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从文本功能及翻译的目的论出发,在实用文体翻译中,应根据文体特征和功能采取异功能的策略,注重实用文体信息与功能的传递。在翻译实践中常采用改写或仿译等方法,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翻译及其翻译标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跨文化互动的研究。“杰罗姆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强调词与词的对应翻译;“贺拉斯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其“顾客”,强调协商是翻译过程的核心概念;“斯库勒马切尔模式”主张“异味”翻译,强调为读者保留原文风采。而一般翻译标准则强调“忠实”与“通顺”。在翻译教学与实践中,译文必须体现原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内容和语言应该忠实于原文;同时译文还必须满足读者易于阅读理解和欣赏的需求,在其翻译技巧或方法的应用上不拘泥某一种固定模式,而要考虑到其变通性。  相似文献   

3.
在诸多翻译理论中,“忠实”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但是“忠实”的程度并未有具体标准.完全“忠实”原文是理想化的,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改译是必然的.而功能翻译论提出“忠实程度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意味着“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该文将以黄果树瀑布景点英译为例来在考察翻译中译文和原文的“求同”与“存异”同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力 《教学研究(河北)》2006,29(2):149-151,154
从翻译的目的、过程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文体对翻译的制约作用,指出译文质量受到对原文文体把握程度的影响,对原文文体的分析与理解是忠实、通顺、流畅地再现原文的内容与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力 《教学研究》2006,(2):149-151,154
从翻译的目的、过程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文体对翻译的制约作用,指出译文质量受到对原文文体把握程度的影响,对原文文体的分析与理解是忠实、通顺、流畅地再现原文的内容与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作者针对汉译英初学者容易忽视原文理解的问题,结合雅各布森提出的“语内翻译”概念,在总结翻译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在汉译英教学中,强调“精析原文词句义”和“明晰重组原文结构”的语内译方法对于引导学生做好原文理解,为译文产出做好准备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论认为原文文本的目的在于“提供信息”,以便译者可以更好的创造交际环境和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需求,更加有效地实现译文的功能,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与“对等”理论中所强调的原文完全忠实译文不一样。在目的论下,译语文达到交际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8.
王忱  杨玉晨  王畅 《考试周刊》2015,(23):79-80
翻译的步骤包括原文理解、表达和校核。本文根据中文课程描述的语篇分析探讨其英译的过程,在语篇分析中,通过对中文课程描述的句法和词法进行研究,发现其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探讨课程描述英译的步骤。本文的目的在于强调文体模式对翻译的影响,即通过关注原文理解和翻译步骤的严格实施进行翻译,而不仅仅局限于探究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9.
对托马斯·胡德(ThomasHood)的《缝衣曲》(SongoftheShirt)在近代中国的三个译本作比较分析,可以勾画出近代英诗汉译的变化轨迹。从翻译目的来看,马君武强调“新文明之输入”、胡适“不作无关世道之文章”,而刘半农则关注原诗“刻画贫女心理之周至”,体现了近代译者从注重原文社会效果到原文艺术特色的变化;而从翻译方法来看,“豪杰译”到“直译”的变化则体现了近代译者对原作的逐渐尊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传统翻译教学的局限性提出了。劝能。翻译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以德国学者的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摆脱了传统“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将翻译纳入跨文化交际的范畴.以谊模式为导向的翻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翻译的过程中注重译文功能以及目标读者的接受能力,而非单纯的原文文本.  相似文献   

11.
石静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3):98-100
文章从应用文中的三种文体:科技文献、旅游资料、广告入手,阐述应用文翻译中需注意的文体因素,指出译者在翻译时,应注意不同文体的功能,熟悉其特征,在英汉互译中使译文的文体与原文文体相应,并再现原文的语言风采。  相似文献   

12.
翻译之所以有这么多流派存在是因为翻译目的的不同而产生。以文本目的为翻译最高准则的目的论是功能派的主要理论。其强调译文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本文以“目的决定翻译策略”为主线,分析了目的层次性及目的对策略选择的影响,最后得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并不是自由无度,而是受“忠诚”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就功能文体而言,涉外经济合同英语属于法律英语的范畴,使用的是“法言法语”。在翻译涉外经济合同时要“文随其体”,考虑合同自身的特点,从语篇、句法、词汇等层面依据涉外经济合同的文体特征进行汉英翻译,尽可能使译文与原文具有功能对等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阐释学是一种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科学。阐释学理论关于“理解历史性”、“效果历史”、“视野融合”的论述强调了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特殊文本,世博标语大多以中英文双语的形式出现,以实现其传达信息、指导读者行为的目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流派以目的论为核心,强调文本和翻译的功能,其理论对世博标语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以此解读上海世博会主题标语的翻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翻译标准多元化使译者翻译时具有多样选择的可能性,但这并不代表翻译无标准或译者可以任意选择翻译标准..在“笔译基础”课程考试中,评价译文的标准是给定的,即要综合考虑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的内容、目的、功能和文体风格.这要求译者应从言内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方面来考虑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如果改译甚至胡译或者乱译都将被处以“低分”的惩罚.因此,翻译标准在理论上是多元的,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却是唯一而确定的.  相似文献   

17.
功能翻译理论与旅游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将译者从"忠实"于原文的樊篱中解放出来。它强调的是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更加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译文和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文章运用功能翻译理论的有关原理探讨了其在旅游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姜琳琳 《文教资料》2009,(27):49-50
好的译文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而且要在最大限度上再现原文的风格特点.本文通过实例详解.指出应用文体翻译必须分析原文的文体特点,采用适当的文体语言和翻译方法,以达到再现风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功能翻译理论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扬弃与发展,它突破了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的"等值论"的束缚,在译界掀起了一场革命,在指导翻译实践特别是应用型文体翻译实践有着传统理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功能翻译理论过分强调原文发起者、译文读者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极易导致过于激进的翻译方法。尽管如此,它在翻译发展史上的光辉灿烂的一笔是永不磨灭的。  相似文献   

20.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功能翻译理论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扬弃与发展.它突破了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的"等值论"的束缚,在译界掀起了一场革命,在指导翻译实践特别是应用型文体翻译实践有着传统理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功能翻译理论过分强调原文发起者、译文读者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极易导致过于激进的翻译方法.尽管如此,它在翻译发展史上的光辉灿烂的一笔是永不磨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