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华的菩提树>记述了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阿华在好婆的精心呵护下,父母的用心教育下,健康生活、快乐成长的故事.全书不到20万字,分了60节.每节独立成篇,都可以成为一个典型的教育案例.我用了几天的时间才把它读完,它让我记起儿时的美好生活.这部小说的内容还促使我们对当前的教育状况--过重的教育负担、教育的功利性等进行反思.我将自己的点滴体会记述如下,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阿华的牛劲     
“阿华考上东山中学了!”这消息像一阵清风搅动了梅县石坑中学的校园。“我们学校好久没有出过这样的人才了!”“没想到这小子是块料。”……师生们议论纷纷。师生们的惊喜事出有因。读初一、初二时,阿华的表现并不怎么突出,成绩只在中间的位置徘徊。这样一个既不拔尖又不煞尾的人,一般是不会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然而,每每提到阿华,熟悉他的老师和同学都会有一种坚定的看法:这小子很要强,有点牛。有的同学甚至戏言:“别看阿华个子不很高大,但他牛起来的时候,高大的同学都得让他几分。他从不服输的。”有一次,阿华村里的伙伴们与邻村的几个…  相似文献   

3.
阿华的牛劲     
“阿华考上东山中学了!”这消息像一阵清风搅动了梅县石坑中学的校园。“我们学校好久没有出过这样的人才了!”“没想到这小子是块料。”……师生们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4.
阿华受骗记     
“茶杯叮当,椅子乒乓,身体摇晃,心儿震荡,喉咙直嚷,舞步疯狂,所有东西都跟我一样……”刚打过下课铃,就传来了一阵颓废的歌声,一时间,整个教室都沸腾起来了,所有的目光都投向“发声体”——阿华。只见他整个人正随着没有节奏的音乐无规则地晃动,一副很陶醉的样子。  相似文献   

5.
阿华原名王晓华,山东威海人,《威海卫文学》编辑.诗作散见《人民文学》 《诗刊》 《星星》 《山花》等,有诗歌作品入选各种诗歌选本,著有诗集《往事温柔》 《风吹浮世》 《我们的美人时代》 (合集) 《飞天》《诗选刊》等,参加诗刊社第25届青春诗会,获2013年首届中国文成诗歌奖.授奖词说:“她善于将日常的词语与庄严的大词巧妙搭配,像萤火虫和星星的交相辉映,下至微尘,上至神明,都在她的视界之中.她与旧时光反复相遇,在生活中不断自省,宠辱不惊.秋水共长天一色,万物与天地共容,在阿华那里,生活是低处的物质与高处的神灵的相互融合.”[1]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与高蹈的神思相互融合这是她诗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成年礼物     
自从上中学后,阿华就在学校住宿,周末才回家。有一个周末,阿华刚回到家,父亲就对他说:"过两天是你十六岁生日,十六岁已经有资格办身份证,不再是孩子了。我送你一份成年礼物好不好?"父亲好多年没送过礼物给阿华了,阿华高兴得跳了起来,问爸爸送什么礼物,快拿出来看看。  相似文献   

7.
轻松一刻     
观察法考试结束后,数学老师问阿华:“为什么你的答案与你同桌的一模一样呢?”阿华沉着地回答道:“因为我用了您讲的‘观察法’。”  相似文献   

8.
爱之声     
记下生活中的爱吧!它会时刻鞭策你,充实你,使年华发光。——题记(一)高考落榜,使阿华最头痛的是复习费了。阿华想告诉家里,学校要收300元钱才准许复读,但一想到自己的家境,心一阵收缩。难道就这样算了吗?阿华真的不甘心。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了在教育事业上,我满怀热情、我信心十足,我深爱着教书这一职业。在教育教学中,我坚持用真挚的"信心、爱心、耐心"哺育着学子。这是我终生的承诺,又是我一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那个让我们六人相识的下午。阿朱、阿华、阿侯、阿洪、阿聂,还有我,六个人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不自觉地笑了,笑得如此灿烂,青春总是上演着无数个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生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在全校进行了这一教育。这里记述的是我班进行这项教育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12.
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而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问题的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成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这种方式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导下进行。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另一种是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  相似文献   

13.
一分钱     
杨汉光 《湖南教育》2006,(10):41-41
阿明把一枚硬币放在铅笔盒里。课间休息的时候,他发现那枚硬币到了同桌阿华的手里了。阿明大叫:“啊,你偷我的钱!”边叫边扑过去抢夺。 阿明不如阿华力气大,无法把硬币抢回来,他只好去报告班主任李老师。  相似文献   

14.
《伊米德史》是一部记述19世纪60—70年代阿古柏入侵南疆地区历史的维吾尔文著作。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1959年新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虽将它译成汉文,此后它被不断引用,尽管如此,我认为这部著作仍未被充分利用,当有必择其要者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15.
侄女当教师     
刘丽红 《师道》2005,(6):54-54
许多人善于认识别人,却不善于认识自己。我的侄女阿华就是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6.
天凉好个秋     
何君华 《初中生》2011,(11):26-26
“喂,是阿华吗?我是你爸,最近还好吧?”一位老父亲正在给远在北方上大学的儿子打电话。“爸,我很好。”儿子一下就听出了父亲那浑厚的嗓音。  相似文献   

17.
老编:你好,老编热线。 和我做朋友。我很想融入其中一个快 阿华:你好,老编。我生活在 乐的团队,可是我失败了。一个几乎破裂的家庭——爸爸做生意 老编:为什么突然想起要改变自很忙,几乎很少回家;妈妈是个教师,她管我很严格,非常关注我的学习成绩,在她眼里`,我好像就是一台学习的机器。在这个没有温暖的家里,我从小就很自闭,没有什么朋友。 老编:在班里也没有要好的同学吗? 阿华:这个是我现在最痛苦的事情了。班里的同学都很快乐,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只有我,傻傻地呆在教室的角落里,没有伙伴。或许是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  相似文献   

18.
《学记》是记述我国古代教育的第一本专门著作。它是《札记》中的一篇,全文总共一千二百多字。据郭沫若同志的考证,它是战国末期孟轲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学记》总结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教育经验,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思想和方法等各个方面都作了比较完整、系统的阐述。它在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上的贡献在于:①揭示了“教  相似文献   

19.
天凉好个秋     
"喂,是阿华吗?我是你爸,最近还好吧?"一位老父亲正在给远在北方上大学的儿子打电话。"爸,我很好。"儿子一下就听出了父亲那浑厚的嗓音。"刚才看电视,天气预报说你们那里要下大雪了。要注意保暖。北方天气冷,多穿些衣服,不要着凉了。"父亲重复着叮咛。"知道了,爸。我们这里才下了一点小雪,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现在刚进入深秋,南方天  相似文献   

20.
一分钱     
阿明把一枚硬币放在铅笔盒里。课间休息的时候,他发现那枚硬币到了同桌阿华的手里了。阿明大叫:“啊,你偷我的钱!”边叫边扑过去抢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