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0年高考刚一结束,就爆出了令人震惊的新闻:湖南郴州嘉禾一中考场秩序极其混乱:考生们对答案、传纸条、打手势,监考老师视而不见.广东茂名电白的个别老师、考生和社会上的闲散人员相互串通,利用BP机等通讯工具进行高考作弊.这两起高考舞弊案使"神圣的高考"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
2000年高考刚一结束,就爆出了令人震惊的新闻:湖南郴州嘉禾一中考场秩序极其混乱:考生们对答案、传纸条、打手势,监考老师视而不见.广东茂名电白的个别老师、考生和社会上的闲散人员相互串通,利用BP机等通讯工具进行高考作弊.这两起高考舞弊案使"神圣的高考"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3.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23):12-12
贾树川:大一学子策划高考舞弊案 西北民族大学法律系2003级学生贾树川6月16日从兰州被押解回河南,他被疑为今年河南镇平高考舞弊案的最高策划者。 被贾树川组织参与舞弊案的是一群高二学生,其中一部分通过各渠道获得进人高考考场的资格,负责把试题带出考场。另一批则作为“枪手”负责答题,然后把答案汇总后通过手机发送给场内考生。贾树川本人也在兰州答题,再传给河南。据统计,目前37人涉案,包括贾树川在内,5人被刑拘。 今年另一起严重的高考舞弊案发生在河南濮阳县,与镇平县不同的是,濮阳是多名教师涉案。目前该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县教育局局长和涉案中学校长已被免职。  相似文献   

4.
常读报,新闻一般都是字顺意顺,但有时也会被某些新闻难住,感到在理义上有点违背逻辑。 比如7月11日上海某报上刊登一稿,题为《教育部称严查高考舞弊案——郴州作弊考生可能重考》。从此则新闻的正副题上感到有一点逻辑不顺,既然是考生作弊,按常理当然应重考,甚至可取消考生资格。现在来了个“可能重考”,这种口气与处理方法是否有点让人难以理解呢? 另外一则也是有关这次高考的新闻,消息来源于一家电视台,刊发在7月11日上海某报上,题为《高考语文卷发现两处错——据称不影响考生成绩》,文中援引有关人士的话说:“上述…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中考、高考已经过去了,考生及其家长们最强烈的感受是:可以长长地出口气——终于过去了!  相似文献   

6.
在热点面前不要退让 今年7月10日,湖南嘉禾高考舞弊案被新闻媒体揭露,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7月21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嘉禾高考舞弊案曝光之后》一文,后发制人,社会影响颇大,先后有文摘报等做了较大部分转载。人民日报在全国发行量已经很大,仍有转载是不容易的。 这篇报道,是人民日报驻湖南记者吴兴华根据编辑部的要求采写的。作为编辑,我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嘉禾舞弊案已被众多媒体报道,人民日报记者是否还有足够的报道空间。回答是肯定的。首先是当时案情总况还不清楚,大量的内情报道还没有出现但是马上将出现,只…  相似文献   

7.
良知的缺失     
在嘉禾、电白高考舞弊曝光案中,我对传媒在事件中 充当的角色和行为表示怀疑。 在媒体的介入下,高考舞弊案有了结果:首当其冲的是电白、嘉禾210多名考生被取消高考资格。报道是轰动性的。这是因为传媒在掌握一定事实的情况下,不事先通报有关部门,从而获得了独家新闻。 但是有些疑问让人无法安心:高考前出于正义的举报者要的难道是轰动性的报道,而不是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阻止丑恶的发生,从而赢得一个公正、平等的竞争?被取消高考资格者,难道都是开始就想作弊,而不是“环境”的受害者?在知情的情况下,原本完全可以终止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网络上日前流传一则"四川南充惊现职业高考考生清华北大反复退学牟取奖金"的帖子称:今年高考在万众瞩目中结束了,正当南充考生们焦急地等待高考成绩揭晓之际,一消息震惊了考生们:一名职业高考考生反复从清华、北大退学,以牟取高考奖金。  相似文献   

9.
持记者事先应举报观点者,其推理的前提是当 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廉洁勤政,真心实意抓考场纪律。如果这个前提条件不存在,那么推理就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湖南省嘉禾县高考作弊已是公开的秘密,40%的考生大规模舞弊,郴州市教委的巡视员却称没有发现异常情况。这是因为考生、学校、当地政府已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关部门自身就是作弊的纵容默许者,要指望他们查舞弊,岂不是天方夜谭? 再说,事实上也未必没人举报。有消息披露,广东省教育厅曾接到电白考生举报,遂发文要求防止通讯设备作弊,仅此而已。试想,嘉禾、电白舞弊案,不是被当地…  相似文献   

