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实学是深深地植根于培育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的一朵鲜花,她在百花争艳的学术领域中,以独有的魅力,享誉东方各国。时至今日的改革开放的中国,实学的基本观点,正在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为了弄清源流,需要认真研究宋代儒者对实学的开创性研究。北宋儒者面临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评介由中原宋学研究会12位学者合作撰稿,李保林、杨翰卿、孙玉杰主编的《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一书,是宋学研究的又一新的成果。宋学是中国宋代以哲学为核心的宋代学术思想。宋学的文化成就是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高峰,宋学不仅影响中国文化的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通过前后四届的国际会议,对东亚实学研究,即韩、中、日三国的实学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三国的实学,因各自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以及学术思想的传统差异而具有各自的特征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认为实学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应该是相同的。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  相似文献   

4.
自明中叶至清中叶,特别是明清之际,由于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总危机的爆发和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产生,随着宋明理学的衰颓及其“空虚之弊”的暴露,在社会上出现了一股由虚返实的实学思潮,并且在同宋明理学特别是王学末流的辩论中,逐步成为十六至十八世纪学术发展的主流。我们把这股以“黜虚崇实”为基本特征、以揭露封建社会各种弊端和批判理学末流“空虚之弊”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思潮,称之为“明清实学思潮”。  相似文献   

5.
中国实学研究的里程碑——评《中国实学思想史》方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实学研究日趋深广,产生了一批学术成果。到九十年代,中国实学研究渐趋成熟,开始形成系统的实学研究理论,出现了一些新的学术成果,《中国实学思想史》便是这个时期中国实学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关于宋学研究朱伯宋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影响到日本、韩国以及欧洲,成为东方文明的一面旗帜。宋学兴起于宋代,但它作为一大学术思潮或学术形态,不限于宋代,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如何深入开展宋学研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一、宋学作为一种学术...  相似文献   

7.
为了联合中国有志于实学研究的学术力量,加强与海外实学研究团体的学术交流,于1992年10月“第二届东亚实学国际研讨会”上,成立了“中国实学研究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有关各方的支持下,已于1994年1月19日经民政部核准登记,正式成为全国性学术研究团体。为了庆祝中国实学研究会的正式成立,回顾十几年来中国实学研究的现状,并对实学研究的未来作出全面的规则,1994年8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实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  相似文献   

8.
两宋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无论是文化的普及、文学艺术的繁荣,还是学术思想的活跃、宗教的兴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南宋文化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文化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南宋文化对元明清的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且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河南开封召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50多位专家、学者。根据中、日、韩三国实学会商定,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每隔两年,分别由中、日、韩...  相似文献   

10.
“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9月16~19日在陕西眉县召开。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实学研究会、陕西哲学学会、陕西社会科学院和陕西眉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会议在张载故里——风景如画的太白山麓隆重举行,参加会议共有126人,包括11位外国学者、2位台湾学者,提交会议论文62篇。会议围绕关学与实学的主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热烈的讨论,从实学的角度重评张载、用实学的方法研究关学,极大地推进了关学与实学的研究,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综述如下。一 关学的界定会议针对关学范畴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赵吉惠教授…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 ,宋代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时代。不仅它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 ,而且它的文化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陈寅恪先生曾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① 宋学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 ,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也是一个颇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然而对宋学的研究 ,也被认为是宋史研究最大的难题。“其困难在于即使作一个案研究 ,也需要很广的知识面 ,从纵的方面需要有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佛经道藏等广博知识 ,从横的方面需要有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广博…  相似文献   

12.
由日本东亚实学研究会主办、日本梅园学会协办的第三届东亚国际实学研讨会,于1994年10月27日至29日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国际会议厅召开。参加这次重要学术会议的专家、学者共计七八十人。他们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50余篇。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东亚近世实学研究及其现代意义。根据这一会议主题,与会学者围绕三个问题而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晁说之在宋代学术史上地位较为重要 ,他是宋代疑经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怀疑《诗》与《诗序》作者不同 ,并以求实的态度恢复《古周易》 ,又以尊古的态度崇孔非孟 ,其学术试图超越汉学、宋学 ,直面儒家经典。  相似文献   

