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项链》入选中学或大学的语文教材已经许多年了,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总是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其中的主要人物身上,对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即次要人物则很少提及,事实上,《项链》这篇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他们是作者莫泊桑精心安排的角色,是小说主要人物的非常重要的陪衬,他们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命运的变化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
一、学习要点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特别是用次要人物陪衬主要人物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剪裁,结构紧凑,过渡自然的章法。二、训练与自测 (一)填空: 1、本文访问的主要对象是董昆,写的主要事情是他打豹事迹,而文章题目不用《访问打豹英雄董昆》,却以《猎户》为题,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3.
小说《项链》人选中学或大学的语文教材已经许多年了,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总是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其中的主要人物身上,对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即次要人物则很少提及,事实上,《项链》这篇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他们是作者莫泊桑精心安排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长生殿》中的次要人物具有爱情叙事和政治叙事双重功用。在爱情叙事中,次要人物促使唐明皇和杨贵妃实现"密誓"和"重圆",又烘托出他们爱情的浓重悲剧意蕴;在政治叙事中,次要人物指出了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作者还通过次要人物表达了对亡明的哀叹。次要人物的爱情叙事和政治叙事,共同构成了《长生殿》的叙事格局。  相似文献   

5.
陈云 《语文知识》2002,(1):43-43
大多数人在读小说时往往注重小说中的主人公或中心人物的作用,而忽略了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实际上,所谓次要人物只是与主要人物相对而言的,他们在小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次要人物往往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更生动,从而使主要人物在读者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  相似文献   

6.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往往不像主要人物那样受到关注,但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次要人物也起着侧面衬托、渲染气氛、衔接并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通过分析《还乡》中几个次要人物所作所为酿成的过错类型及成因,解读他们对本部悲剧作品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叙事类作品既要重点刻画好中心人物,充分揭示其鲜明性格特征,也要刻画好次要人物,充分发挥其对主要人物的陪衬烘托作用。分析《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主要人物如晋侯、秦伯、烛之武与次要人物如郑伯、佚之狐、子犯,有助于全面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第六课扩写、缩写、改写复习要求复习中,应回顾以前进行过的类似练习,系统地考虑怎样才能通过简洁的记叙、具体的描述和人称、文体的确定,把事情叙述清楚,让别人明白你要达到的写作目的。联系课文《西门豹》,《草地夜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以及相关的“基础训练”,各册的诗歌课文。复习指导 1.缩写,基本方法是“留主干,去枝叶”,即抓住文章的主要线索和重点内容,删节次要人物和情节。指导缩写,关键是要抓住重点人物和主要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考试》里苏林教授这个人物,人教社编的《教师教学用书》、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学习辞典》(初中语文)皆这样分析:“陈伊玲是作品的主要人物,写苏林教授在于写陈伊玲。”根据这个说法.苏林教授似乎是个次要人物,许多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也如此分析。那么,苏林教授当真是作品的次要人物吗?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中固然有《白光》式的“独角戏”,有《示众》型的“群象体”,还有《风波》之类很难判定其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篇什,但就多数作品而言,其中的人物形象确有轻重主次之分。对鲁迅小说中主人公的分析探讨代不乏人,高论迭出,而对鲁迅小说中次要人物的综合考察似尚不多见。本文拟着重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检视一下鲁迅小说中次要人物的艺术功能,借以窥探作者的艺术匠心,以供今日短篇小说创作之借鉴。次要人物是一篇小说总体构思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过一定的结构和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生活环境组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实现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因而,在一个高明的作家手里,一篇小说的次要人物不应该是游离的,更不应该是可有可无的,它和作品的其它要素胶结在一起,互相渗透,互相加深,发挥着多方面的艺术功能。我们在鲁迅的小说中看到的情形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11.
(七)会简要地复述课文要求能够简要地复述课文,保留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次要的内容进行删减、替换、合并等。帮你提升要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分清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复述时,要将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如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说清楚,次要内容,如人物的对话、环境的描写等可以根据需要删去或进行整合等。实例讲解中学时期的列宁,每次分析问题、处理事情,都表现出他的知识丰富。这是因为他除了认真学习功课以外,还留心课外书籍和事情。列宁对于书籍的选择是很严格的。那些有价值的书籍,他总是…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文本时,读者首先聚焦的是主要人物,这无可厚非。因为作者在设计人物时,一般会选取1-2名人物,进行浓墨重彩地刻画与描写,以揭示主旨、深化主题。但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次要人物的存在。因为,有时,对次要人物的安排与设计也是作者匠心独运的体现,也是通向作者内在情感的秘密途径。例如《品质》中格斯拉的哥哥。作为小说,《品质》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当然是格斯拉本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老舍先生的力作《茶馆》的人物塑造特点,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主要与次要人物的处理上、角色的语言与行动上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4.
《福乐智慧》是11世纪维吾尔诗歌艺术的典范,在此作品中作者以格言、哲学诗歌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的观点。同时利用主、次要人物角色来间接地传达当时社会的基本情况。本文主要探求《福乐智慧》长诗中的次要人物形象所体现的社会信息,讨论怎样理解长诗中的次要人物形象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于《红楼梦》中人名的翻译,到目前为止,比较完整的英译本有两种:一是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主要采用音译人名的办法;一是霍克斯的译本,主要人物音译,次要人物则意译,让人产生联想,推知人物的命运与性格特征。由于《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其翻译要做到尽善尽美是不可能的,必然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一、《蔡文姬》中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属于艺术范畴的历史剧,则是历史生活的形象反映和历史人物的艺术再现。它要求以真实的史实为基础,把历史上实有的人物和事件作为剧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然后在史实的基础上和历史剧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有限度的夸张、想象和虚构,构成完整的情节,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蔡文姬》也正是这样。郭老说:“我写《蔡文姬》,一部份是根据历史上的材料,一部份是我编造的。有些人物是虚构的,有些事情的过程也是想当然的。”①在《蔡文姬》的创作过程中,作者运  相似文献   

17.
《鸿门宴》是一篇经典名作,其艺术魅力超群盖世,一向脍炙人口,现略陈点滴心得于下。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篇文章写了七个人物。不仅主要人物项羽、刘邦写得跃然纸上,就是次要人物也须眉各异,尽显灵气各有特色。例如,次要人物樊哙就写得栩栩如生。作者通过个性化的动作、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如写樊哙入帐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人情小说两座高峰,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着诸多联系,拿潘金莲与赵姨娘这两个人物来说,尽管一个是《金瓶梅》中主要人物,一个是《红楼梦》中次要角色,但是无论从品貌、性格、地位,还是人物命运发展来看,都有着共同之处,在反抗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方面,可以说潘金莲就是西门大宅的赵姨娘,赵姨娘就是贾府的潘金莲。  相似文献   

19.
<正>小说中,次要人物与环境描写和故事情节都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次要人物关联着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和主题。但是在小说类文本教学中,因为小说中次要人物的着墨不多,存在感不足,作者描写次要人物的文字零散而且不集中,导致在语文课堂上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解读"聚光灯"对准了浓墨重彩、性格丰满典型的主要人  相似文献   

20.
《战国策》上承《国语》、《左传》,下启司马迁的《史记》,内容是纵横家的自我表现,故而从人物的粉墨登场到建功立业,从举手投足的细枝末节到文采飞扬的长篇大论,从外在的神态变化到隐秘的内心独白,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作者都有精心的安排,从而使《战国策》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写人从自然到自觉过渡的桥梁.是纵横家的自我表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写人从自然到自觉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