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庄子论“道”,主张“道法自然”,强调任顺自然。由此生发出了庄子以自然之美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庄子将“道法自然”作为审美的最高原则,强调“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将自然率真之美推为极致;倡导“无以人灭天”,反对任何对自然的矫饰乃至损坏。庄子“道法自然”的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审美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主要探讨庄子的审美境界,庄子审美的最高境界也是他的“道”的最高境界。庄子的审美境界是以“无为”思想为核心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庄子审美境界的美在极处,美在天然以及美在自由的特点。庄子哲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他审美的最高境界,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认为达到这个审美境界的途径就是进行审美感受,即进行“心斋”、“坐忘”、“物化”,然后获得最大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3.
庄子美学的泛“自然”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对庄子美学中的自然观多有所觉识 ,但显得零碎、不系统 ,而且也很少以知识学的方式去整理它。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尝试 ,认为庄子美学在审美对象、审美形态、美学精神上都存在着泛“自然”倾向 ,而这种泛“自然”倾向又与他的“道”分不开  相似文献   

4.
庄子美学强调审美主体与客观自然融合,从有限中把握无限的天地“大”。柏拉图美学主张审美主体脱离客观自然,在纯粹的超现实境界中实现审美观照。他们的美学观的差异反应了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质,并与他们的阶级立场有关,其影响导致了中国和西方审美方式的不同。但是,他们对于超现实的审美理想的强调,却又共同地把握了人类审美活动超越观实的本质,开启了中国和西方美学、艺术的“诗心”。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文艺观深受庄子审美思想的影响。苏轼主张的文艺创作要“随物赋形”、“胸有成竹”、“不能不为之为工”等观点,主要都来源于庄子的“原天地之美”、“顺物自然”思想。  相似文献   

6.
“自然率真”是庄子审美思想的神髓,也是苏轼文艺观的核心。通过对庄子关学思想与苏轼文艺观的比照与分析,由“原天地之关”与“随物赋形”,“法天贵真”与“天工与清新”,“万物与我为一”与“身与竹化”,“技道相通”与“技道两进”几方面深入探讨,不难发现苏轼文艺观对庄子“自然率真”审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魏晋自然审美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是中华自然审美史上的重要阶段,其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纵游山水风尚将庄子逍遥游自然审美思想转化为现实;在直接欣赏自然基础上发展出自然审美三大拓展形态———园林、以物喻人和山水艺术;在审美观念层面,提出“物感”说这一立足于自然审美的艺术本体论。  相似文献   

8.
庄子对“天人合一”思想的阐发包含独特的思考和视角。庄子所谓“天”有两层意义 ,一是指“自然之天”的自然界 ,另一层则是具有形而上的价值意味的“自然而然”的境况。庄子反对将“天”与“人”割裂开来 ,认为人的一切皆得之于天地自然。“天地者 ,万物之父母也 ,合则成体 ,散则成始” (《庄子·达生》 ,以下引《庄子》只注篇名 )。因而人类对于自然界应该采取一种恭敬的态度 ,不可恣意妄为 ,任何作为都是对大自然的破坏。庄子主张以“道”观物 ,反对以“己”观物。从人的角度来看 ,人与万物是不同的 ,比物要高贵得多 ;但从天地宇宙这个角…  相似文献   

9.
《庄子》一书是庄子思想的灵魂,严格意义上,它并不是一本美学论著,但是从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深刻的美学思想,庄子通过对个体生命体道之心的抒写,提出了修道的途径,这也就通向了审美。它要求审美主体的人于内要加强内心修养笃守虚静,于外要无为,遵循自然社会规律,超脱世俗功利,只有这样才能入道的自由境界,才能“逍遥”而“以游无穷”,在审美世界里遨游。  相似文献   

10.
庄子、康德的审美无功利论均具有开创性。其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 ,着眼于对审美主体心理的分析 ,并且重视从审美态度和审美情感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二者的差别在于 ,庄子的理论出发点是其人生哲学 ,而康德的理论出发点是其“批判哲学”;庄子认为审美主客体是相融的、“物我同一”;而康德认为审美主客体是彼此分立和对立的 ;这种主客意识的不同导致了二者理论的彻底与不彻底之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