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断魂枪》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优秀作品,在这篇作品中渗透着老舍创作中的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老舍先生对民族文化中的精细、含蓄、韵致的美非常欣赏和挚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精细、含蓄、韵致的美正在逐步的消失。老舍先生对这种美的丧失既充满了哀怨又无可奈何。《断魂枪》是为传统文化中这种美的丧失唱的一曲缠绵、哀怨的挽歌。作者试图从《断魂枪》的取材、人物形象、语言等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断魂枪》是老舍颇具代表性的名篇,是老舍对民族传统文化前景的预言,同时对其采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唯美态度,无奈与惋惜的苍凉之情浸染于字里行间。名物词的涵义揭示了老舍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预言,文学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以语音、文字为其能指载体构成两个符号学系统在三度空间中交错: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初动荡的几十年里,就在亿万人振臂高呼"与过去彻底决裂"时,有极少数人站在洪流岸边认真思索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沈从文、老舍就是最为杰出的代表。他们在继承并发扬鲁迅思想启蒙的新文学题旨,着重从文化层面描绘乡土中国这一点上殊途同归。本文试从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长河》和老舍的短篇小说《断魂枪》对上述观点作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4.
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断魂枪》被收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同专题收录的还有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纵观老舍先生的小说创作,我们可看到一个似断实续的基本主题——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反思、批判。老舍先生继承了从鲁迅先生开始的关于"国民性"和"民族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老舍先生的著作很多,但他只对《断魂枪》满怀自信和偏爱。他在选集自序中说:我相信,这个短篇,虽然那么短,或者,要比一部大篇更精彩一些。能够得到老舍先生自己的厚爱,那么它也一定深得读者的厚爱。《断魂枪》,对我,有钩魂摄魄的魅力。他用独具特色的京腔、京调的京味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感的生活画面,表达了  相似文献   

6.
《断魂枪》是老舍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文章如同包子。“馅大皮薄”的才是上品。这《断魂枪》便是这种包子。小说讲的是在帝国主义打开中国大门后,一个没落镖师沙子龙的大徒弟王三胜与一姓孙的老者交手失败,王三胜想借此机会让师傅露点儿真本领,老者也想学沙子龙的绝技“五虎断魂枪”,可沙子龙却一味敷衍,让王三胜和孙老者失望地走了。可在夜深时,沙子龙一气刺下六十四枪后,想着当年的威风,笑道:“不传!不传!”小说最重要的便是人物。《断魂枪》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三个主要人物:王三胜、孙老者、沙子龙。着墨虽…  相似文献   

7.
《断魂枪》被誉为最具“老舍特色”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框架很明朗,表现为三个人物和一件事,矛盾的焦点最终集中到五虎断魂枪“传”与“不传”的问题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经历如下四个环节的探究:明确文章的矛盾冲突的焦点所在,探究矛盾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探讨小说的作者意义,针对文本提出引申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作家严歌苓的短篇小说《橙血》讲述的是20世纪初美国一个橙园女主人玛丽和她的中国仆人阿贤之间的故事。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断魂枪》讲述了一个曾威震西北武林的镖师沙子龙在西方列强入侵后逐渐走向没落。《橙血》与《断魂枪》的情节不同,然而二者都对东西方文化冲突背后的优越感做了深刻地揭示,这种揭示将引导当代读者对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出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文本细读的方法,对老舍短篇小说方面的代表作《断魂枪》,展开以人物形象内涵为聚焦点的深入全面的分析,并据此揭示这一作品是如何在一定的角度上突破短篇小说“横截面”的形式常规,而实现了长篇小说“纵剖面”式的丰富、厚重的艺术表现效应。  相似文献   

10.
沙子龙是老舍短篇小说《断魂枪》的主人公,小说通过叙述一位武林镖师江湖生涯的中断,暗含了一种悲怆的人生际遇,无情的时代更迭使得陷落于时间进程中的“人”,正经历着一种无可逃脱的悲剧性生命体验。本文从老舍创作特点出发,通过对沙子龙悲剧身份的定位,对其悲剧精神进行了分析,以期寻找老舍在悲剧写作方面体现出的市民文化精神本质的揭示与守望。  相似文献   

