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单元导读】10至14世纪中期,是我国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相对于欧洲、日本尚处于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庄园制的确立)时期而言,中国封建制度明进人高度成熟期;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封建思想化成就突出,在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到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大团结。在“一国两制”的旗帜下,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3.
依据2002年4月制定的《历史教学大纲》规定。本单元中“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夏、商、西周的文化”两节为学生阅读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考生不必过分关注这些问题。整个先秦部分的历史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复现率极高。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认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转变的根本因素。形成发展前进的历史观。2.认识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生产和政治生活的必然反映。如科技与生产关系、百家争鸣等。3.从人类文明演变的角度看历史。即文明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代价。有时甚至是十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一、线索与特征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到1368年元朝灭亡,历时461年,包括五代、辽、宋、夏、金、元的历史。这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时期。1.从政治上看。(1)政局由分裂走向统一。这一时期经历了五代  相似文献   

5.
本学期,我为师院历史系实习同学作了一次初中中国古代史的观摩教学。教学内容是《辽宋夏金的关系》一章的前一部分,从“辽和宋的关系”到“金的建国和辽金宋的关系”。茲将个人对这次观摩教学的体会介绍于下。 (一)对教材的领会与处理。关于辽宋夏金的关系部分的教材,现用课本与1955年出版的课本不同。旧课本的标题是“北宋和辽、西夏的斗争”,“金的兴起和北宋的灭亡”。在提法上以宋为主体,在教材内容中,着重叙述了北宋与辽、夏、金的统治阶级间的斗争。新课本以“辽宋夏金的关系”为标题。在提法上,强调了各族的平等地位与各族人民间的和平友好往来关系。在教材内容中,增加了夏、金兴起,汉族和羌人、  相似文献   

6.
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中国历史》课本第二册中,本章的标题列为:“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与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辽、宋、夏、金、元”,这既指明了本章教学所涉及的历史范畴,又启示着教学的重点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土地上,除汉族建立的两宋政权外,与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蒙古族建立的元,在进行有关辽、宋、夏、金、元民族关系史的教教学时,我认为应充分认识该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发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的重要时期,同时还应体现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所规定有关原则:“中国历史除叙述汉族的历史外,也要叙述少数民族的历史,体现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体教学时,可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目录标题中的隐形知识目录是章节内容的高度浓缩与概括,其中隐含着十分重要的内容,尤其对于从宏观上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把握历史知识结构以及阶段特征,具有重要作用。复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如从中国古代史目录中可知,我国古代历史分为六个历史阶段:“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例11…  相似文献   

9.
【单元导读】10至14世纪中期,是我国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相对于欧洲、日本尚处于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庄园制的确立)时期而言,中国封建制度文明进人高度成熟期;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封建思想文,化成就突出,在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1.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与扩展(1)小农经济的蓬勃发展。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从历史的眼光看,是小农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现象,传统农业正是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创造出骄人业绩来的。  相似文献   

10.
依据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本单元“唐朝后期的政局和唐末农民战争”列为阅读内容。因而考生不必过多关注这一内容。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面繁荣时期。总的特征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因而隋唐史在中国古代史中地位十分重要。隋唐史的考查历来侧重于政治史、文化史。而经济史、民族关系史则相对薄弱。但这些薄弱的内容在考查时的潜力和余地是巨大的。考生应引起注意。复习本单元可注意以下几点:1.重大事件采用结构分析法。如“贞观之治”可以从背景、内容、性质、结果、意义等方面全面分析。2.掌握比较历史事件、现象的方法。以得出规律性的认识。3.养成归纳概括的思维方法。如概括说明唐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特点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2002年4月制定的《历史教学大纲》。把本单元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两节内容作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但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却属于考试范围之内。显然。如果对前者没有起码的了解。就不能理解什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根本不可能对有关后者的问题作答。因此。这些未被列入考试范围的历史概念也应引起考生的注意。对于本单元的复习。既要宏观上整理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明确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性。明确这一历史时期孕育的统一因素:又要从微观上具体掌握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2.
2003年3月份修订并经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新教材。把“两汉的统治”、“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两节作为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新的《教学大纲》则根本没有这些内容,因此,不必过分关注这些内容。本单元也是高考考查较为频繁的单元.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复习本单元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分析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如皇帝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2.对于一些政治现象。既要宏观掌握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也要注意分析其原因。3.注意培养把握历史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能力。如暴政导致秦亡。吸取教训则汉兴。4.运用比较法比较历史事件及现象。把握其共性与个性。揭示其规律。5.对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3.
九世纪以来,雄踞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日益强盛起来,继之以党项族为主建立“大夏”。它先同北宋和辽,后同南宋与金形成对峙鼎立的局势。西夏境土全处于宋、辽之间,但党项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历来落后,一直被北宋封建统治者卑视为“小蕃”,备受歧视、奴役,致使宋、夏民族矛盾日渐尖锐、复杂,时相攻战,故而引起了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政争。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那么,历史教学如何扬弃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走出“就历史教历史”的误区?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探索与体会,以求教于同仁。 一、巧妙提问,激发创新思维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巧设提问,不仅能加强学生的不随意注意,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极大兴趣。例如,讲授中国历史一册《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一)》中“农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5.
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正统观念的变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宋代的服饰有别于汉唐,形成特定的服饰文化.同时,辽、夏、金作为以武力建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吸纳汉族文化的同时,本民族文化也取得长足进展,与此相应,其民族服饰也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主题内容认知。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及对外关系,与中国社会各阶段的经济实力、统治者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形势息息相关。“弱国无外交”,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外交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而新中国的外交史则是一部中华民族扬眉吐气,不断走向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依据新公布的《历史教学大纲》.该部分内容中的“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本单元内容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世纪60至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从近年高考试卷来看.该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和问答题形式出现.材料解析题较少,考查的知识点则涉及面较广:从能力要求方面看,重视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重视对历史事件共时态相互联系的考查:以及在新情境下应用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8.
宋、辽、西夏、金时期,汉族建立的中原宋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并立,各政权之间以正统相标榜:宋承周统,金承宋统,辽承晋统,西夏承唐统,并为其正统论寻找德运依据。相比于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宋朝在构建正统地位时有着文化和地域上的天然优势,宋朝立国之初便有德运之争和正统意识,而辽、西夏、金则是随着文明发展程度的不断加深,进而利用德运等多种手段塑造自身正统地位。宋、金将德运作为一种显性和必要的手段来确立自身正统地位,火德和土德分别是宋、金官方论证后的法定德运;辽、西夏更多的只是将德运作为一种塑造自身正统地位的参考依据,其德运并未上升到法定德运的地位。辽、西夏、金利用德运来构建自身正统地位一举背后反映了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有力影响及少数民族政权的“中国”认同观念。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到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大团结。在"一国两制"的旗帜下,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材的特点是头绪多、内容繁,学生常常感到对每节课的内容都学懂了,掌握了,但综合考查时总是张冠李戴、丢三落四。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理清线索,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系统化。历史教材是有基本线索可寻的,因此,“集中头绪,理清线索”,是上好历史课、解决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历史知识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漫长,经历了2300多年,但大致可分为五个历史时期。(一)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历经战国、秦、汉);(二)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历经隋、唐);(四)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历经五代、辽、宋、夏、金、元);(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步衰落时期(经历明、清两个朝代)。通过这样“集中头绪”,学生可用时期记朝代,也可用朝代记时期。我在教学中采用“第一时期战秦汉,第二时期三两南,第三时期隋和唐,第四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第五时期明和清,封建历史线索明”的口诀,把历史教材的科学性和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融合为一体,寓乐于教,使学生牢固掌握了所学的内容。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