10.
望子成材     
6月7日,武汉一个高考考点外,家长和亲属们在翘首等待答卷归来的考生。 6月7日至9日的高考牵动了中国613万考生及家长的神经。今年是高考时间提前的第一年,同时也是近年来高考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据了解,从今年起,高考进一步放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的高考刚刚过去。在中国恢复高考25午后,今年的高考非常独特:它正赶上中国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SARS之灾。考期也比以往提前了一个月。 历史上,和这届高考一样特殊的,大约只有1977、1978年的高考。有趣的是,如今时光流转,当年的考生已经做了家长,他们的孩子却是今年的考生。  相似文献   

12.
以考生为主体,设计并实现基于本体的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系统,通过采集考生的成绩排名、专业意向和城市意向,基于本体概念距离和城市经纬度距离等计算得到适合考生意向的院校、专业、匹配率等信息;通过成绩排名和历年专业分数线排名加权得到录取概率;实验证明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2月19日起,全国范围内近20万通过自主招生联考初审的考生将陆续走进各大城市的考点,开始高考之外的另一场规模最大的"小高考",最终获得录取资格的考生,将获得高考成绩5至30分的优惠。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场国内一流高校对各中学"尖子生"的"组团"捕猎。自2003年正式实行自主招生考试,自此变成三大一小的四个"联盟"。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  相似文献   

14.
张桦 《档案时空》2003,(6):28-29
高考档案材料,是高校审查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和凭证,属永久性保存的档案。现在的高考档案分为两种形式: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包括考生的基本特征,体检情况,高考成绩,升学志愿等信息,它偏重于考生在高考阶段的材料;纸质档案包括考生  相似文献   

15.
1997年高考期间,广西陆川县发生大面积舞弊案件,结果500多人考试白考,200多已被录取的学生被取消入学资格,66名有关责任人员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998年全国高等、中专教育自学考试,广州地区共有204名考生被查出有违纪违规行为,夹带、偷看、传递、顶替、旁窥、互抄、带卷走等作弊方式五花八门。1998年高考中,湖北省79名考生因违纪舞弊而被处罚,他们或抢夺邻近考生试卷,或请人代考,或夹带照抄,或在试卷上做  相似文献   

16.
2月19日起,全国范围内近20万通过自主招生联考初审的考生将陆续走进各大城市的考点,开始高考之外的另一场规模最大的“小高考”,最终获得录取资格的考生,将获得高考成绩5至30分的优惠。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场国内一流高校对各中学“尖子生”的“组团”捕猎。  相似文献   

17.
2010年6月26日,南京2010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咨询会上的高考考生和考生家长。在高考生源下降的背景下,未来的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将陷入残酷的竞争中。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一日《北京日报》头版发表的《她教出了高考英语得满分的学生——记执教山区十三年的怀柔县一中英语教师孟雁君》的通讯,是一篇颇有新闻性、又有鲜明主题的引人注目的报道。一九八三年高考,北京市的近五万八千名考生中,有两名考生英语考试成绩获得满分,这两人又同来自怀柔县一中。这件事,在高考阅卷的教师中一时传为美谈。八月七日,《北京晚报》在头版用短消息报道了这一喜  相似文献   

19.
1977年12月,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加上1978年的夏季考生,两季考生共1160万人.冬夏两季,我国共招生录取了40.1万多名大学生.经历当年了高考的学子,不会忘记他们是最富有特色的一代学生,年龄的差异之大、对知识渴求的程度之深,以及自文革结束之后的录取比例达到29∶1,在中国高考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20.
大众媒体参与教育报道,拓展教育领域的信息传播,既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同时也是媒体在竞争态势下争夺"眼球",寻求大众亲和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教育报道中,一年一度的高考是我们必须唱好的重头戏。对此,许多媒体都不惜人力、物力和版面来做高考报道,目的就是为了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赢得读者认可、赢得竞争优势。本文以今年的高考报道为例,对报纸在传播高考信息时如何更好地拓展服务功能作一分析。"非常高考"为媒体打服务牌提供了契机今年的高考,是我国恢复高考二十多年来最特殊的一年,被称之为"非常高考"。这是因为今年高考在时间上首次从7月提前到6月举行,而且考生人数也创下历史之最——全国考生接近600万人,其中浙江考生有26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