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治理大学校园贫困、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理念.针对当前贫困生存在的思想心理问题,高校应走出误区,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关怀、精神关怀以及能力关怀,建构起贫困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其成长和发展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精神关怀是对生命的关注和尊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精神关怀切实关注高校贫困生的精神世界,正确引导贫困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能有效促进贫困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贫困生关怀工作存在重视经济资助,忽视精神关怀等问题,导致高校贫困生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精神关怀,要全面把握关怀的具体内容,探索实施关怀的具体途径,实现贫困生健康、自由、和谐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治理大学校园贫困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生是大学校园里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经济、心理、能力上多重贫困的困扰,人文关怀是治理大学校园贫困、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理念。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需要走出认识误区,构建起经济关怀、精神关怀、学业关怀和能力关怀四位一体的立体型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迫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我们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心理扶贫,更需要心灵关怀。本文在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现行模式的基础上,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缺失问题与关怀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贫困生问题近年来已日益凸显。在强调经济救助的同时,其思想及心理健康状况也应引起重视。贫困生群体存在着诸多抑郁、自卑、焦虑、封闭、苦闷等心理缺失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成就动机、人际交往、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甚至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应加强对贫困生的政策关怀和社会关怀,重视心理关怀、情境关怀和文化关怀,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贫困”,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关怀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内在的伦理意蕴和价值尺度。在实际工作中,施助者的实用功利思想和工具理性价值取向明显,往往重视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重视共性问题忽视个体差异,重视经济资助忽视精神抚慰,重视制度规范忽视情感需求,导致贫困生资助功能窄化、人文关怀缺失。高校及有关部门应将人文关怀作为贫困生资助的核心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文关怀与制度规范、资助形式与资助内容、资助过程与思想教育等的关系,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关怀、精神关怀、学业关怀和能力关怀,努力构建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黄洁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6):103-105
随着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大部分贫困生都能享受到相应的经济资助,但同时在贫困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文章分别从个人、家庭、高校和社会方面分析造成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高校要通过加强对贫困生心理关怀、宣传感恩文化、打造感恩教育平台、改善贫困生资助工作、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来促进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9.
增强高校贫困生精神扶助的效果需要加强人文关怀。加强人文关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本质,同时是解决高校贫困生精神扶助问题的现实要求。在现实中,人文关怀可以通过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增加情感投入;建立贫困生社团,增加其归属感;提供技能、心理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构建温馨环境,营造和谐氛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其自信心和责任感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的一个特殊群体,必须正确认识加强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贫困生工作中应改变重经济扶持轻人文关怀、重学业关心轻就业指导、重心理疏导轻思想教育、重学校扶助轻社会参与等一些片面认识和做法;加强高校贫困生工作必须做到"四个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高校贫困生援助体系是高等教育公平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高校在解决大学生贫困问题时,除了在经济物质保障方面关怀外,更应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贫困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和心理环境,实现援助主体与援助途径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的"贫困"并不只是表现于物质和经济方面,同时也集中反映在精神和心理层面.在帮助贫困生切实解决经济贫困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关注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深入剖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求帮助高校贫困生实现心理脱贫的有效策略,是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白露 《考试周刊》2011,(25):201-202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多。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高校,都在贫困生资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呈现出重视经济资助、忽视精神抚慰,重视制度规范、忽视情感需求的问题,导致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人文关怀缺失。本文认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应该从人文关怀入手,以关怀学生精神家园为基础,以培养建设学生自信自强为资助目标,促进贫困生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构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紧迫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因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迫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我们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心理挟贫,更需要心灵关怀。本文在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经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分析目前高校在资助贫困生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优化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帮助高校贫困生在经济、心理和精神三方面脱贫.  相似文献   

16.
分析目前高校在资助贫困生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优化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帮助高校贫困生在经济、心理和精神三方面脱贫。  相似文献   

17.
梁阳 《文教资料》2013,(12):122-123
本文阐述了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分析了人文关怀理念对高校贫困生激励管理的启示,建立了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资助、心理援助、成才帮扶、就业援助和帮扶的一整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18.
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贫困生实施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内在要求。高校应当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新理念,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关怀、精神关怀、学业关怀和能力关怀,构建起贫困生人丈关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安徽省十所高校贫困生的家庭、资助、心理情况、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针对社会、高校、家庭、贫困生自身四个层面反映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应通过搭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社会平台、健全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教育机制、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高校贫困生自我教育能力等综合措施促进高校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对高校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工作日趋完善,但是相比之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发展滞后。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导致目前高校贫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如何将人文关怀融入到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