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文人与文事到文心与文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明清两代9位作家、学者,取个案研究路向,勾勒中国散文从明代"文人之文"向清代"学者之文"类型转换的文学史脉络,陈平原的<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于散文通史与断代史之外,别创新径.从具体对象入手,强调文本细读,突出阅读体味和文学感觉,同时兼顾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结合和互援,尚友古人,知人论世.课堂实录的讲坛文体,不失为书斋著述之外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2.
选取明清两代9位作家、学者,取个案研究路向,勾勒中国散文从明代“文人之文”向清代“学者之文”类型转换的文学史脉络,陈平原的《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于散文通史与断代史之外,别创新径。从具体对象入手,强调文本细读,突出阅读体味和文学感觉,同时兼顾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结合和互援,尚友古人,知人论世。课堂实录的讲坛文体,不失为书斋著述之外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与苏轼贬地山水游记具有不同的艺术风貌,苏文是哲人之文,而柳文则是骚人之文。二者的不同表现在三个方面:寄托与超脱;刻意与随意;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透过柳、苏这类散文的不同艺术风貌,可以窥视唐宋山水游记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嵇康散文成就很高,《与山巨源绝交书》更是他散文中的名作,备受后世学者青睐。笔者将嵇康的两篇书信之文放在一起,解析其内容和写作手法。以此尝试探究作者的内心,分析其文章的独特魅力及其卓然超群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文章之士"与其它士人群体一样热衷于对文道关系的探讨,但其探讨文道关系的重点集中在文的独立性与功用性,意在强调文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者,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是说“语”与“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对立而统一。多年来,我们对“语”与“文”不加区别,以为书面之“文”与口头之“语”完全一致,这是很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7.
郑日奎是清代初年江西文坛上一位比较有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主张是注重资料积累和对资料的分析取舍,沟通资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避实击虚,继承创新.他把散文分为经世之文、名世之文和应世之文三大类.他的经世之文如<漕运揭>、<荆关榷事记>、<西山寺记>等都关注国计民生,"鳃鳃然悯时忧民";<梅墩谈剩>是为人处世、修己治人之道的格言,亦可列入经世之文.其文风质朴平正,雅洁畅达.  相似文献   

8.
在唐宋古文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文道”关系一直是文人学者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因而唐宋文道关系的演变就显得错综复杂。由“道统”、“文统”到“文以明道”,由“文道合一”到“文以载道”,最终发展为“作文害道”。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不仅提出了“道胜文至”、“道以充文”、“重道而不轻文”的文道观,而且扩充了韩愈“道”的范畴,将道分为“圣人之道”与“诞者之道”,赋予“道”崇尚实际、重视实用的新内涵。他强调:“文与道俱”,将文品与人品紧密结合,欧阳修纠正了唐宋古文运动以来“文道关系”的错误倾向,从而摆正了“文”与“道”的关系,欧阳修的“文道观”更是受到了《周易》思想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梁文不仅大盛于宋代,且文章体制规模亦定型于宋代。但两宋上梁文有区别。北宋多应制、范式之作,使用范围十分固定;由于社会政治的巨变,南宋上梁文开始走向个性与抒情。如大词人辛弃疾的《新居上梁文》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他为南宋后期文人提供了一个范式,使上梁文更向着审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仔细剖析了《金瓶梅》中的"应俗之文",指出它们系门客徐渭为其主子兵部尚书(堂上官)胡宗宪所作。小说里之所以有大量的"应俗之文",一方面固然是徐渭作为刀笔吏极擅长此类文字,另一方面也是他出于对自己"代作"的宝爱,使一些因政治、人事等因素而无法收入其抄代集子的作品通过《金瓶梅》而得以留存人间。  相似文献   

11.
许多文人都认为司马相如的《封禅文》是对汉武帝阿谀奉承,张裕钊却以为“不然”。是“讽武帝之封禅”,并指出这些文人的学风不正,没有读懂《封禅文》的本旨。  相似文献   

