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职业网坛名宿约翰·麦肯罗今年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季。在美国网球公开赛激战正酣之际,美国网球协会主席朱迪·莱弗林宣布,任命麦肯罗出任美国戴维斯杯网球队的队长。过去以“坏孩子”闻名网坛的麦肯罗终于成熟了,实现了多年来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据《纽约时报》日前报道,一位财雄势大的房地产商多纳迪·楚帕开出了100万美元的高价,欲邀请前世界排名第一的麦肯罗与目前在女子网坛炙手可热的“并蒂黑莲”威廉姆斯姐妹上演一场精彩的“性别大战”。 现年41岁的麦肯罗曾是男子网坛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他那炉火纯青的球技和火爆的脾气同样引人注目,为他赢得了“坏孩子”的绰号,他目前担任美国戴维斯杯和奥运代表队的教练。楚帕这次给他挑选的对手,可能是威廉姆斯姐妹中的大姐维纳斯或是小妹塞雷娜,前者是新鲜出炉的温布尔顿公开赛冠军,而后者则为去年美国公开赛冠军。如果双…  相似文献   

3.
甜点     
《网球》2010,(4):19-19
麦肯罗网球学校 “我最近正在考虑办一所网球学校。校址暂定距离纽约25公里车程的兰德岛上。我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有号召力的校长。”麦肯罗认为,在美国,网球运动的热度比当年比约‘伯格、康纳斯时代差很多,他希望做些事情改变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网球发展史上,约翰·麦肯罗可谓"臭名昭彰".谁也没有象他这样受到舆论界的一致强烈抨击.他似乎是个缺乏教养的坏孩子,在众日睽睽之下,在电视摄像机的镜头前,动辄便对裁判暴跳如雷.而且,似乎这个毛病今生今世已无法改掉,就在今年六月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上,他又一次辱骂裁判.结果,自然还是被取消比赛资格并课以罚款.然而,谁也不能否认,麦肯罗是一位出色的网球手,是一位天才的运动员,而且是继博格之后世界网坛上的又一代球王.家庭约翰·麦肯罗,美国藉,血统属爱尔兰,而他的出生地点却在西德.1959年2月16日,约翰·麦肯罗降生在西德维斯巴登市.约翰是这个家庭中的长子.不久之后,在军队中服役的父亲退役了,把家安在纽约附近.老麦肯罗不失时机地进入大学攻读法律,终于拿到大学文凭,成为华尔街的一名律师.  相似文献   

5.
图片报道     
其他小朋友都在卖力地唱歌,罗迪克却在老师的眼皮底下紧闭嘴巴。是坏孩子上音乐课走神了吗?千万不要错怪他!注意小朋友衣服上的标识,原来他是在参加“罗迪克慈善周末”的活动。同来献爱心的还有考瑞尔、小麦肯罗以及罗迪克的教练吉尔伯特等人。  相似文献   

6.
美国网球名宿约翰·麦肯罗最近可谓事事不顺心,先是由他首度担任队长的美国戴维斯杯代表队由于得不到大腕球星桑普拉斯、阿加西的支持,在半决赛中惨败在西班牙队拍下,令麦肯罗上任伊始许下的夺冠诺言化为泡影,他本人的帅位亦摇摇欲坠。“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是,他在芝加哥参加一项 ATP元老级巡回赛期间,因发脾气而甩出的饮料瓶恰好砸在一个坐在观众席上的小孩子头上,虽然未酿成严重后果,却令麦肯罗的声誉大受损伤。 这场元老级巡回赛在麦肯罗与本霍斯之间进行,麦肯罗以6:2轻松赢下第一盘后,在第二盘遇到了麻烦,当时他正…  相似文献   

7.
在职业赛场,双打现在不太受赞助商青睐,双打赛场那空旷的看台肯定让生意人失望。这是一幕悲剧,也更令人想起名宿“坏孩子”麦肯罗。不管他身上有何种争议,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赞赏和尊敬的——他同时是单打和双打的世界第一。这可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再看看过去那些伟大的名字,拉沃尔、科特……他们也都是伟大的双打球员。  相似文献   

