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研究中国科技史著称的英国人李约瑟和许多国际经济史学家认为,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中国早在14世纪就具备了。但人类历史上最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生在中国,14世纪之后的中国逐渐经历了由盛至衰的经济发展,为什么历史上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一直遥遥领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科是一门社会学科,它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确的社会观念。中学历史教学的重心不在于澄清历史本身的是是非非,而是要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起评价生活、认识社会的标准,从而运用这些方法去处理现实问题。中学历史教学是一种对历史本体的特殊认识活动,它应当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深化。惟有在现实中不断更新,对历史做出创新性的分析与理解,才能铸造新人,完成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科是一门社会学科,它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确的社会观念.中学历史教学的重心不在于澄清历史本身的是是非非,而是要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起评价生活、认识社会的标准,从而运用这些方法去处理现实问题.中学历史教学是一种对历史本体的特殊认识活动,它应当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深化.惟有在现实中不断更新,对历史做出创新性的分析与理解,才能铸造新人,完成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的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倡导,学生教育方式的改变也越来越成为了一个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这一形式正逐渐受到广大社会群众的关注和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其全面发展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教授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师们也在努力使传统教学和社会缺少联系的现象得到改善,从而使数学教学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通过以数学教学生活化为研究依据,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如何产生的,它又如何逐步推动产业升级。人类工业革命的先导、18世纪英国纺纱技术的创新发展和扩散过程依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标本式案例,对这一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从技术创新到技术与社会的协同演化并最终促成社会技术系统转型的基本路径,也可获得当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黄畅 《科教文汇》2007,(5X):91-91
众所周知,历史是已经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流动的历史。历史与社会教学是一座桥梁,它回顾往昔,联系今天,展望未来,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实状况却令人担忧,被人为地定为“副科”,处于被师生遗忘的角落,学校不重视,学生忽视。如何使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从尴尬处境中摆脱出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对每一位历史与社会专业教师而言都是应该去思考、探讨与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扼要总结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7.
周克云 《科教文汇》2011,(26):81-82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能以科学的发展观和信息论的观点为指导,就可以从更高的角度去审度语文教学新课改,审度学生主体的素质潜能。  相似文献   

8.
刘霞 《金秋科苑》2011,(6):115-119
18世纪晚期,工业革命让大规模制造物品成为现实,规模经济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了全球的经济和社会格局。但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报道称,现在,一种新的生产制造技术——三维打印技术却反其道而行之,该技术让制造单个物品的成本和生产数千个物品的成本一样低,因而削弱了规模经济的优势。三维打印技术对全球带来的影响或许可以和工厂的出现相媲美。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文章用演化理论阐释了工业革命的性质,及其与科技革命和范式转换的联系与区别,探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技术、生产和组织上,表现出与当前经济范式截然不同的特征。尽管支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和产业尚未完全成熟,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现端倪,不容忽视。第三次工业革命在给中国新兴产业和社会发展带来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对传统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提出挑战。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传统管理方式需从直接干预向营造环境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世界格局变迁和工业革命发展是后发国家实现科技赶超,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历史机遇。德国因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机遇,赶超欧洲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并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日本抓住第二三次工业革命交汇的机遇,成功加入世界科技强国之列。从经济崛起到科技赶超,从技术引进到原始创新,从教育改革到科学发展,从自发创新到体系建设,德美日三国经过赶超,均形成了内生技术能力,持续性建设人才队伍,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并注重发挥国立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据此,提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科教融合、科技开放合作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建设等方面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丁晓腊 《科教文汇》2009,(17):201-201,211
引导学生关怀现实是中学历史教学的职能之一。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剖、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多维联系的构建以及开展研讨型学习等方法,可以实现历史教育启迪思维、以史为鉴的功能,让历史充满人文主义的现实关怀,推动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宋轶玮 《科教文汇》2014,(32):141-143
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无可避免地被卷入现代技术狂潮之中。技术时代中社会自行运作出一整套控制体制,把人紧紧束缚在技术运作的体系中,通过工具化了的教育对学生实施显性或隐性的控制,运用时间表、奖惩、考试等规训手段对学生进行排序、甄别并分配到社会预定的位置,使学生成为被塑造的对象,学生主体性发展受到影响。技术时代中教育工具化的条件下学校教育应当如何正确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性是本文研究的指向所在。  相似文献   

13.
叶粉 《科学大众》2015,(1):52-53,138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不再仅仅追求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过程。20世纪后期由英国传入我国的"神入"理念,强调"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逐渐引起了学者和历史教师的关注。本文以《评价李鸿章》为例,尝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观察历史图片"、"解读文本材料"、"模拟历史场景"等教学策略,"神入"历史人物,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历史结论的暂时性,学会全面、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一些功过兼有、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4.
对于现代化,不同的学者专家因为专业背景的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见解。笔者认为"现代化"从广义来说,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一场关乎经济、政治、个人、社会等各个方面巨大变化的过程。本文在概述了英国现代化发展的四个阶段后,按照恩格斯在《英国现状》中所阐述的英国现代化的四个方面,分别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王琪 《科学中国人》2014,(1S):65-6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历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现代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学校和社会资源,把“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从而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情操,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华芸萱  王银凤 《科教文汇》2014,(31):129-130
对于现代化,不同的学者专家因为专业背景的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见解。笔者认为“现代化”从广义来说,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一场关乎经济、政治、个人、社会等各个方面巨大变化的过程。本文在概述了英国现代化发展的四个阶段后,按照恩格斯在《英国现状》中所阐述的英国现代化的四个方面,分别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工业技术水平是社会进步的内在标志,工业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经济和基础条件下,工业技术发展的比例、侧重、发展路线等也有所不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从系统的、动态的观点出发,有选择、有重点、有秩序地对工业技术进行开发研究,全面分析研  相似文献   

18.
英国作为近代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策源地,具有良好的科学传统,创造了卓越的基础科学成就,也奠定了英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英国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过程中,有丰富的经验,也有历史的教训。文章简述了英国自17世纪以来各重要历史阶段科技创新发展的历程,系统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科技创新战略的演进特征。最后,从持续保持基础科学优势、积淀深厚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构筑新时期国家创新体系、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等方面总结了英国科技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产阶层”的话题,中国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们已经讨论了很久。的确,无论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社会结构的稳定、和谐,从其他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来看,中国都需要产生一个中产阶层。问题是:中国真的已经具备产生一个中产阶层的社会条件了吗?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发展模式转变中的机遇与挑战。发展模式转变提供了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历次生产力的变革,都为变革的适应者提供难得的跨越发展机遇。借助工业革命,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超越了处于农业文明的中国,在化工产业革命中德国超越了英国,在机电自动化产业变革中美国超越了德国,日本则借助电子产业兴起而超越美国。近几十年内,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知识经济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