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花兰 《大众科技》2005,(12):105-105,107
文章讲述了企业并购理论、企业并购动因以及企业并购财务动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研究,结合Z公司技术创新动因的跨国并购案例,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和区位优势分析风电设备企业跨国并购的技术创新动因。研究表明:风电设备企业跨国并购有技术创新动因,不仅为了获得技术,而且利用被并购企业研发机构逆向融合企业在国内的研发机构,搭建国际化创新平台,获得技术创新优势,增强竞争力。研究技术创新动因的跨国并购,对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企业并购战略与战略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全球并购浪潮并购的动因与20世纪80年代的并购浪潮有显著的不同,被认为是战略驱动型的(Driven by strategic forces)企业并购,其战略型特性十分显著的。而我国企业现阶段的并购行为则呈现较弱的战略驱动型特性,并购实践普遍缺乏战略指导,对并购战略风险认识亦不到位,导致企业并购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当,造成我国企业并购的成功率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本文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对企业并购进行研究,并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企业并购战略风险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构建了企业并购战略决策模型,为企业有效控制并购战略风险,降低并购风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企业并购与投资银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了企业并购及投资银行业在其中的作用,深入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微观经济学动因,证明了投资银行业是企业并购的主要参与者,针对目前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产权、资本市场、企业和投资银行本身的障碍逐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开展主办投资银行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影响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并购将越来越频繁.然而.在并购实践中,企业的并购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从基于协同效应的企业并购动因出发,分析协同效应的理论基础和产生机理,从微观层面对影响企业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对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实现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资源观对并购动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资源观出发,简述了资源观中对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及其最新发展。将并购作为一种企业战略行为,从获取核心资源、资源的升级、同行业资源的整合和使用的扩张、跨行业资源使用扩张四个方面揭示了并购动因。  相似文献   

7.
很多实证检验都认为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实际绩效不好,但跨国并购活动热度却并不退减。本文从资源型跨国并购动因出发,充分考虑并购动因的实现程度和经营绩效的改善程度,建立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矩阵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8.
从核心能力出发制定企业并购战略从而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应成为未来企业本质性的并购动因.本文认为并购能够有效地克服企业向外部学习过程中的智障,通过并购将外部学习内部化,从而使知识的转移效率高于外部学习,加快学习知识的速度,能够产生“学习经济”效益.最后,提出了一个企业并购的核心能力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9.
企业跨国并购的表现特征、动因及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跨国并购的表现特征、形式和当前企业跨国并购异常活跃的动因。在此基础上从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知识管理的角度对企业跨国并购进行了深层次的经济学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
中外企业跨国并购动因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国外跨国公司不断出现跨国并购的高潮。中国企业自身实力逐步增强后,也开始了跨国并购的尝试。本文试图对中外企业的跨国并购尤其是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从动因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企业生态位演化研究:联想跨国并购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玲  吴金希 《科研管理》2019,40(10):151-160
战略定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企业生态位则是战略定位的核心。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联想跨国复杂嵌套型研发组织为研究对象,探索企业生态位演化的规律。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企业生态位空间拓展的过程模型,系统讨论了企业生态位的生命周期。同时,本研究揭示了企业生态位空间拓展与生命周期演化的深层次原因--研发组织双元化的复杂嵌套过程的三阶段促进企业生态位演化,所推导的三个演化模式有利于丰富组织双元化理论。研究结论有助于中国等新兴市场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成功实现企业生态位的全球空间拓展,提升其全球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吴航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20,38(9):1570-1578
如何对跨国并购整合过程中的制度复杂性作出战略响应决定了并购战略意图能否实现。基于适应与创新视角,识别出了跨国企业在并购整合过程中针对制度复杂性的两种战略响应方式:制度适应和制度共创,实证检验了并购前的并购动机对并购后整合过程中战略响应方式选择的影响,以及并购经验和组织冗余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利用性并购企业倾向于选择实施制度共创战略,探索性并购企业倾向于选择实施制度适应战略,同时并购经验和组织冗余正向调节探索性或利用性并购与相应战略响应方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创新绩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峥  聂思 《科研管理》2016,37(4):36-43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购成为企业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构建负二项回归经济计量模型,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9-2013年的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能促进并购企业创新绩效,非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目标企业知识基础绝对规模对并购创新绩效产生倒U型的影响,并购企业知识基础绝对规模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相比类似性技术和不相关性技术,互补性技术并购能够显著促进并购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期权博弈理论的企业并购定价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购能够为企业带来诸如规模经济、资源配置、组合协同效应。但是并购的各个环节都有风险,笔者由于定价不准确而导致的并购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主并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定义为并购定价风险,用风险价值VaR来度量。利用期权博弈理论的思想与建模方法确定并购成交价格,在此基础上建立并购定价风险(VaR)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程聪 《科研管理》2019,40(6):111-120
