞元年间(785—805)由官方设立的丽正书院和集贤殿书院,勃兴于宋代理学大师自由讲学传播儒学。天下书院千计,而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有著名的四大书院之称,白鹿洞书院则被清人学者王昶誉为"天下书院之首"。一、白鹿洞书院的由来在引得无数骚人墨客流连忘返的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书院的亭台楼榭掩映  相似文献   

7.
清帝颁发退位诏之夕,两位传统士大夫郑孝胥、恽毓鼎枯坐书斋,为之痛哭流涕。是日,郑孝胥"昧爽即起,寝不安席,食不过味",叹息曰:"惟有以遗老终耳!"恽毓鼎则"悲愤交迫,几不聊生","自分永作江湖逸民,不复与闻政事。"  相似文献   

8.
古代的土人宁愿舍弃官学而进入书院学习,是因为书院在当时,实在占有教育上的一个重要位置——既是最高学府,又是一块重要的学术圣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书院的发展史得以证明。(-)过去很多人在研究书院发展史时,提到书院兴起原因,往往都要引来人王应贼的说法:“汉初郡国往往有夫子庙而无校官,且不置博士弟子员。其学士尝课试供养与否,闲不见传记。然请儒以明经教于乡,率从之者数百人辄以名其家……则分书院近之矣。前代康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于学,相与择胜地,立精舍,为群居讲习之所,为政者就褒表之。若岳麓、白鹿洞之类是也…  相似文献   

9.
<正>吉林省敦化市金某向鞍山市档案馆赠送题为"和蔼暖人心怀、历史千秋万代"的锦旗,以表达对市档案馆热情、周到服务的诚挚谢意。金某的已故外祖父李化一,祖籍海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斗争,曾任辽南义勇军独立支队司令,率所部在鞍山、海城地区与日军转战两年之久,失败后  相似文献   

10.
自北魏太和三年(479)至阿骨打劝立金州(115)近七个世纪的时间里,契丹人在阜新地区繁衍、生息,并在这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契丹文化,本文针对此方面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近日,大连市金州新区档案馆编撰的《金州文史补遗》一书由辽海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共分五个部分,即古城旧影、金州记忆、史海拾贝、地方诗咏、附录,共计41万字,192幅图片。该书是在《金县志》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考证,对金州的历史做一些  相似文献   

12.
李琳  张慧 《兰台世界》2014,(2):145-146
自北魏太和三年(479)至阿骨打劝立金州(115)近七个世纪的时间里,契丹人在阜新地区繁衍、生息,并在这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契丹文化,本文针对此方面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王守仁为官多年,战功政绩显赫,但明王朝腐朽的政治局面和靡靡之风盛行的社会风气让王守仁50多岁即告老还乡,开书院、立学说。他总结一生的经历提炼而成以知行合一为代表的哲学思想,极大丰富了宋明理学。  相似文献   

14.
郴州市北湖区档案局在档案资源普查时发现了湖南现存时间最早的书院经济专志——《酃邑梅岗宾兴广额印金传书》,此书刊刻于清同治七年,官刻本,棉纸,共计248页,书宽22厘米,长33厘米,书中字大如清代的小铜钱,十分精美. 梅岗书院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由时任知县麦连倡议,武举朱光贤与文举贾元贞等建成,因院南有梅峰,故命名梅岗书院.是客家人建的书院,供客家子弟读书.  相似文献   

15.
陈尚敏 《档案》2023,(2):22-29
光绪九年(1883年),陕甘总督谭钟麟、甘肃学政陆廷黻在省会兰州创立求古书院,以“专课经解、诗赋”。两年后,在甘州府附郭张掖县置分院,亦即河西讲舍。求古书院为甘肃省省级书院,其招生面向全省。“河西五郡”距离省城较远,影响了上述地区士子到求古书院肄业,因而在其适中之地张掖创建河西讲舍。“河西五郡”是指凉州、甘州、西宁三府和肃州、安西两直隶州。求古书院的创建本就在晚清急剧变革的时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求古书院就被改制了。作为传统教育机构,求古书院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作为省级书院,它在甘肃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自然其历史需要追溯、史实亦需重建。文章就求古书院创建缘起、置立分院以及招生、考课、日常教学与山长选聘诸问题予以考述。  相似文献   

16.
"郡县治,天下治."这句古话深刻揭示了一个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而作为一个县最高领导人之一的县委书记,其水平之高低,品质之优劣,眼光之长短,更关系着一个县经济能否大发展,人民大众的福祉能否久长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书院之设始于唐代,宋代大盛,形成白鹿洞、嵩阳、睢阳、岳麓四大书院,一些著名学者聚徒讲学其间,对儒家经籍阐发、传统学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雍正皇帝特发上谕,命各省督抚于省会设立书院,并各发帑金一千两以资膏火,  相似文献   

18.
书 院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唐朝。清代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记:“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唐代的书院负责校刊书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尚不是教育组织。到了宋代,书院成了讲学的场所,或为公办,或为私办,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 曲阜为推崇孔子而设立的书院,有洙泗书院、尼山书院、春秋书院、石门书院,称为曲阜的“四大书院”。《曲阜县志》记载:“尼山为至圣诞生之地,洙泗乃至圣设教之区,历朝建有书院,并设世官享祀。”《阙里文献考》曰:“书院本为春秋讲学而设”。这四大书院…  相似文献   

19.
<正>《文献通考》现存世最早的刊本为元泰定元年西湖书院刻本,其"乐考十三"有关于"房中乐"的记载:隋高祖尝谓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乐。晖远对日: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则房中之乐也。高祖大悦。然则房中之乐,非无钟磬也。毛苌、侯芭、孙毓皆云有钟磬是已。郑康成、王肃谓房中之乐,弦歌《周南》、《召南》而不用钟磬之节,后夫人之所讽诵以事君子也。陈统日:妇人尚柔,以静为体,不宜用钟。至隋牛弘修乐,采箫统之说而然之……(卷一四○,中华再造善本)中华书局2011年点校本《文献通考》作:  相似文献   

20.
张玉婷 《兰台世界》2020,(2):139-142
由清代提督杨玉科宅邸改建而成的西云书院,清代以来即为滇西著名学堂。该书院初建本是清政府对迤西地区的文教传播手段,后弦歌不辍,培养了不少学者人才;院内教学管理严格有序,具体涉及到人事管理、经费管理、师生交往和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而该书院也作为白族文化的缩影和地区人才培养的平台,见证了清代白族地区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