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家庭生活是中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那么,如何能够写好有关亲情的作文呢?一、明确立意,立足亲情作文是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写亲情类文章,要从小处入手,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学会细腻感悟、真情表达、理性升华。关于亲情这个话题,涉及"情感"和"成长"两  相似文献   

2.
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描写亲情的文章往往最能打动人。然而阅渎《羚羊木雕》一文,我们却感受不到这种情感的温馨、问题是出在孩子还是父母身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看该如何呵护亲情,让亲情浓郁。  相似文献   

3.
亲情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自如地写好亲情。为此,我们精选了四个角度,提供例文,每个角度又给出了多样化的感发点,力图使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能够写好亲情的角度和材料。  相似文献   

4.
一、案例描述人是情感的动物,没有真挚、高尚的情感,人在精神上就没有成熟。亲情是情感树上最绚丽夺目的一朵鲜花,任何辞藻都无法装饰亲情,它的质朴之处就是它的动人之处。它只要我们真心真意去感受,真情真诚去表达。亲情值得讴歌,因为它开垦了生命的荒原;亲情值得书写,因为它展示了生命的魅力。教会学生将感受到的亲情淋漓尽致地加以传达,实现的是学生与自我的精神碰撞,是对其灵魂的烛照与洗礼,是对高尚精神生活的展示——当学生让亲情在笔底流泻,他们托起的何尝不是鲜花般的生命!这节作文教学课,教师要和学生一起静静感受亲情,充分地表达…  相似文献   

5.
体会亲情带来的快乐感受;搜集生活中有关亲情的事例,借鉴讴歌亲情的文学作品,学习掌握作文写得充实丰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拥抱"是一个极具生活气息的题目,可以是亲情的表达,可以是爱情的体验,也可是其它的情感流露,不管怎样,"第一次拥抱"总让人记忆犹新,那感觉肯定让人咂摸不尽,难以言表。三位作者都用自己的生花妙笔,生动细腻地表达出自己"第一次拥抱"的特殊感受,读来让人倍感温暖亲切,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对生活  相似文献   

7.
【单元要旨】品味亲情 亲情洋溢在我们周围: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父母与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父母的反哺之情都是人间最珍贵的情感。亲情弥漫在平凡的生活中,亲情渗透在搀扶慰藉的瞬间,亲情还包孕在家庭成员的磕磕绊绊之中。本单元的章有写兄弟情的,有写子女与父母之情的,有写祖孙三代情感的。从家庭矛盾冲突到和美温馨,  相似文献   

8.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是新课程对写作提出的要求。而我们的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没得写”。议论文中不能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没有充实精辟的论证论据。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并学会积累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黄梅 《四川教育》2002,(10):41-41
学生常抱怨:作文没有东西写,即使勉强写出来,也干巴巴的不耐看。究其原因,是作文中没有打动人心的内容。罗曼·罗兰说:“要照亮别人,自己心中要有阳光。”写作时没有真情实感的投入,怎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呢?没有感触怎能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呢?感触不深又怎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呢?所以,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是对生活要敞开心灵去感受,去领悟,即感悟。我认为:感悟即是面对生活,人们在思想上、心灵上深刻的感动、感受和感慨中,悟出某种人生的意义、价值或道理。感悟是一个人的思想,也是人的智慧。人们把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写到文章…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作文,技巧和形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情"。学生平时作文虽然写的内容还算充实,但是缺乏情感的内核,因此没有感人的力量。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涵盖面广,如亲情、友情、师生情、家乡情、爱国情等等。从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分析,紧扣生活,突出对情感的感受与追求,已经成为热点,不少考题还明确提示"要有真情实感",考试得高分的作文也都  相似文献   

11.
徐国英 《现代教学》2007,(10):39-39
有些低年级学生很怕写话,问他们为什么,最普遍的是不知道写什么,没有写话的愿望,这固然和学生的生活还不够充实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脑筋去想。这样,学生就会常常发现新鲜的见闻,得到特殊的感受,就能把这些新意思说给大家听。有了这样的情感愿望,教师再因势利导,提供表达的机会,学生写话的内容就会比较充实、生动,思想感情也就显得真实、丰富。  相似文献   

12.
不论古典传统诗还是现代诗,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是从平俗的、被大家惯性的眼睛和感官忽略的事物中找到它所蕴涵的诗性,只有对生活、对人生有相当的感悟和理解,才能把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情感在诗歌中透彻地表达出来,以使人有真、善、美的情操陶冶,以使人的心灵不断走向丰富。我们鉴赏古诗词是鉴赏古人的诗写背景与情感以历以及写作手法,用以融会贯通在现代诗写中表达更有借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益芹 《考试周刊》2015,(17):52-55
作文教学似乎是语文教学的一块壁垒,让语文教师甚为头疼。作者在几年作文教学中发现初中生写不好作文与情感匮乏有很大关系。作文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优秀的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有独特的自我感受,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并且文质兼美。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他人、关注自身的意识。一个在生活中情感缺乏、麻木迟钝的人,他的作文自然是干巴巴、枯燥无味的;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只有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相似文献   

14.
乡间的5月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收获也很大。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在农村的生活情况,可以说说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也可以边说边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还可以谈谈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的见闻或趣事,等等。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是自己经历的,也可以是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写的时候,把要写的内容表达清楚。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写完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这样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习作教学:“习作即生活”,学生有生活为什么写不出表现自己真实生活的习作?这表面看似是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困难,其实,折射出我们习作教学的不足。习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家,而是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需要,因此小学生习作教学应关注“人”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读读现在孩子们的作文,总觉得感受不到那纯朴的童真、真诚的童情。有感于此,我们应倡导以“记真人、叙真情、写实景、抒实情”来组织习作活动,强调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熟悉的真事、真想法、真感受。1.提倡生活写真。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写啥。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真…  相似文献   

17.
正【创意支招】这世上有"高山流水"般壮美的友情,更有"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般伟大的亲情。但我今天要写的不是伟大的亲情,而是壮美的友情。说到友情当然少不了友人,是一位伴我走过天真烂漫的童年,给我鼓励与帮助的人,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从题目来看,要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挖掘不平凡的写作素材,留心观察并感受身边的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性格品行、兴趣爱好等,要求我们反思自己的精神成长历程,用自己的思维标准去写  相似文献   

18.
孩子们在感受母爱的同时,是否能主动、大方地表达自己也同样爱着妈妈,描述自己爱妈妈的情感呢?也许少数孩子能够这样意识并这样去做,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一件没有想过的事情;经典童话《猜猜我有多爱你》正是蕴涵了浓浓的母爱和温馨的亲情。为此,我选择它设计成幼儿阅读活动,意在让孩子欣赏作品中大兔子和小兔子浓浓亲情的同时,能主动体验、想象、理解童话内容,能尝试着用语言来表达紧紧围绕在自己的身边最平常也是最伟大的爱。  相似文献   

19.
《自在文录》是陈才生半生文学创作的合集,分散文卷《太行漫笔》和小说卷《林虑纪事》。情感真实充沛是《自在文录》作品的一大特点。文章以《自在文录》中的作品为例,从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表达最真实的情感;写别人心中有的生活,表达最真挚的情感;用精准的语言、生动的细节渲染情感等,论述了文集情感表达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写话的的源泉,我们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虽然把重点放在课内,却要涉及到学生整修生活实践,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才能产生写话的念头,才能写出文章。这样,学生就会常常发现新鲜的见闻,得到特殊的感受,就能把这些新意思说给大家听。有了这样的情感愿望,教师再因势利导,提供表达的机会,学生写话的内容就会比较充实、生动,思想感情也就显得真实、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