12.
苏洵在唐宋古代文八大家中颇为特殊,不但功名最薄,官阶最低,传世文间最少,而且杂糅纵横之学,取法纵横之术,挥洒纵横之文,带有鲜明的“纵横”烙印。苏洵文章之所以独树一帜,就因为特色鲜明,自成一格,而突出的特色便是具有纵横之风。  相似文献   

13.
“永嘉学派”是南宋重要的学术流派。“永嘉学派”的形成就是“永嘉文派”的形成。永嘉学者有重“文”的传统,这为“永嘉文派”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永嘉“好文近乎儒”的地域文化传统与南渡文风的流播孕育了“永嘉文派”。永嘉文人明确一致的文艺追求与文论主张使“永嘉文派”得以最终形成。“永嘉文派”的存在与文学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丁娟娟 《考试周刊》2016,(5):14-15,53
作为明遗民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黄宗羲提出了契合时代精神的"风雷之文"诗学思想学说。他认为,"风雷之文"的产生是一种客观规律,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具有特定内涵:创作主体方面,应具备强烈的爱国精神、爱民仁民的高尚道德、匡时救世的精神、敢于创新的勇气、追求真理的毅力、战胜困难的精神等。文本方面,内容上,风雷之文说强调诗人应注重表现真历史、真感情;形式上,风雷之文说推崇诗人因遭遇乱世产生的情感所表现出来的诗歌的奔放、刚烈、直露的阳刚美和悲愤、孤冷、压抑的感伤美的风格。诗歌功能方面,风雷之文说强调诗歌的社会批评功能,尤其突出"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诙谐文为古代散文题材类型之一种,以幽默嘲讽的笔法传达讽谏之意而著称。它具有较强的审美趣味,但讽世功用却不甚明显。南朝时,诙谐文在大幅度骈化的同时,逐渐丧失了讽谕之旨,成为文人卖弄创作技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论六朝骈体书牍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骈体书牍文盛行于六朝,广泛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社会政治活动,以及他们生活中的各种遭际和情感。六朝骈体书牍文具有诗化特征,优秀之作不仅是应用文,也是文学美文。  相似文献   

17.
最早对《说文》引文进行多角度论述的著作始自《通雅》,且《通雅》对《说文》引文的论述得到了后世学者的印证。《通雅》对《说文》引文的研究有四:一是辨析《说文》引文之误;二是训释《说文》引文之词义;三是指明《说文》引文之假借;四是沟通《说文》引文之异文。  相似文献   

18.
陆机的《文赋》与陆云的《与兄平原书》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阐发了当时诗赋审美化的一系列标准,反映了西晋文人的“美文”观念。刘勰是魏晋南北朝“美文”观的集大成者,《文心雕龙·情采》篇把美文分为“形文”、“声文”、“情文”三个层面。这种对美文特征的系统概括与二陆美文观的影响是分不开。“二陆”的“美文”观念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古之学者淡化名利,今之学者有追逐名利的崇名之风;古之学者治学"文无定法",今之学者以论文为主(专著实际上是扩大了的论文);古之学者治学突出"简易"二字,今之学者治学倾向是"增"而不是"删";古之学者治学具有通俗化的特点,今之学者的思想却日益学究化;古之学者治学既重文字也重口语,今之学者的治学活动重书写语言轻口述语言.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世纪后,在西方哲学及文学思想的影响下,“文”与“道”之间的承载关系一度成为文学以至社会发展的阻碍,因此一度成为怀疑、批判、消解的对象,“文以载道”更是被很多人看成文艺思想的槽粕。文学艺术本身追求形式的审美自由,但完全丢弃了对“道”的承载,文学艺术并不能获得得审美的绝对自由。文与道之间的紧张对峙关系应该作为一个历史现象,予以辨证的看待和分析,从而重新构建二者的和谐共处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