国家制度差异如何影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活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国家制度差异与企业组织惯例两个视角来评价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决策问题。本文基于2008-2014年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数据,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决策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决策模式可以总结为三种范式:第一,当东道国具有完善的管制制度体系时,企业采用非现金支付方式以及积极的跨国并购策略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第二,当东道国市场不确定性规避较高,并且东道国政府对于资源市场管制较为严格时,采用现金支付方式能够提升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第三,当东道国具有完善的管制制度体系,同时企业又有丰富的东道国并购经验时,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也能够取得跨国并购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技术能力驱动的企业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胥朝阳  黄晶 《科研管理》2010,31(6):19-27
融内涵提升与外部成长于一体的技术能力驱动并购,在经济转型期日益受到企业的青睐。通过对2002~2004年我国沪深证券市场中以上市公司为主并方的185起并购事件的实证研究,文章得出以下结论:技术进入型并购短期内导致公司经营绩效下滑;而技术升级型和技术互补型并购将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公司并购前非流通股比例、股权集中度、每股未分配利润以及公司规模与并购绩效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7.
章琳  汤湘希  许诺 《科研管理》2022,43(5):172-18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自主创新往往风险较高,且周期较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以实现快速创新。并购促使企业创新实现的方式主要包括选择高创新能力标的企业和与标的企业实现协同创新两种模式,亦即选择渠道与协同渠道。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予以实证。研究发现,相较于并购前主并企业的创新能力而言,并购溢价越高,并购后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地提升越强,选择渠道成立;而相较于并购前并购双方的创新能力而言,并购溢价与并购后通过协同产生的增量创新之间未能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协同渠道不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当被并购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时,并购溢价更高;过高的并购溢价可能会降低主并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再次证实和证伪了选择渠道和协同渠道。本文揭示了上市公司在并购创新渠道选择上的倾向性,建议企业在并购时及并购后应更多的考虑企业间的协同效应,而非仅关注标的企业的创新能力,监管机构则需加强对高溢价并购的监管,以防范其对上市公司自身运营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程聪  王立丰  钟慧慧  陈盈 《科研管理》2018,39(10):90-99
企业跨国并购中,产业进入模式是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内容,而技术匹配能力则决定着企业能否将关联业务拓展转化成企业竞争优势。以长三角地区186家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为研究对象为基础,探讨了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业务关联与技术匹配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分析其对企业国际竞争力可能产生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业务关联程度需要通过技术匹配能力影响对企业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作用。当外部环境动态性日益提升时,业务关联程度与技术匹配能力之间的正向联系就越强,而技术匹配能力与企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影响关系则不受影响。因此,环境动态性进一步加强了技术匹配能力在业务关联程度与企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持续提高农业竞争力,稳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的骨干力量。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是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科技的有效结合,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支撑。科学界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支撑体系的内涵,针对其具体类型,合理设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支撑体系的内容架构,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新常态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并购商誉总体规模出现激进式地增长,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本文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并购商誉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商誉水平越高,公司的技术创新水平越低。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降低企业资产周转率和增加企业外部融资约束是高额并购商誉抑制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更长期的影响以及更换变量度量方式重新进行回归检验之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成立。文章研究结论体现了高额并购商誉动态变化的经济后果,回应了市场需要对商誉水平进行监管的事实,并对进一步规范并购交易市场和优化技术创新效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HT5”H〗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