8.
金童阿加西和玉女情故事演变成劳燕分飞的结局,让无数热爱他们的球迷、影迷扼腕叹息。事实上,在竞争白热化的世界网坛,他们无言的结局只是众多悲剧爱情故事之一。许多顶级的国际巨星,如瑞典球王博格、“坏孩子”麦肯罗和球后埃弗特,他们的爱情和婚姻都是由于不堪忍受外界巨大的压力,最终以分手或离婚收场。两年前,阿加西和年长他五岁的波姬·小丝在加利福尼亚州包下十二间豪华小木屋庆祝婚礼,并在四星级酒店大宴宾客,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新闻。波姬·小丝和阿加西举行婚礼的教学,坐落于加州历史最悠久的德蒙梭高尔夫球场内.“我们选…  相似文献   

9.
我在《如何 组织网球 比赛》一文中,经常提到三级罚分制。有时大家也常听到某某网球选手受到多少多少美元的罚款。对网球感兴趣的同志都知道网球场上的“坏孩子”麦肯罗经常受到罚款的处罚。罚款实际上是对运动员违反行为准则的一种经济处罚;而三级罚分制  相似文献   

10.
田野 《网球天地》2014,(10):40-41
约翰·麦肯罗,1959年2月16日出生在当时联邦德国威斯巴登美国驻德国空军基地,父亲老麦肯罗是当时的驻德美军。在麦肯罗出生后的第二年,老麦肯罗带着全家回国,居住在纽约皇后区的道格拉斯敦,在这里麦肯罗度过了他的整个少年时期。  相似文献   

11.
译者前言:伊万·伦德尔,25岁,捷克斯洛伐克人.1985年他击败美国人约翰·麦肯罗,登上了世界网坛第一号职业选手的宝座.1980年,他作为主力队员为捷克斯洛伐克队夺得戴维斯杯.在大满贯系列网球大赛(法国、温布尔顿、美国、澳大利亚锦标赛)中他两次战胜麦肯罗夺得冠军.在美国精英网球赛中,他曾三次夺魁,最近一次是今年元月在纽约战胜德国人鲍里斯·贝克尔获冠军.至今伦德尔一共获得奖金9,046,688美元.现在他住在美国.最近联邦德国《明镜》周刊记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采访了这位世界新球王,摘要如下.贝克尔的不足与优势记者:伦德尔先生,鲍里斯·贝克尔不仅希望成为联邦德国新的民族英雄,而且还想成为世界网坛一号人物.遗憾的是,您挡住了他前进的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出席在白金汉宫举行的一项王室聚会,美国名宿麦肯罗特地准备了假发和头带.他希望能借助这套装扮,使自己看上去和当年驰骋沙场时一样威风。他说:“我希望自己在白金汉宫献技时,能够重现三十年前的风采。或许我已经老得跑不动了.但我还是希望自己的外形能够勾起往昔的美好回忆。”麦肯罗期望时光倒流  相似文献   

13.
曾经执教过乔丹的道格·科林斯,1995年开始执掌活塞队帅印。他雄心勃勃地想复兴一度开创时代先河的“坏孩子精神”,试图打造出又一支团队铁军,但没有成功“坏孩子”似乎只属于1989、1990年连续两次拿到总冠军的光辉一代,科林斯希望的格兰特·希尔和休斯顿都没没成为球队的强力领袖。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评选一位在赛场上“发泄私愤”而臭名昭著的ATP选手的话,那美国选手杰夫·塔兰戈必定是热门人选。由于他那有些“传奇”色彩的火爆脾气,他被许多网球评论员称为“后期的麦肯罗”。 塔兰戈是赛场上接受处罚次数最多的选手之一。尽管ATP组织不太情愿把他的“劣迹”一五一十地公之于众,他在 1990—1999年期间交纳罚金已超过2.35万美元的事实还是被广为流传。他的“优秀事迹”包括:出言不逊、乱打球、摔球拍、退出比赛等。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职业网坛只有3名选手:麦肯罗、伊万尼塞维奇、阿加西被处罚的次数可…  相似文献   

