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昨天似乎还是个“资本主义”的代名词,今天却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载入了国家的根本大法。实际上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 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从理论上要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我国十四年来理论认识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其影响意义深远,对新闻理论界、教育界亦产生了强大冲击波。如何正确对待这一历史性转折,成了人们争相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老师们在岁末辞旧迎新之际举行了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我国的新闻事业”研讨会,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一、重新审视原先的新闻理论与观点博士生导师宁树藩教授在研讨会上说:过去人们通常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特征、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特征,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区分“姓资”、“姓社”的标志,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3.
无边风光一时新———《市场经济模式比较研究》评介□张祥涛在邓小平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在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等科学论断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  相似文献   

4.
90年代失落·分化·多元阅读 9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全新的阶段。 1992年春季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了“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以及判断姓“社”、姓“资”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以此为思想和理论基础,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所有制结构由国家(集体)所有制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多种  相似文献   

5.
市场报作为一家专门反映市场、研究市场问题的经济报纸,在今年改出周三刊对开大报后,紧紧抓住“市场”这个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关键,站在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高度和深度,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特色鲜明,受到来自各个层次的读者的好评。更加解放思想扩大宣传报道视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加快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把企业推向市场,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所说的那样,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  相似文献   

6.
今天,人们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等概念已习以为常,一般不会去考虑这些概念是由何人和何时最先提出的。如果从经济范畴是经济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的常理去思考和推断,很容易认为,“资本主义”一词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及其经济关系的产生而产生的,“市场经济”也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而出现的。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资本主义”概念比资本主义实践、“市场经济”概念比市场经济实践在出现的时间上要晚得多。这与“社会主义”概念的出现远远早于社会主义实践的情况正好相反。 两方国家的某些学者对 “资本主义”一词最先由何…  相似文献   

7.
“三个有利于”与阶段性转移·王岩镔·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谈话时尖锐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为此,邓小平同志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奥巴马的政纲在美国引发了一场有关意识形态的大讨论,让人联想起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姓社”“姓资”之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社会主义要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我们面临的任务是改革与完善出版体制,使其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根据国内外出版经营管理的经验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似可考虑在以下两个方面采取一些改革的实际步骤。  相似文献   

10.
一、“把关”难,难“把关”一般而言,出版社作为意识形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尽管其产品具有物质属性和商品属性,都存在“把关”问题,不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论是实行市场经济,还是实行计划经济,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但是,在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把关”不难。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进入“第二步跨越”的重要发展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变化。经济宣传报道可能出现什么发展趋势和特点呢? 经济理论超前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必然带来经济理论的活跃和繁荣。党的十四大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就是突破了把计划与市场作为划分姓“社”姓“资”标准的传统观念,明确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了一条符合现代经济运行一般规律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  相似文献   

12.
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大家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新闻工作者所面临和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过去一直存在着争论,请你简要谈谈这方面的情况。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其实这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1979年11月26日,小平同志接见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辑时就说过:“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5年接见美国企业家代表时,小平同志又重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有资本主义的新闻自由。社会主义有社会主义的新闻自由。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有高级阶段的新闻自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初级阶段的新闻自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闻自由和资本主义新闻自由存在着“质”的区别,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鼓吹资本主义的新闻自由是犯原则性错误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闻自由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新闻自由存在着“量”的差别,谁不承认这个差别,“盲目求纯”就会犯“左”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谈话时尖锐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为此,邓小平同志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  相似文献   

15.
编辑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与印制、发行、宣传等构成出版经济流程的循环系统。所谓编辑主体,则是指通过选题、组稿,对即将投入出版生产的各类书稿进行审读、加工的职业劳动者。编辑的市场营销观,直接制约和影响编辑主体劳动价值的实现,制约和影响出版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推进。编辑在市场空间中的角色定位市场是编辑主体的职业劳动空间。在产品经济、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年代,编辑主体与市场运行之间的联系几乎被隔断,出版物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听命于“征订包销”这种单一的经营方式。于是乎,有些人荣于出版家,耻于出版商,甚怕在涉足流通即市场之后沾得一身“铜臭”;有些人醉心于“书斋型”、“家庭式”的编辑劳作,唯恐文人的清高会在市场的搅拌下扭曲变形。缘此作进一步分析,这种变态心理中实际上内含了这样一种模糊的思维定式:即出版商是资本主义的,出版家是社会主义的。包括编辑劳动在内的出版经营被人为地刻上了“姓社”、“姓资”的烙印。历史和现实给出的正确结论是:出版商并不仅限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壤,同样也适宜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壤;从出版文化积累的层面上审视,出版家未必就是社会主义的“专利”,在资本主义错综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同样也不乏有为积累和...  相似文献   

16.
二、现实观照:市场经济对人的“塑造”——经济新闻必须塑造“完满”的人明确经济新闻必须以人为主体,只是问题的第一步。更重要的在于,这个人是怎么样的“入”。1、市场经济对人的两种“塑造”。市场经济以人为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对人进行着正面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除特权等级观念,促进独立自主意识,培植开拓创新和竞争意识,增强行为的文明性和自律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确立个人独立人格。这一切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结果,同时也是其逻辑前提。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却是完全抹杀了个人独立人格的。所谓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姓氏中有不少怪姓,而台湾特别多,据统计:全台5800多个姓氏中有1000多个怪姓,其中有100多个姓氏仅一户或一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稀有姓氏”将来可能会绝传。台北市文山区有人姓“第五”,这真是怪姓中的怪姓。但这个姓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齐国京城里的皇亲国戚大逃亡,逃到一个隐蔽地方,清点人数仅剩下8个人,为逃避秦兵的追捕,决定隐姓埋名,按长幼次序排列,以“第一”、“第二”、“第三”……为姓。到了汉代有个大夫叫“第五伦”。他的后裔有的辗转到了台湾,所以台湾有了这个姓。台北市宁波四路有一姓“阿”的,出…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新闻是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反映,就其根本属性而言,报道什么,怎么报道,都要受到客观经济发展需要的制约。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为交换而生产。那末,用什么样的劳动生产品去交换,采用什么方式交换,跟谁交换,在很大程度上都直接取决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竞争意识。这样,我们就不能不把反映竞争、报道竞争、推动竞争纳入经济宣传的总体构想之中。说起来“竞争”在我国合法化,那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事。1980年10月17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在此之前,竞争长期被视为是搞资本主义的歪门邪道,是弱肉强食的争夺,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交换是不相容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其实,竞争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一样,都不是姓“资”或姓”社”的分野,也并非其间某一社会形态所独有,今天我们既然肯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发展社  相似文献   

19.
张群 《档案与建设》2006,(4):36-37,40
在江苏南京有一支“仝”姓,是回族人。大家知道“仝”姓发源于河南,现在河南郏县还有许多人姓“仝”,其民族属汉族。那么,南京这一支回族“仝”姓是从哪里来的呢?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时期,读者特别要求报纸多一点服务性、服务精神。否则,他就敬而远之,不订、不买、不看。因此,如何不断强化和拓宽报纸的服务功能,将成为相当长时期内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经济信息类报纸,尤其要努力做到自觉地、积极地、全方位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邓小平为《经济参考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成为所有经济信息类报纸的办报宗旨。经济信息类报纸定位即在于此,优势亦在于此,生命力更在于此。外国经济信息类报纸也是这样,只是在服务于资本主义这点上不同,如美国《华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