11.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不属于夏衍《上海屋檐下》的形象是A.杨彩玉B.李陵碑C.施小宝D.金素痕2.下列通过长辈对晚辈的“窥房”来表现人物心理畸变的小说是A.吴组缃《竹山房》B.老舍《断魂枪》C.张爱玲《金锁记》D.郁达夫《沉沦》3.下列主人公以“拾破烂”谋生的小说是A.许地山《春桃》B.老舍《断魂枪》C.萧红《小城三月》D.废名《桃园》4.被观众誉为…  相似文献   

12.
李娜 《语文天地》2015,(1):18-19
《断魂枪》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老舍写得很精彩的短篇小说,小说讲的是三个拳师的故事:一个是沙子龙,保守愚顽,会六十四路断魂枪,威震西北,没遇见过敌手;一个是沙子龙的大徒弟王三胜,鲁莽气盛,一身武艺,只能去摆场子、混日子;一个是孙长者,武林名家深藏不露,刚直锐进。三个人物性格各异,反差极强,练武之人给人印象...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的百年文学长河中,老舍、巴金和茅盾一起铸就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其中,老舍先生对现代长篇小说文体风格的成熟作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与此同时,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也留下了一些值得品味的杰作,如《月牙儿》和《断魂枪》等,这些作品,虽篇幅短小,但内涵丰富,艺术精湛,堪称经典。其中《月牙儿》更是集中代表了老舍短篇小说所达到的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老舍 ,我们会马上想到战火硝烟、激情滚沸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笑里含着泪的《二马》、《老张的哲学》 ,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并因之遭到攻击的影射性科幻小说《猫城记》 ,对旧中国女性悲惨命运深度揭示的《月牙》 ,还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人无法逾越的惊魂之作《骆驼祥子》、《断魂枪》 ,以及中国话剧的一个制高点《茶馆》……老舍的幽默、老舍的讽刺、老舍的平实亲切的京话、老舍笔下的老北京城、老舍对国民浸着泪的爱与关怀……都深深地烙印在中国文学绵延曲折数千年的长廊上。《济南的冬天》是老舍有代表性的优秀散文之一 ,要…  相似文献   

15.
对于老舍优秀短篇《断魂枪》的创伤意图,历来论都认为是所谓“保守”思想的批判,然而,无论是直接解读本,还是去叩问作家的心理背景,我们所能读到的都是一曲对没落武合资化的深情挽歌。  相似文献   

16.
老舍创作的短篇小说<断魂枪>,无论在艺术构思的精度和思想挖掘的深度方面,还是在语言运用的纯熟度方面都已经达到了极致,在老舍毕生创作的短篇小说中,堪称扛鼎之作.<断魂枪>作为一篇武侠小说,涵盖了武侠小说的基本元素.小说展示了中国武侠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武学终极追求.武学是一种修行、一种领悟,追求的是一种人生境界,这种境界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体认与参悟.  相似文献   

17.
《断魂枪》作为老舍优秀短篇小说的代表,它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在西方列强大举入侵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武术及镖师走向没落及无法逆转的悲剧。社会形态的转变为人的转变提供了足够的理由和充足的可能。作者透过人物之间和人物内心的激烈冲突所体现出来的主题意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听过张玉新老师执教的三节语文课:《断魂枪》《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这三节课可以用九个字概括:明学情,抓细处,显本质。明学情体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抓细处表现出教学过程的精细性,显本质体现了授课者的教学理念。一、教学的针对性教学针对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在讲《断魂枪》时,张老师采取课前调查问卷的形  相似文献   

19.
《断魂枪》反映了新旧时代交迭时期中国社会价值体系混乱而又无力整合或重构的尴尬状态。形式是其拥有丰富内涵的重要因素之一,老舍通过内结构的精心构思和不定点的安排,使文本具有了阐释的多元性,其形式也因此达到了高度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20.
《断魂枪》一课语言简洁晓畅、主题意蕴丰厚,教学时,从学生最想知道的、最想解决的问题——“沙子龙为何不传枪术”开始,将教学重点分为三个层次:性格特征、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认识“沙子龙是怎样的一个人”,进而探讨“老舍为什么写这样一个人”。反思教学的得与失,才能让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