14.
高拱为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了解其思想渊源对把握高拱的整体思想情况以及明朝思想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高拱的思想受其家族、师友影响,亦获益于自己的政治经验。高拱的思想是随着环境及经历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早期高拱受家学影响遵从官方程朱之学,求学时期受到王廷相气学的影响丰富了自己的学术思想,最后高拱结合自己的政治经验,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实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与此相一致,社会主义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术界梳理了传统思想资源中社会主义因素以及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主义思潮高潮,特别是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以前少有研究的三四十年代知识界中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予以涉及,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除基尔特社会主义继续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外,面对世界范围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中国近代史上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等其他非主流(或非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流派也开始成为学术界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朝两国文化交流角度,论证了清代文化是建构朝鲜实学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朝鲜实学的各派代表人物根据朝鲜社会由虚转实的实际需要,从四方面吸取了清代文化中大量的思想资源一是坚持顾炎武、魏源等人的经世实学思想;二是学习清代的"利用厚生之学";三是高扬清代考据实学;四是继承清代学者的气实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理学兴起,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新儒学者面对佛老思想的挑战和儒学式微的局面,以儒家伦理为本位,批判地吸取佛、道精致的思辨哲学,创建理学思想体系。如果以天理论作为体现宋代理学思潮最本质特征的理论的话,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程颢、程颐提出天理论思想体...  相似文献   

18.
从臣民转变为公民,这是我们中国人对自已进行的一次脱胎换骨的自我改造,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质变和升华。这将是8000年中国传统文化和5000年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最伟大的历史变革,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哲学的伟大革命变革。必须要的历史条件,就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宪依法建设中华有序民主共和制度法制体系,即建设中国共产党自内而外有序民主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人民政府自上而下有序民主的运用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公共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公民大众自下而上有序民主的参与选举、决策、监督和管理的基层社会制度体系,实现党政民三者合为一体,依宪依法治国理政,当代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根治腐败、建设廉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国才能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和古老中华文明才能真正实现伟大复兴,中国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从臣民社会转变为公民社会,中国人才能真正实现从臣民转变为公民。在当今中国大变革时期和中国人价值观念变革的大潮中,能够帮助我们在现实中拨开迷雾看清从臣民比较顺利地转变为公民的前进方向和道路、能够帮助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哲学的新哲学观念是“新实学”。“新实学”非一人之力所能为也。然而,只要对“新实学”有兴趣的同仁齐心协力共同深入研讨,必能建成新实学。  相似文献   

19.
陈子龙倡导的明代第三次文学复古运动,以诗为主体,在浪漫主义思潮泛滥、国家内忧外患、前后七子复古运动末流近于僵化的背景下,通过"重视诗的社会功用、回归古典审美,临摹前人痕迹淡化,勇于开拓新境界、新手法"的三大机制,顺应明末实学潮流,修正前后七子复古之流弊,使明诗光辉终结,为清代诗文、词的复兴和学风形成之滥觞。  相似文献   

20.
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中国近代思潮研究,第一,就必须对"思潮"的涵义进行研究和讨论,搞清楚自西方传入的"思潮"在西方的"本义",以及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涵义下使用西方传入的这些"思潮"之概念的,二者之间的差异何在。至于那些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理解的非外来的"思潮"概念,我们要经过讨论,达成基本共识。同时,要特别注意多种思潮在某一思想家身上的重叠。第二,要加强对中国近代思潮的中外思想资源的研究,搞清传入中国的西方思潮在西方的生成、发展、流派、演变,以及它们是何时和如何传入中国的,其生成、发展、流派和演变对中国的影响,搞清中国本土的思想资源是如何影响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思潮的选择和接受的。第三,在研究思潮史时,必须把研究对象放置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动态地研究它们在不同历史阶段或时期的演变,这样才能对它们做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尤其要重视世界局势的变化,特别是西方局势的变化对中国近代思潮发展和演变的影响。第四,除了要动态地研究近代思潮在不同历史阶段或时期的演变外,还应加强对近代不同思潮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特别是相互影响、相互吸纳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