15.
阿紫 《篮球》1999,(15)
克里斯·韦伯(1993年,魔术队选中) 由于嚣张的个性,韦伯被列为NBA的“坏孩子”之列。但是“坏孩子”的球技是有目共睹的。当他被魔术队选中时,他满以为可以和大名鼎鼎的奥尼尔同场作战,未料魔术深恐负担他的高额身价,将他换到了金州勇士队,他与勇士签下了15年7400万美元的合同。在他的第一个NBA赛季中,虽然后卫哈德威因伤缺阵,勇士队仍取得了50胜的战  相似文献   

16.
闲言碎语     
“记得一场戴维斯杯青少年组比赛中,我们互吐口水,我停下来说:‘嗨,我们都是美国队的,我们不是朋友吗?”’——麦肯罗麦肯罗如此回忆比尔·斯坎伦。后者近日出版了一本名为《麦肯罗的坏消息》的新书,书中回忆了他和麦肯罗的恩恩怨怨,斯坎伦否认了口水事件,说自己甚至从未参加过戴维斯杯青少年组比赛。  相似文献   

17.
大凡世界上的各类天才都有些怪癖,这也许就是人们常为这类人开脱的遁词——“个性”所致的缘故吧本文的主人公就是这类的天才,不过,他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世界网坛称之为“网坛恶魔”、“没有笑脸的暴君”.比赛时,他控制球的能力很强但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发怒时,象罗马粗糙的人面雕像,五官挪位,而平素在朋友中却温文尔雅.他就是约翰·麦肯罗,美国网球锦标赛和温布尔顿大赛的庞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皮特·弗莱明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好的双打组合,就是约翰·麦肯罗和他的搭档。这话也可以被理解为是弗莱明对自己的一种恭维,因为在麦肯罗夺得绝大多数双打冠军的时候,站在他身边的人就是弗莱明。如果说麦肯罗和弗莱明是上世纪80年代最具统治力的男双组合,进入90年代,一对来自澳洲的“兄弟”则传承了他们的霸业。伍德布里奇和伍德福德与麦肯罗颇有渊源,可以说这对组合是被麦肯罗促成。他们“统治”男双赛场的时间更长,地位更稳固,而且至少在冠军数量上超越了所有前辈。我们现在怀念双伍兄弟十年前的辉煌经历,也许就如同十年后想起费德勒今天的光荣岁月。他们不会在网坛史册中拥有和费德勒同等的地位,但他们在双打赛场上同样达到了成绩前无古人,比赛内容也许后无来者的高度: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双打选手开始依靠大力发球或底线强抽“简单”地赢得比赛,像双伍那样,将双打变成精巧艺术的“求道者”已经濒临绝迹。  相似文献   

19.
曾叱咤网坛的美国名将麦肯罗最近比较烦,头发也只剩下从前的一半了。原来,麦肯罗在纽约自己开办的画馆已有两年多时间没有收入了,严重的亏损状态令他焦头烂额。有些谢顶的他只好作起毛发再生剂的广告来,“由于我得过脑震荡,所以我头发这样少,开始我并不在意,后来我时常照镜  相似文献   

20.
是坚韧而非丑陋 14年后,坏孩子杀回来了! 14年前,以托马斯、杜马斯、马洪、兰比尔为首的“坏孩子军团”在底特律打出NBA最为“狰狞”的一片天地。而14年后,以两个华莱士为首的“坏孩子二代”用难看透顶的防守再次打出响亮的名头,以4比2击败了东部头羊步行者队,继1990年之后再次杀入NBA总决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